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豈有常,肝膽反為賊?!啤だ钊A《雜詩六首》
肝臟一直是忠誠的代表,就算受損也不會輕易“喊疼”。
這種容忍的性格造成人們往往容易忽視肝臟的感受,等到肝病爆發,已經為時晚矣。
肝病上身皮膚會有3種異常,千萬別忽視。
異常1:皮膚瘙癢
很多人認為皮膚瘙癢是皮膚病,但是也要警惕肝臟病變。
酒精肝患者在氣候變化明顯時,會出現皮膚癢、過敏的癥狀。
當肝功能異常時,膽紅素分泌過多,會導致膽汁中的膽鹽成分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從而出現皮膚瘙癢的感覺。
而乙肝病毒活躍時,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導致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沉積在毛細血管,引發皮膚的不適。
異常2:蜘蛛痣
正常情況下,肝臟對雌激素有滅活作用,維持血管環境的正常運轉。
但是肝臟受損后,雌激素脫離肝臟的管轄,會在血管內偷偷聚集,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在皮膚表面出現放射狀的斑點,稱為蜘蛛痣。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急性肝炎患者身上,要重視。
異常3:蕁麻疹
臨床顯示,一部分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患病的早期會出現蕁麻疹。嚴重時甚至伴隨著發燒和腹痛。
肝病引發的蕁麻疹一般持續時間較長,且較難治愈,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4大因素引發肝臟病變,希望你能一一遠離。
因素1: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是誘發肝臟癌變的最大“禍根”之一。
這種毒素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一旦進入體內,會導致肝細胞快速壞死,引發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嚴重時甚至誘發肝癌導致死亡。
黃曲霉素多存在于霉變食物中,受潮的玉米、花生、小麥、腐爛水果及其相關制品中,并且一般的烹飪溫度是不足以消滅它的。
針對蘇粵桂閩等肝癌高發地區的調查顯示,居民食用的糧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黃曲霉素污染 。
這也是導致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素2: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也是誘發肝癌的重要因素。
感染乙肝病毒后癌變的可能是正常人的100倍。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患者中近80% 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而丙肝病毒更加可怕,中國只有約2%的丙肝病毒攜帶者接受了治療。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感染,就這樣慢慢走上路肝硬化、肝癌的道路。
因素3:馬兜鈴酸
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在2017年10月的研究表明,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結果讓人震驚!本次研究中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攜帶明確的“馬兜鈴酸突變指紋”。
很多有肝病的人,會服用各種各樣的“保肝中草藥”。如果其中不幸有含馬兜鈴酸的成分,那保肝藥其實是名副其實的致癌藥。
因素4:酒精
90%的酒精代謝需要經由肝臟進行。
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經由肝細胞氧化后會代謝出乙醛,乙醛會導致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引發肝炎→肝硬化→肝癌。
預防肝癌,謹記一補充、一接種、一預防。
1、補充硒元素,提高肝功能
缺硒是肝病變的重要因素。
缺硒會導致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細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壞。而一旦肝有損傷,就更容易沉積毒素,就像坑洼的路面容易積水一樣。補硒,說白了就是補充抑制肝病變的物質。
硒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海產品(大紅蝦、龍蝦、金槍魚)、動物內臟、瘦肉、菌菇類蔬菜、筍等。
除了吃以外,還有一些富含硒的食材,我們可以泡水喝,像各種白茶、綠茶、烏龍茶、元芙菊等,堅持飲用,也能促進肝細胞生長、保護肝臟。
其中元芙菊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還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營養物質,曬干后泡水喝,有助修復受損肝細胞、抵御肝臟損傷、減輕肝臟負擔。
在我國,元芙菊主要產自河南云臺山,去云臺旅游的,不妨帶點兒回家。
2、接種乙肝疫苗,切斷感染源
乙肝疫苗接種后,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
這種抗體長期存在于人的體液內,一旦乙肝病毒出現,抗體會立即將其消滅,保護肝臟,以達到遠離乙肝感染的目的。
但是接種一針并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只有按要求接種3針,才能穩定抗體的存活率。
3、定期體檢,預防肝癌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定期體檢才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肝臟體檢應該做什么項目,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常規肝功能檢查
常規肝功能檢查是通過人體進行各種生化試驗方法,從而檢測到肝功能代謝有關情況。醫生根據相應的數據,判斷肝功能具體狀態。
但是這種檢測只是簡單的輔助手段,如果要體檢是否肝癌上身,還是需要結合以下方式。
肝癌血清標志物檢測
這個檢測主要用來確定血液中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一旦AFP的含量超過400μg/L,極有可能肝臟已癌變,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