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靜以修身,勤以養德。
在古人看來,修身講究的是“靜”,而不是其它,即便是治國平天下,“修身”亦是前提。
由此可見,“靜”的重要性。
那么,“靜”對于個人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
其實真正能夠做到“靜”的人,往往就越會有福氣——越“靜”的人,就會越有福氣,正所謂“寧靜致遠”,其實正是此意。
那么,人如何才能夠“靜”下來呢?
其實人生有四種“靜”,越是能做到的人,就會越有福氣。
以下我們就從四個方面來繼續探討,即:
一、靜居
所謂“靜居”,并不是指找一處安靜的地方住下來,而是強調能夠適應平靜的生活。
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根本做不到。
為什么?
因為很多人都需要存在感——在他們的心里,平靜的生活,幾乎是最不能忍受的事。
因此,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折騰,也習慣折騰,甚至非要把自己折騰得遍體鱗傷才會有存在感、安全感。
而這樣的人,當然很難有福氣了。
反之,那些能夠隨遇而安,很快適應平靜生活的人,往往更容易活出真正的自己,從而給自己帶來福氣。
由此可見,能夠“靜居”的人,大都更容易有福氣。
二、靜心
所謂修身,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就是修心。
而修心的根本,則是指靜心。
那么,靜心為什么重要呢?
其實能夠靜心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避免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緒的牽引與影響,從而更容易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并找準努力的方向,讓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真正有福氣的人,大都是能夠靜心,反之,心靜不下來的人,大都不會有福氣。
這就是為什么講越是靜心,就越會有福氣的道理。
三、靜友
曾國藩講:希望自己身邊多有幾位靜友。
所謂“靜友”,并不是指安靜的朋友,而是指那些能夠和自己一樣甘于安靜的朋友。
這樣的朋友,既能夠讓自己無所不談,又能夠心神領會,而不是那些利益之交,更不是那些狐朋狗友。
當然,這樣的朋友,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四、能“靜”下來的人
有人說,妻子其實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我深以為然。
因為在很多時候,妻子都是家庭當中的核心,而這樣的人,若是能夠“靜”下來,那無疑是家庭最大的福氣了——家中有一個能“靜”下來的愛人,一定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福氣。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內容,其實正是我們為什么講人生當中的四種“靜”,越是做到,就會越有福氣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