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沙漠,當然和沙子有關,不過大多是沙灘或沙丘,因為水很少,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而且空氣干燥,沙漠荒涼沒有生命。所渭沙漠化,就是植被破壞之后,地面失去覆蓋,沙漠在干旱氣候和大風作用下,綠色原野逐步變成類似沙漠景觀的過程。
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境內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這里的狂風能將沙塵吹成墻,受風的影響,沙丘不會固定,時常移動。因為嚴峻的干燥氣候,這里只有非常少量的植物,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大陸其他地區植物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意思為“走得進,出不來”。沙漠高聳的山脈和其余一邊毗連的令人生畏的戈壁,嚴酷地限制了對這一極難穿越的地區的接近。
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而且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暖溫帶干旱沙漠,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來沙漠旅游的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由于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占80%以上。據測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
沙漠不僅植被少,動物也極端稀少。據科學家研究表明,可能早在450萬年前就已經是一片浩瀚無邊的“死亡之海”,科學家對塔里木盆地南部邊緣的沉積地層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其中夾有大量風力作用形成的“風成黃土”,年齡至少有450萬年,而這些“風成黃土”的物源區(即來源地),就是現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新西蘭的國土面積。這里長年黃沙堆積,狂風呼嘯,渺無人煙,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在沙漠上。
千百年來,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因其神秘莫測而令人望而卻步。但是沙漠的博大無邊和神秘美麗,賜予穿越者一種震懾人心的神奇力量,同時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人用勇氣去丈量塔克拉瑪干的長度。
編輯:郭俞潔(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