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37回,史湘云計劃邀請海棠詩社眾友一聚,就和薛寶釵商量如何命題寫詩。薛寶釵有一番詩論,頗切詩家奧義。
其論有以下幾點:其一,詩題不要過于新巧,亦不主張用險韻;其二,寫詩固然怕說熟話,但也不要過于求生;其三,立意清新,措辭自然就不俗了。
縱觀《紅樓夢》全書,林黛玉留詩最多,但是薛寶釵論詩最徹,這是曹公筆法奧妙之處。黛玉寶釵都有詩才,雖難分軒輊,然各有側重。黛玉之才屬于明筆,而寶釵之識乃是暗筆,黛玉以才情動人,寶釵以見識獲譽,可見曹公對此二人鐘愛備至。
本系列文章,主要從《紅樓夢》書中論詩之處展開闡發,細論寫詩要點,故而多取寶釵之言。此為第三篇。
今日,王和尚著重分析上文寶釵之詩觀,為當下寫詩者開心胸,豁眼目,正詩心,探詩境。
寶釵所指之“命題”既指詩題,亦指立意。
吳齊賢在《論杜》中明確指出:讀詩之法,當先看其題目。為何?題目乃是詩之眼睛,是解讀詩旨的第一鑰匙。
和尚以為,詩之命題有三種情況:其一,交代詩之主旨,比如李白之《行路難》,該詩雖系樂府舊題,然詩旨確在闡述人生艱難;再如杜甫之《悲陳陶》,其詩主要寫唐軍在陳濤斜遭遇慘敗而泣血寫就。
其二,闡明寫作背景或者作詩緣起,比如王維之《送元二使安西》,點名此詩乃是在送別元二出使安西所作;再如杜甫之《江南逢李龜年》,此詩乃是因江南遇舊友李龜年所寫。
其三,有些詩并無題目,乃是拈句中某詞,句首某詞而命題。其詩雖多散如行書,然題目仍關涉詩旨。比如杜甫詩《獨立》,乃去尾句“獨立萬端憂”之“獨立”為題目;再如杜甫之《一室》系拈首句“一室他鄉遠”首詞為題。
由此可知,題目乃是詩之眼目,或記其時,或記其事,或關某人,或涉主旨。但是詩之命題要有感發緣由或統領全篇之功能,而不可隨意命題,或者命題模糊。
看到某詩之題目,就要想到詩可能會寫的方向,如此才更容易把握全詩內容和立意。如杜甫詩題《野望因過常少仙》,可知此詩乃是寫野望,則必然有寫景之句;而“因過常少仙”亦必然關涉看望朋友,思念朋友或者描寫友情之句。
故而吳齊賢有論述說“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亦不輕漏一字,而杜詩尤嚴”。這就給我們提示,在寫詩時,命題要謹慎,也要精煉,既要能統領全篇,在寫詩時候也不可能偏題跑題。
王和尚之所以細說“命題”,正是因為當下許多寫詩人不會命題,或啰嗦拉雜,交代不清;或命題和詩旨無關,不是跑題就是偏題;或者隨意命題,故弄玄虛。
仍有兩點需要補充說明。
其一,關于李商隱之《無題》詩。李商隱詩之“無題”,絕非無主題無要旨,或者因為詩之內容“不足為外人道”而隱去題目;或者詩意縹緲,感情復雜而難以命題。但是請注意,李商隱之《無題》乃是心中有題而不愿命題,絕非當下很多寫詩者寫得貌似華麗精致其實空洞無物之“無題”。而眾多學李商隱之無題者,恰恰學得不像,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王和尚曾講過當下不少無題詩,問之則曰:你看是啥就是啥吧。我真想說:我看它像個錘子!
其二,既然寫得是傳統古典詩詞,命題也應該古雅一些,遵循古文句法。但是現在許多寫詩人,其題目太過現代,太過俗語化。以正統論之,此種命題方式殊不可取。詩的內容和題目應該渾然一體,上下相稱,太過現代的題目,就好比身上穿漢服唐裝,卻一頭“殺馬特”造型,雖不無不可,但是綠瑩瑩的直角頭發,終究有礙觀瞻。不過,退而求其次,如果現代語命題能夠起到“題目”之作用,尚猶可恕。但是如果過于模糊、隱晦,反倒不美了。
關于命題,古人亦有論斷。
《南濠詩話》中說:(作詩)不可拘泥于題目,而亦不離乎題目。此論頗為有理。寫詩不可拘泥于題目所限,若過于拘泥,則詩域必然狹窄,失去了揮灑飄逸之姿;但也不能離題太遠,若偏離題目則是跑題,如此命題為何?
《四溟詩話》中有論曰:作詩譬諸用兵,慎敵則勝 。命題雖易,不可率然下筆。此論也可為寫詩者戒。寫詩如用兵,要注意排兵布陣,更要尊重對手,謹慎從事。題目雖易定,但是不可猝然下筆,而要醞釀和注意布局、文脈和情勢,這樣詩和題目才能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傳統詩詞乃是韻文之一類,韻文則須押韻。故傳統詩詞極少有完全不押韻者。既然押韻,關于韻部就有多種區分。
概而論之,韻部分為四類:寬韻,即韻字較多的韻部,這類韻部韻字多,寫詩時可選擇性較大,比如“一先”、“七陽”、“八庚”、“七虞”等韻部。與之相對應的,韻字較少的韻部,則稱為“窄韻”,比如“五微”、“九青”、“十蒸”等韻部。
若是某韻部中韻字更少者,則稱為“險韻”,比如“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等韻部。此類韻部,寫詩常用之字更少,難以押韻平穩妥帖,故稱為“險韻”。“險韻”有時也用來指以僻字、生澀字入韻。
而就發音而言,還有一種韻部稱為“啞韻”,概而論之,指韻字不夠洪亮,讀起來暗啞憋氣之字,比如“四支”等。表達昂揚洪亮或者幽微消沉情緒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韻部。啞韻即適合表達感情低沉,憂傷細膩的情緒。
今日論述之重點在于“險韻”。
詩詞自誕生之日起,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文人游戲。既然游戲,就要爭奇怪斗巧,比拼才思。因此,用“險韻”也是比拼斗巧的方式之一。
其中濫觴者乃是韓愈,其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極盡斗巧之能事,因難見巧,愈險愈奇。韓愈更善于用生僻字、古句方言入詩,雖表達才學思力之強悍,但終究失去了詩之韻味,故而歷來為詩家所斥。
明朝王世貞就曾說:詩用險韻乃是詩家魔障,慎之慎之。《四溟詩話》也說:韓愈柳宗元長篇聯句,字難韻險,夸多斗糜,或不可解,乃是“入邪”。
簡言之,詩乃是表達情緒、思想和感悟所用,求新求巧,在所難免,但是一旦走入極端,疊用險韻難字,實非詩之正道。王和尚以為,寫詩用韻固然要避免“俗韻、俗字”,但是一旦走入極端,在用字上過于冷僻,詩就茫然不可解,更無從欣賞其美了。
因此,《藏海詩話》認為:和平常韻要奇特押之,則不與眾人同。如險韻,當要穩順押之方妙。其意即常用之韻字,若用得新、巧、準、活,則句自然清新奇警;而險韻則須押得平順妥帖,險而不見其險,只見其工,則不害詩意矣。因此,押險韻,要注意貼切、自然、不生澀,不乖僻。
比如,“尖、叉”二字,均冷僻且不易構成詩意,寫詩不易工穩。然而,蘇軾有寫雪后之句“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和“臺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如此用“尖叉”二字,押得妥帖且有趣,可稱為“化險為夷”。
回到《紅樓夢》,在一眾金釵寫海棠詩時,“盆”字入韻即難寫出好的詩句。然而高才如林黛玉與史湘云,押“盆”卻工穩別致,可茲效法。比如黛玉之句“碾冰為土玉為盆”,湘云之句“也宜墻角也宜盆”均寫得妥帖自然,而不見其險了。
但是,應當注意,寫詩不宜過于求新巧,否則必落于纖小家數。這也是寶釵所謂“題過于新巧,韻過于險,再不得有好詩,終是小家子氣”。
至于寫詩須“立意清新”之論,王和尚前文已有論述,鏈接如下,在此就不贅言了。
王和尚論詩:俗語該不該入詩?詩法研討,推薦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