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的書法界,水平最高者,當屬“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還有蔡襄,這四個人之中當屬蘇軾的名氣最大,當屬米芾最“怪”,不過論及書法水平,在很多人看來,米芾要超越蘇軾,堪稱宋朝第一!
就如明末大書法家董其昌對米芾的評價:“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于蘇軾之上。晚年一變,有冰寒于水之奇。”
米芾平生行事怪異,平日里瘋瘋癲癲,愛石成癡,可對書法也是癡迷的很。
他好寫大字,筆下最為著名的作品,當屬名垂青史的大字行書《研山銘》。
《研山銘》的由來,源于一塊靈璧石“研山”,這塊靈璧石本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專屬,后來傳到了李煜后人,也就是米芾妻子手中。
新婚之夜,米芾妻子將這塊靈璧石贈予米芾,米芾歡喜異常,連睡覺都要抱著這塊石頭。
后來更是在一天夜里,寫下了39個字的行書《研山銘》。
《研山銘》全文內容: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這幅字將米芾擅長的“刷字”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字都豪氣縱生,沉著跌宕,勢如天馬行空,不可控勒,有雄視萬古之姿態,真不愧是被譽為書法“八面出鋒”的書法家。
縱覽全篇,字字都氣勢如虹,點畫如刀劈斧斫,粗者大筆如椽,幾成塊面,細者勁似發條,彈槽欲出,又陡如蠶絲,讓人回味。
就比如“下震霆”中的震字,一撇驟然劃出,陡然一筆穩如磐石,雖細如蠶絲,卻剛勁有力,實乃是書法史上的一大珍寶。
在2002年的時候,中國文物局從日本花費2999萬的高價,將《研山銘》帶了回來,書法家啟功先生見到之后,感慨連連,一時間竟老淚縱橫,他覺得他這么大年紀還能見到米芾的《研山銘》原作,是一種莫大的福氣。
米芾的這幅《研山銘》堪稱他大字行書作品中的巔峰,全世界僅有這一件,現為國家重要文物,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