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慢困擾著很多家長,為此著急、頭疼,有的家長不停催促,有的發火呵斥,有的則加以利誘,但都收效甚微。那怎樣能解決孩子寫作業慢的問題呢?現在優教家的小優就帶大家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原因找到相應的對策!
【原因一】不良方法和習慣
孩子邊寫作業邊吃東西、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寫作業的環境嘈雜,大人在旁邊聊天看手機等等,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
孩子發現不會的題直接問,思路經常被打斷、先作業后復習、家長在旁指責,經常打斷思路、家長過多關注,干擾孩子學習。
對 策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收起玩具和零食、關上電視,養成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全部做完以后有問題再問大人;達成時間協議,鼓勵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逐步縮短單次寫作業的時間,孩子肯定不愿意,這個就要用減法,一段時間減少一點,雙方不停的達成新的協議,最終達到目的。
【原因二】反復涂改——“橡皮綜合癥”
有些孩子對作業追求“完美”,字寫的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干凈的地方,就會立即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寫作業花的時間很長。對于這種總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癥”。調查表明:當前30%以上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橡皮綜合癥”,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大,產生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
對 策
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盡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家中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脫敏訓練”,即用獎勵的手段來強化訓練,督促孩子盡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原因三】做其他事情也磨蹭,沒時間觀念
孩子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許多家長總是什么都替孩子計劃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該看書了!”“該洗澡了!”常常能聽到家長這樣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長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時間,孩子當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時間了,也就很難有時間觀念了。
對 策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定個計劃,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地列出時間表,并每天自己監督完成情況。當然,對于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家長要在他定計劃的時候,提一些建議,和孩子多討論,以便他的計劃更可行。還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和專項訓練來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如用小鬧鐘代替家長催促,一分鐘寫漢字訓練等。長期堅持下去,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
【原因四】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
動機是個人行為的原動力,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與愉快的情緒體驗相聯系。有的孩子學習沒有動力,感受不到半點樂趣,對學習和作業能湊合就湊合,實在逼得沒辦法了才去學才去做,這樣寫作業的速度和正確率可想而知。
對 策
成就動機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較高的成就動機,將人生價值、人生規劃等指導淺顯化,讓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多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改變寫作業慢的狀況。
【優教家·小優說】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只是催催催“快點寫!”的作用真的不大,還會讓孩子更加緊張、手忙腳亂,不僅不會快起來,還很容易出錯!一句簡單的“快點寫”,純屬無效提醒!還是要先找到孩子寫作業慢的原因,再采取相應的對策,幫助孩子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