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上海,儂就腳骨彈琵琶抖豁。首先你必須為晚輩著想,倘若是個兒子,婚房不是第一套,而是第一債。上海的“唯物”主義行情:十年前看車子,十年后看房子,倘若想迎娶位上海籍姑娘做“正宮娘娘”,婚房不是公房,那是外來妹配置,必須是小區:帶圍墻的,帶綠化的,帶保安的,還要帶敬禮的,最好帶上養蚊子的人造湖。由此產生的物業費,在小縣城可以雇個任勞任怨的鐘點工。兒子婚房最好與老子共享一個小區,但不能在隔壁,最好“一碗湯”的距離,從甲到乙,一碗湯“溫而不涼”,古代關公斬華雄“酒尚溫”,那是虛構的,現代上海人“湯尚溫”,卻是寫實的。這碗湯不是媳婦端到阿婆處,而是老子端到兒子處。一碗湯的距離,就是便于小輩免費搭伙的距離,便于寄放第三代的距離,便于孝“子”的距離;一碗湯的距離,就是方便啃老的距離。上海最大的變化:從孝子到“孝”子,從“養兒防老”到“養老防兒”。
上海不愧為金融中心,發牢騷都是金融詞匯。倘若你不幸而養個兒子,婚前,老子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放款購置婚房;婚后,老子開“投資銀行”,月月投資按揭數得清,還不盡。最貼切的墓志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上海人的生活狀態:男人將就,女人講究。男人理發叫剪發,不過十元。女人理發叫美發,起板百元。倘若美容,便是天價。老婆拉皮,老公剝皮。
相對整體,美發只是個補丁,美女捎給你可能是個窟窿,買輛私家車,往往是跑車,一動油如水,不動,省得下汽油錢,省不下養路費、維護費、保險費,哪怕撿來的也養不起。環線內的公寓,環線外的別墅,任選一樣,都是房東兼房奴!
在蘇浙,男人支配女人;在上海,女人指揮男人。上海男人不包養二奶,必須包養太太。有個行業只招上海籍中年女性,有個應聘者不屑,她回絕的口頭禪是:“阿拉老公養我。”她老公是保安,該多累!有臉面的男人,不僅包太太不上班,而且不干活,時髦稱謂“全職太太”:全天在家,不是全職在家。全職太太不是給你洗短褲的,而是給你做花瓶的,只上廳堂,不下廚房。廚房是住家保姆鐘點工的事。
上海男人有幸娶了個太太,不幸有些姿色,還有些情調,成功的你,可能要過上不成功的日子。很美的女人,可能讓你過上很霉日子,到迪拜購物,到日本泡溫泉,到芭堤雅曬陽光浴。
終于熬到五十以后,娘子剛剛歇腳,兒子又成了累贅。我有位會計朋友,六十開外,至今在外奔波兼職多處,一次坐公共汽車睡著了,到了終點站,駕駛員回頭叫醒他,感慨地勸慰:儂大概生的是兒子吧?
照理,女人比男人先老,但上海男人往往未老先衰:眼角皺紋,鬢角白發,一臉的苦菜花。他們的口頭禪: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個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