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這話有不少人說過,馬云說過,被罵成狗。
這話經濟學圈里也有很多人說,意思是,商業實際上也能幫助窮人改善生活,是慈善活動中最大的一種,最有效率的一種。這一句話,其實有一層含義 ,就是正面肯定慈善,認定慈善是一種非常正面的東西,而商業其實也是一種正面的東西。
商業遠比慈善要偉大得多,認為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那是降低了商業的價值。
人是一種追求物質增多的動物,他的欲望是無限的,不管再多的物質,都滿足不了人類的欲望。
現在中國隨便一個普通人,他們實際享受物質的效用,是古人富豪的千倍萬倍,但他們依然覺得很貧窮,依然有對物質強烈的追求。人追求改善自身境況的不滿,就是人行動的動力源泉,而繁榮就代表著改變不適的手段的增加。
這是人類社會財富增長、繁榮出現的秘密,就是人類會生產。所以,當我們評價商業和慈善時,我們需要考慮哪一種行動能帶來更多的生產。
因為改變人類命運的唯一因素,就是生產的不斷擴大,沒有生產,人類就如同動物一般,永遠一貧如先。慈善是某一個富人為了滿足自己將財產贈予他人的行動。不管這個滿足,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價值,他都是一種消費行動。
也即,錢花出去了,內心滿足了,他的本質,和他去喝一頓酒是同一種消費。
他們使用富人贈予的財產,用來購買消費品,滿足自身的欲望。贈予和使用的雙方,都沒有生產行動,并且,不能為生產行動帶來正面意義,所以慈善這種活動,是不具備生產性的,他并不能幫助人類有效擴大生產。
商業本質是通過交易,通過價格來實現的,他是具備 生產性的一種行動。商人購買或者不購買會告訴生產者,你的產品是不是符合市場需求,他們在指引生產者應該生產什么。同樣,價格信號也會告訴生產者,什么是市場急需的產品,因為他漲價了,而什么是市場不需要的產品,因為他跌價了,賣不掉了。
這樣生產者才不是無效生產,他們的生產才能符合市場的需要。大煉鋼時代,哪怕生產者勞作到死,他也沒有生產財富,他只在消滅財富,所以最后大家雖然 努力生產,但實際卻在消滅財富。
失去了價格信號的指引,人類的生產就會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還是一種對現有資本的消耗。所以,如果一個好的社會,要增加財富,那么,就要思考,什么是生產性的行動,而什么是消費性的行動。
節儉是人類的美德,因為他能創造更多的生產力,增加未來的財富。
消費不是美德,他不過是人類的目的,最終都是要消費的,但每天生產,每天用光的人,往往是被鄙視的。
如果極端推理一下,假如這個社會人人都喜歡慈善,都有好心,他們一天賺二百塊,留一百塊自己消費,一百塊捐出給窮人消費。那這樣的社會是一個赤貧社會,因為沒有儲蓄,沒有資本累積,也不會有生產擴大,他不過是一個原始社會。
把一些捐錢的企業家,就認定為道德高尚,認定為對社會有貢獻 ,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尊重一個人的消費權,他可以用慈善的方式消費,但這種消費方式并不能帶來社會財富的擴大。
反而那么守財奴式的企業家,省吃儉用,他們將累積的財富全部投入到生產中,盡可能產出更多的財富的人,是真正的生產者。
炒期貨的人是生產性的活動,他們預測價格,為企業生產提供價格指引;炒房也是生產性的活動,因為今天買的房,總有一天他需要賣掉變現,而且是在房價高時賣掉,他在賣時就是增加供給降低房價的。他賣掉時,他就是市場的供給者,他同時還是租客的供給者,若沒有人炒房,市場沒有二手房,市場沒有出租者,市場也會失去價格平抑者。而慈善,都不具備上述功能,所以他不是一種生產性的活動。
非洲曾接受過大量的糧食捐助,當地既然有糧食送過來消費,糧食生產者為什么要增加糧食生產呢?你看,慈善并不能幫助他們解決永久的糧食生產增加的問題,反而讓這個問題,更加惡化。
所以,慈善只是一種消費行動,和任何消費都是同質的。而商業是生產性的,只有商業、生產、能有效擴大人類的總財富,讓人類社會變的更加繁榮。失去了生產,就沒有消費,慈善也無從談起。商業更不是什么最大的慈善,直實的世界是,商業遠比慈善偉大一百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