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后,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盛行,烏托邦主義泛濫時,米塞斯是那個唯一堅守自由市場的學者。當時,他被當作全世界的敵人,然而歷史卻證明了,他是“那個時代唯一正確的人”。
現代文明中那些奠基性的經濟學常識,多與米塞斯有關。我們當下最需要牢記的常識,正是來自米塞斯的經濟學洞見:自由市場是所有人的長期利益所在,是文明和繁榮的支柱。
正是他所締造的觀念使自由不至于徹底淪喪,使熱愛自由的人們不至于孤獨,并繼續向往光明。但是他的努力是否真正扭轉了這股潮流,卻是一個需要那些理解他的理論,并和他一樣熱愛自由的人們加以解決的問題。
與米塞斯同為“奧地利學派”的哈耶克,“繼承”并擴展了米塞斯反烏托邦的精神,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說。
哈耶克:為自由尋根的先知
弗里德里?!W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
哈耶克的一生跌宕而幸運。他親眼見證電器工業化的起飛,親身參與世界大戰。他見證了蘇維埃的幻滅——事實上,他本身就是烏托邦的掘墓人。
在20世紀初,全世界的民族國家空前強大,它們肆無忌憚地濫發貨幣、持續輸出通貨膨脹,終于摧毀了自由市場,引發全世界的大蕭條。這時,蘇俄、納粹奉行的烏托邦主義,卻被當時的人們視為“救世良方”。
在人類面臨重大危機之時,很多學者思考人類的政治和經濟——哈耶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員。
1944年,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他預言:烏托邦永遠不可能實現,計劃體制踐踏私產、無視基本人性,只會帶來匱乏、混亂和奴役,最終自我毀滅。多年來,這本書喚醒了無數烏托邦患者,鼓舞著每一個熱愛自由的人。
在《致命的自負》一書中,哈耶克認為文明中的問題,源自人類本能和理性的沖突。哈耶克警告世界:個人自由正在滅失,因為烏托邦的沖動永存于人性之中,人類渴望建立“人間天國”的短視和狂妄不會消失,他們總是擁抱那些承諾“包辦一切”的美麗謊言,甚至為此愿意犧牲個人的自由和責任。
文明在擴張中形成的秩序,鼓勵人們使用理性和邏輯,不斷收集信息、利用資源,形成合作的規則,帶來傳統、法律、財富、理性、科學、藝術等文明成果,但它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更深藏著危險的陷阱。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鋪就而成的”,“總是使人間變成地獄的東西,恰恰人們試圖使其成為天堂”哈耶克在書中引用了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話,想以此警醒那些對烏托邦心存幻想的民眾。哈耶克反復論述:保護私人財產、自由支配才能走向繁榮;蘇聯式的計劃經濟及國家管制只能將人帶向奴役。
因此,哈耶克真正的敵人,是人性深處的惡,以及一直鼓勵和擴大這種惡的某種歷史敘事。不幸的是,在歷史的博弈中,這種敘事經常勝利,并帶來暴力與死亡的歷史,而文明也隨之隕落。
哈耶克之于我們有三大貢獻:
· 對現代社會的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的探索;
· 對自由、法治、憲治、民主、權利以及現代良序社會運行的基本法則的論述;
· 對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和道德基礎的闡釋與捍衛。
這三大貢獻業是哈耶克之于今天最重要的三重身份:他既是一個捍衛自由市場的孤獨的斗士,也是“為自由及其敵人尋根”的烏托邦最堅定的反對派,更是一個為捍衛人類社會基本價值而倍感孤獨的先知。他使自由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摧毀一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但能真正改變世界的,唯有思想。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就是那個用思想改變世界的人。
哈耶克并不孤單,他的“戰友”波普爾,也是一位用思想糾正謬誤的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