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過程中會出現許多除了灸感以外的一系列身體反應,艾灸排毒反應是正常現象!
一定要正確對待艾灸的排毒反應,千萬別中途放棄,否則功虧一簣!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臨床積累的排毒反應。
艾灸排毒的11種反應
一、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
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于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灸時、灸后皮膚奇癢,開始灸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寒邪在體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時間出現的說明寒邪比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現,堅持灸即可緩解。
二、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
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不夠寬廣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三、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四、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五、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于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六、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艾灸后常常會有失眠的癥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后,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
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七、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于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后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
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八、疾病加重的反應
艾灸后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不過請別擔心,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我們人體是個整體,這里有陰陽之分,不可能只允許正氣存在而把邪氣都驅逐。那么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范。
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我趕出,那么我就先頑強抵抗。
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九、艾灸的走竄現象
這更是可喜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
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十、艾灸的上火現象
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口干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
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癥狀(病邪被驅趕到哪里,哪里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癥,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使得功虧一簣)
十一、類似過敏的現象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很多人以為是過敏了,然而并不是,其實這些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
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侵蝕臟腑。如果此時皮膚表現嚴重,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
可以在大椎、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還有委中穴放血,給病邪以出處。
控制排毒反應的5個技巧
雖說排毒反應對于艾灸療效來說是可喜的,是艾灸起效的反應。
而過于劇烈的排毒反應有時候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這時候就可以采取一些技巧了把排毒反應控制在你想要的程度上。
1、類似過敏的現象
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選擇適當的灸具、火力,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體質虛寒重的,可以用多孔的、多眼的等火力大的,灸的時間也可適當延長,否則不要刻意選用大火力的灸具,或灸的時間太長等,要適合自己的虛寒程度,這個要在灸的過程慢慢感受摸索。
艾灸是不能著急的,一般需要一星期休一天,每天灸5個穴位,每個穴位10分鐘是底線,有的用隨身灸可灸至1個小時,要因人而異,自己的感覺很重要,保健灸更可隨意些,切不可過急。
2、控制艾條質量和煙量
適當的艾煙是艾灸必須的,艾煙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殺菌消毒、滲透經絡,走三陰,尤其對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是必須的。但是煙量過大會使人頭暈、易于上火,尤其是次的艾條,假的艾條,不可不察。
3、灸前灸后多喝溫開水
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我們艾灸時,很多顧客中間要上好幾次廁所),補充適當的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4、控制上火的感覺
若有上火感覺,可以通過灸涌泉穴或泡腳,引火下行的方式來控制上火的感覺。
5、控制灸后起泡
灸時出水汽,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膿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自己不知不覺起的(不小心燙傷除外)。泡破邪出,說明灸的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