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水彩畫繪制時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屬于水彩畫作畫過程中易出現的弊病,概括起來大致有13種,即:生、火、溫、粉、飄、臟、灰、花、滯、懵、膩、空、油。
(1)生:“生”是一種幼稚病。色彩不入門顏色調得不到位,調得欠火候。在人眼看來,自然界各種物象的顏色,相對于光譜色都是不同程度的復色或灰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習畫者要跨越顏色“生”這個障礙,關鍵就是學會調復色以及灰色。還需指出的是,對顏色效果的關切,是色彩畫家的終生追求。因為它是一幅寫生作品色彩魅力的基礎。以致畫家們作畫時,不僅要通過尋找、更新調色方法以得到新的、美的顏色,而且還要借助各種技法手段,創造那些只用調色方法還不能得到的更妙的顏色效果。
(2)火:全用原色和純度高的顏色作畫,尤其是亮部,完全不加白顏色或加得太少,會使畫面色彩生硬。這種毛病稱之為“火”氣。
“火”不是藝術的夸張,而是一種“過分”,它并非是表達某種意念的色彩形式,但卻是對“鮮艷”、“強烈”追求的失誤;它的顏色焦、燥、糙、浮,帶有明顯的幼稚特征,是“生”的另一種形態。
(3)溫:有的寫生,色彩似有點入門,顏色不生不火,但色彩總體效果曖昧、柔弱、無力、缺少生氣,這就是“溫”。作為一種問題,它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對象色彩并不如此;二是寫生對象盡管在變,而其寫生卻總是蒙著一層不變的、弱弱的、昏昏然的氛圍。
(4)粉:“粉”是水彩畫最易犯的毛病。主要是因為白顏色運用不當,畫上所有的顏色里都調了白顏色,而缺少純度較高的鮮艷色彩造成的。白顏色使用太多,顏色一層一層堆得太厚也會使畫面造成粉氣。
顏色畫得“火”是油畫學習中色彩上的一個頑癥。顏色畫得“粉”是水粉畫學習中色彩上的一個頑癥。
解決“粉”的辦法是:一、調色時盡量少用白色來拉開明度,可多用色相明確的淡色來拉開明度,如用檸檬黃、淡黃、粉綠、湖蘭等調色。二、暗部深色盡可能不調白,可用薄畫法來增加明度。三、調深色和淡色時不要在復色和間色的基礎上調,也就是不要在調了灰色的調色板上調,應找一塊干凈的調色板來調色,以免降低了色彩的飽和度和純度。
粉的顏色,或者狀如未曾調勻的灰漿;調色不入門,或者仿佛畫面整個地被“漂”過一般,為白粉、灰粉所籠罩,渾濁、干枯、喑啞、貧血,缺乏鮮活的生命力。這種現象,甚至還常發生在那些早已寫生入門者之中。
(5)飄:繪畫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一支,它深刻地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它不僅顯示了人有一雙靈巧的手,多情聰敏的眼,更有一顆深沉博大的心。繪畫以視像傾訴心聲。繪畫的技巧、技術手段不過是觀念、知識、情感、意趣的載體。
在學畫的初始階段,并非不存在精神內涵之表現的問題,而是方法的困擾分散、掩蓋了注意力,到了一定階段,當跨進了技術的門檻之后,問題開始實現了。這時有的習畫者寫生的色彩使人感到“飄”。
(6)灰:畫面上沒有最深和最亮的顏色,缺少冷暖、明暗對比,物體塑造不夠,虛實沒有拉開,整個畫面看上去很平很不精神,感覺灰。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找出這組靜物中哪個物體最深,哪個物體最亮,哪個物體最純,哪個物體最灰,然后根據前后虛實關系進行塑造。有時灰的原因和用色臟和粉也有關系。
寫生習作,顏色畫得灰或暗很容易識別:畫晴天風景但無陽光,畫室內的寫生昏暗如晦。畫得灰不同于“灰調子”,因為灰調子是響亮的。也不是室內本無陽光,因為室內無陽光卻有天光。天光不僅也明亮,而且還彌漫著另一種動人的氣氛。而這種灰暗的畫整個色彩籠罩在一片灰氣之中,沉悶、窒息、僵死、了無生氣
習畫者越過“生”、“火”之后,從理性上接受了對象的顏色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復色、灰色這一事實,然而不能從實踐上把握住這些復色、灰色的“分寸”——調子,只是一味的灰,無準確的純度把握。其次,不懂得色彩只有關系響亮才會有表現力。還與對陽光下的色彩觀察不得法有關。
(7)臟:有用色和用筆兩個方面的原因,屬于用色方面的,主要是顏色混合的種類太多,尤其是補色相混合,是造成臟的原因之一。改得次數太多,用筆不注意,在畫面上涂來涂去,使底色反上來是造成畫面臟的另一個原因。筆沒洗干凈,水太臟,調色盤太臟,也都是畫面臟的原因。
臟與灰不同,灰是屬于色彩全局性的失誤,而臟則是色彩的局部失調。就像好端端的一個人,身上蹭了許多齷齪,又像是臉上貼了膏藥。待作了局部修正,便也不再臟。另外,表現技巧上的拖泥帶水,也有如污染,會使色彩效果變臟。
(8)花:花的原因主要是作畫缺少整體觀念,用色凌亂,不該鮮的地方鮮了,不該亮是地方亮了,用筆碎,不分主次,該虛的地方不虛,不需要具體的地方畫得太具體,整個畫面使人感到瑣碎不統一。
一個物體有亮面有暗面。例如陽光下亮面是強烈的、富有變化的、明度偏高的、純度偏高的、色性偏曖的。而暗面是柔和的、相對單純的、明度低的、純度低的、色性是偏冷的。近的物體相對于遠處的物體,色彩偏暖、對比偏強、效果偏實,這都是常識。然而有時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寫生:該柔和的它強烈了,該單純的它復雜了,明度該暗的它亮了,總而言之,出現了種種的異常。于是形體該轉過去的面它翻出來了,空間該推遠的它向前搶,色彩該隱下去的它跳到前面來了,變化該含蓄的它喧鬧起來,似乎是在追求強烈、變化,然而卻形成了這樣的色彩局面,有如舞臺上幾十個角色都在搔首弄姿地吸引看客,沒有主次,一片雜亂。這種色彩就叫花。
(9)滯:顏色沒畫準,需用另外的顏色去覆蓋,而蓋上去的顏色又沒有把原有的顏色全部蓋掉,還露出邊緣,二三種或更多種色塊的邊緣交叉重疊,因而給人以呆滯和不爽快的感覺。
(10)碎:畫面“碎”主要是因為塑造形體時用筆太小,筆觸太小、太多,物體的外輪廓就不整體。另外,塑造形體時,用色似是而非沒有銜接起來,會造成畫面到處跳躍,極其混亂。要使畫面不“碎”,就要多用大筆塑造,筆觸要整體,有銜接,物體的輪廓線要整體有虛實、亮部、暗部的色彩要有過度色,特別是畫襯布時不要把布紋畫得太多,要有取舍,根據畫面需要來襯托實物。如果畫面實物較少,襯布的布紋可以適當多一些;相反畫面中實物較多,襯布的布紋就要適當減少,用筆要平整,使之襯托主體。
以上所講的10種易犯的毛病,多屬于水粉畫用色,用筆方面的。還有屬于素描、結構、透視等方面出現的毛病,懵、膩、油、空。
(a)懵:觀察是寫生的出發點。表面看來,寫生者都是看一眼畫幾筆,人人如此,無甚差異。其實不然,差別甚大。差別就在腦子里。可以這么說,就畫而論,“腦”比“手”更重要。例如,19世紀俄國畫家列賓,晚年右手患疾,從此改用左手作畫,雖比右手不如,但畢竟有相當水準。“手”當然有價值,可是“腦”倘比“手”滯后,事情就不妙了。
寫生是“手”、“心”、“腦”高度協調動作的過程。要說誰寫生完全不用“心”,這不大可能,從科學上解釋不通。然而“心”是用了,但是用得淺,用得離題,用得盲目用得不得法,用得不徹底,用了半天仍不得要領。雖糊里糊涂,卻仍在畫,于是畫面上就出現了一系列違反規律的錯誤。這就是“懵”,畫得不明白。
(b)膩:有些色彩寫生作品,其用筆不是肯定的而是猶豫、模糊的;不是“畫”或“寫”出來的,而是“描”、“磨”、“摳”、“蹭”出來的,顏色不是明確的而是曖昧的,形體的表現不是鮮明的、有力的、具體的、可信的,而是軟弱的、沒有要領的、空泛的、萎靡的,作品缺乏生氣,這就是膩。
畫面中出現“臟”、“膩”的主要原因在于色彩傾向不明,純度過底,用色過稀,顏料調色過均。
(c)空:經過一個時期訓練,習畫者具備了基本的能力,作品中基本的色彩關系、體積關系、空間關系都不錯,但就是“沒東西”,缺乏深度、缺乏豐富和表現力,也就是“空”。
(d)油:寫生濃縮了繪畫中最具有普遍價值的部分。習畫者通過寫生訓練,不僅培養了基本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了基本動腦能力。
寫生作為一種訓練體系,一種研究方式,它強調規律、嚴謹、繼承。它有效地將習畫者從“無法”境界推向“有法”境界;從“生”的境界提到“熟”的境界。
寫生的核心就是“發現”。寫生的訓練就是關于“發現”的訓練。就是對習畫者進行發現力的開發。對習畫者說來,寫生的價值既表現為“發現”的成果,又表現為“發現”的能力。成果的量與質體現了寫生達到的深度。發現力的活躍程度,將預示出習畫者藝術發展前景的可能性。活躍的發現能力既深化了寫生的基礎功能,又發揚了寫生的創造功能。這樣,寫生就又會將習畫者從“有法”境界推向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全新的“無法”境界;把“熟”提到更深刻的、具有更高品位的“生”。看來,“發現力”是重要的,它既是寫生訓練的產物,又是推進寫生深化的動力。
當“發現力”萎縮、擱淺,“成果”就會減收。于是習畫者會自感“沒進步”。而如果寫生由遇阻止步到不斷在低水平上自我重復,進而由重復達到熟練,又在熟練的重復中將缺點、錯誤發展為頑疾,作品就可能會流露出淺薄、粗疏、矯飾、浮滑、漫不經心,這就是“油”所以當寫生由“生”變“熟”,這時如果不能在發現力上不斷自我充實,把寫生進程引向新的廣度及深度,下一步就可能出問題。
十四、怎樣畫器皿
·怎樣畫陶罐在色彩靜物中陶罐是最常見的內容。一般來說,它的固有色較深,而明暗交界線和罐口又是最深的部位,中間色和高光周圍純度較高(也就是物體的固有色)。陶罐的邊緣線要用冷色使其轉過去,反光不要畫得過亮,可根據環境色來處理。在塑造罐口時前后要有虛實,塑造要深入,而底部可畫得虛一些。筆觸在交界線處可明確一些,要有塊面,其它地方用筆要有銜接。畫陶罐主要是畫出它的厚重感和體積感。
·怎樣畫金屬器皿最大的特點是明暗反差大、高光多、反光強對環境色的影響大,在作畫過程中用筆要干脆,明暗交界線要深,冷暖關系要很明確,反光較亮,高光更亮,但高光部分不宜太多,要集中。環境色要強。不同金屬器皿對環境色的影響也不同,越亮的金屬器皿對環境色的影響也就越大,同時越能體現出金屬的質感和體感。
·怎樣畫玻璃器皿初學者常常會覺得玻璃器皿非常難畫,其實掌握了它的規律也就很容易表現了。畫玻璃杯時不要把它們的位置空出來,要將背景色將其覆蓋掉,畫完背景后再用具有一定傾向的灰色把杯子的形狀輕松勾出來,最后點上高光,杯子就畫出了。另外要注意一點:玻璃器皿和陶罐的明暗關系不太一樣,玻璃受到光的折射后,往往亮部變得較深而暗部卻變得較透明。
十五、默寫
默寫訓練是必須進行的訓練項目,是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掌握了對象的運動規律和自然規律以后,憑記憶把它畫下來。它對搜集素材進行創作,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對飛鳥掠過目而過,蜂蝶翩翩飛舞,是要靠強記,默寫才能把它畫下來。中國畫家,往往是信筆揮灑,得心應手,頃刻即就,無論山水、人物、花鳥,立即躍然紙上,形神畢露,栩栩如生。這便是默寫的功夫。所以“默寫”可以說是我國民族繪畫的優秀傳統之一。也是一個畫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近幾年高考美術試卷考記憶畫又多了一些,因此,我們要求同學記住一些常見的標志(包括某些行業的標志),記住某些常見物體比例、特征、色彩,這將給你的創作、考試帶來莫大的好處,這是任何寫生或臨摹都不能代替的。默寫也就是記憶畫,很多著名的畫家都很強調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