本系列是學習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筆記。
本周講的是,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
“堅持”、“毅力”、“努力”這些概念原本都是以濃眉大眼、一身正氣的形象被灌輸給我們的大腦中,結果在笑來老師這里就變成反面角色了,甚至在笑來老師的操作系統中連他們的位置都不留。他們到底犯了什么錯?
對現在的我來說,毅力和堅持,都是并不存在的概念;
問題可能不是你沒有毅力,而是這個詞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你的操作系統中。
一個腦子里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是想著轉變個角度,這件事或許就會成為快樂的事。
原來笑來老師認為“堅持”是人們沒辦法“堅持”的原因。因為“堅持”總是與“痛苦”關聯著,想著“堅持”,就在糾結于如何擺脫痛苦。而且大腦天生就有著“忘記痛苦”的差記性,跟痛苦相關的事它都要快點忘、徹底忘,所以你在痛苦中學的知識、練習的技能也隨之一同壓在腦后的小黑屋了。(好像也有說法是痛苦能讓人銘記,以后找到再更新)
那笑來老師為什么要刪除這些詞語?因為語言能反作用于思想。看過《1984》的朋友或許會記得,對語言進行不斷的壓縮、修改是老大哥政府控制人民思想的途徑之一,連這個詞都沒有了,你還怎么這么想呢?
所以,笑來老師沒有“堅持”這個詞的概念,他就不會想著堅持了。
那沒有堅持概念的笑來老師進化到什么程度了?
對于我這種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
這是干脆停不下來啊!多有意思的事兒啊?誰敢攔著我我就跟誰急!
其實這個概念應該在這次聽笑來老師專欄前有過接觸,可能也是從笑來老師的文章中看到的,或者其他的,反正沒有太深的印象。這次仔細的看了文章之后,自己又反復的考慮了。雖然思考可能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欠缺,但也能加深一些理解,說出來理解會更好一點。以后覺得錯了再改,跟著笑來老師更新概念,就是要不斷的更新系統。
我想的是,為什么“堅持”不受待見?是“堅持”本身不好嗎?
我認為不是,“堅持”其實還是正面角色,但它一直和“痛苦”這個反面角色一同出場,所以就覺得“堅持”也是一個壞蛋。但“痛苦”不是“堅持”帶出來的,而是反過來,“堅持”是“痛苦”帶出來的。如果是這樣,是不是沒有“堅持”的概念就沒有“痛苦”的概念了呢?
我們看看笑來老師的狀態,“多有意思的事兒啊?誰敢攔著我我就跟誰急!”他完全沉浸在了對于事情本身帶來的樂趣中,這時候是沒有“痛苦”出場的,所以“堅持”根本不用出場。
所以我要給“堅持”洗地,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痛苦”帶出來的“堅持”,而不是“堅持”的錯。如果你只是簡單的把“堅持”刪掉,又沒有笑來老師這樣的認識,那可能第一時間做的是“放棄”。
就像笑來老師說的“萬能鑰匙”,解開“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產生的“痛苦”的鑰匙不是“堅持”,不要把解決方法直接對著問題,要找其他地方。
解決方法是什么?笑來老師在文中進行了闡述,我為了便于自己理解,做了一個歸納。
假設我們認為不能“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的原因是事情本身痛苦帶來的阻力,那么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有超過阻力的向前的力量。笑來老師文章里其實提到了四種向前的力量。
你對事情本身興趣的自發動力;
你賦予事情正面意義的吸引力;
你認為不能完成事情的負面意義的推力;
做同樣事的伙伴帶來的驅動力。
打游戲從來不需要堅持,不要說通宵不給加班費,就是多花了包場費也阻止不了我們對打游戲的向往。為什么?因為有強烈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總有人想要興趣變成工作。
所以你對事情本身的興趣,是你能夠一直做這件事的可利用動力,根本不需要動員。再所以,如果想要完成一件事、學習知識、練習技能,最好在心理層面接受這玩意是自己興趣的認知,有了這個,“痛苦”就不會這么早的出現了。
但興趣可以促進你做一件事,但很難克服在這件事上做成頂尖水平過程中產生的痛苦。比如僅僅是對鋼琴的興趣就成為頂級鋼琴家的很少,小貝每天刻苦的訓練僅憑借興趣也很難支撐,所以還需要其他力量。
笑來老師說,他原來背單詞,就是被收入換算成每個單詞對應的價錢,這樣每背一個單詞就在心理直接有一種賺錢的收益。包括現在寫文章的意義在于要捐獎學金等等,這些都給一件事情賦予了超過它本身的意義,附著在這件事上的這個意義對于事情就有一種吸引向前的力量。
我個人在堅持跑步的時候,其實給跑步賦予了一個意義,就是“我就是要堅持做一件事看看”。有了這個意義,其實我跑步就不僅在強身健體的層面,而是在于證明自己、增強自己成就感的層面了。這個超出事情本身目標、附著在事情上的正面意義是以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
其實我覺得“堅持”本身也是一種正面意義的表現,但是正面意義還需要更為細節的想象,就是做“白日夢”,把事情做成后的種種好處都在大腦中演示一遍,對于大腦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使它能夠減少痛苦的程度。
笑來老師說還要想象如果不能完成這件事的后果,而且要想的比較慘,慘的還要比較具體,要讓大腦產生對這種后果的恐懼,使它主動的去推動繼續做這件事。
大腦還是尋求自我保護的,沒有跟著人類發展進化的那部分大腦核心思想,就是讓肉體繼續生存,所以對于比較慘的后果肯定是避趨不及,必須采取措施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笑來老師說,社交,從來都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說實話,這句話原來還真沒有想到過,完全是一個新的概念。看到這句話仔細一想,還真是這么回事。
學習的過程中,有同伴,一是可以獲得及時的反饋,這是促進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是能夠有人答疑解惑,或為別人答疑解惑,這都能幫助學習;三是牛人的榜樣作用,或者通過比較激發自己不服輸的精神。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社交帶來的提供了驅動力。
其實跑步就是一個需要“堅持”的事情。試著用四個力量分析一下。
一是跑步本身的興趣,這需要經常跑步來體驗跑步帶來的快感,據說能夠帶動身體里一些腺素物質的分泌,有興奮的作用,甚至有人說跑步的快感有同于××一樣。
二是跑步的意義,我是想來堅持的,其他減肥、降三高等等各種意義,都可以刺激自己,我在每次跑步的時候也不斷的具體意義的影像,像是自己已經成功了一樣,這能夠自己帶來動力。
三是負面意義的恐懼,如果不跑步,人的精力上不去,身體不好,事情就做不好,薪水長不上去,一直過這樣的生活,或者越來越差,生病可能性更大,就更加捉襟見肘……天哪,簡直慘不忍睹。
四是同伴的力量,跑步有社群小組相互鼓勵、相互提高,有大神帶。特別有感受的是,跑馬拉松比賽會比平時速度快,因為在這種群體的氛圍中,你不自覺的成績就提高了。就像笑來老師說的,僅僅相互見得到,相互知道對方的存在,都是巨大的價值。
明天我要去跑金山的半馬了,希望不要繼續大雨了。上馬的全馬抽簽沒成功,也不想去外地跑全馬,只好繼續半馬。明天堅持下來的正面意義就是,繼續創造自己新的PB。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