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行關鍵轉型期,社會問題和家庭矛盾日益增多,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網絡游戲、暴力色情等因素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幼小的心靈,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健康人格是當前教育界和每個家庭都應該認真思考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音樂教育的國度,《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古代先賢都喜好用“琴棋書畫”來陶冶情操、豐富人生、修身養性、凈化心靈,而以“琴”為代表的音樂則是其中運用最廣的手段。
一、用音樂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除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外,還包括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盡可能地把音樂作品中體現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勤于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等內容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引導,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如通過教唱《國歌》、《黃河大合唱》、《蘇武牧羊》、《春江花月夜》傳統曲目以及《青花瓷》、《中國話》等流行歌曲,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革命建設的發展歷史,培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用音樂確立積極的人生航向
如果把人生比作成航程,那么中小學生正處于這一航程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人生觀建立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們理性思維尚不成熟,對世界和人生的認知還很懵懂,很容易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對此,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直接灌輸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應該多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和功效,引導學生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航向。首先,在音樂教育中加入對世界觀的認知,如通過欣賞《祖國頌》、《黃河大河唱》等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通過欣賞德彪西的《月光》和中國古琴曲《流水》等來提升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其次,在音樂教育中加入人文主義思想,如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愛我中華》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欣賞《維也納圓舞曲》、《田園交響曲》、《梁?!返燃哟髮W生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質的熏陶滲透;第三,加大價值觀的引導,如讓革命歌曲回歸校園,以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主旋律激勵青年學生拼搏進取。
三、用音樂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法國思想家蒙恬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德國哲學家卡西爾也認為,認識自我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然而,近年來由于社會環境的負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當,以及學習活動的繁重負擔,考試競爭的緊張激烈等等,造成當今學生們自我認知的缺失和扭曲。對此,國內外教育工作者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音樂教育在自我認識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認為音樂能夠為少年兒童展示出一個和諧的世界,一個充滿情感和意味的“有情世界”,一個需要參與領悟和建構的世界,而這樣的世界圖景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同時音樂還能夠以其獨特的作用引導少年兒童理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關系、確立真正的社會自我,并在精神層面上實現對有限自我的超越,使自我成為一個審美的個體。比如,通過音樂的感染力,幫助自閉和自卑的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主體意識,自我尊重,具有能力感和成就感;通過音樂的融合力,幫助學生培養較強的交際能力和人際關系,不迷信自我,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觀點,能接受科學客觀正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音樂的滲透力,引導學生在關注自我的同時,關注社會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較強的愛心和同情心,對人類懷有一種很深的認同,同情和愛的感情。
四、用音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現在的學生90%左右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里接受家長的寵愛,導致許多孩子自私自我,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經不起挫折等性格特點,加入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外因,許多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F代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具有心理治療作用。優美的節拍旋律,可以調節人的神經,使人產生歡快的感覺,當人們因疲勞或壓力產生思維混亂時,或者壓抑、沉悶、驚慌時,聽一下輕松的音樂,能使頓時放松下來,解除疲勞,恢復平靜心情。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即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感受、理解與掌握音樂內涵的本領,要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序和方法。進入中學,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育處于高峰期。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廣泛,成人感強,自尊心、榮譽感和好勝心強。意志品質有了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有明顯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占優勢。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好懷疑、情感變化決而不穩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發展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鉆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同時還要了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學校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