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第 9 期
整理/茜萍
1
Q:直播和單車共享是泡沫嗎?
A:我是不看好這兩個行業的。去年很多直播行業找我,我就問,你有什么壁壘?現在全國大概有300家這種直播平臺,我覺得未來肯定會有大批的倒閉,當然這可能是明后年的事情了。
單車分享,據我所知,國內拿到商業資金的大概也有至少10家了,實際上在做的企業大概有有幾十家,里面其實也是存在一個泡沫正在上升的趨勢,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地位是很低的,而且資本非常重,包括前幾大單車分享公司,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他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目前來講的話,還在摸索階段。
像滴滴,已經可以說做得非常大了,但是滴滴今年(2016)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包括政策方面的風險。
所以單車分享,我相信跟滴滴這種是很相像的,他是一個解決出行問題的平臺,但是這塊我覺得未來一定會有大的行業整合和政策方面的一些管控,所以在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之前的話,這個行業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投資風險在里面。
我個人的風險偏好,是不愛投這樣的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大家知道,確實從估值方面很誘人,確實他有很強的爆發性,但是從商業模式來講的話,我覺得現在還有待于探索。
像滴滴這樣的行業,我覺得未來盈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看到比如Uber已經在全球實現了20億美金的一個年利潤,所以我覺得其實智能出行這個領域肯定是能賺錢的。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創業門檻太低,行業在沒有大規模整合的情況下,都要拼命燒錢,最后剩者為王,誰剩下來誰就是老大,誰就能賺到錢,很多創業企業是倒在這個路上了。所以在數百家企業里面,你很難判斷哪家企業會最終勝出,我在看不準的時候,就避而不投,這是我個人的一個投資偏好。
2
Q:95后包括大學生創業者,你會投嗎?
A我大部分投資的創業者都是在35-45歲,男性為主,而且都是成了家的;如果他有連續創業,我可以把門檻放低到30歲左右。我覺得一個人本身沒有成熟的閱歷,尤其是如果沒有成家,沒有養小孩的這種責任心,(很難)去帶領團隊能夠走得很遠。
我覺得從創業角度上來講的話,(年輕人創業)絕對是正確的。因為任何一個成長,都需要反復的打磨。我說你要理性創業,(是指)你要做適合自己的一些創業方向,該創業的時候還是要勇敢創業,因為任何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覺得,沒有失敗的話是不可能成功的,對于連續創業者,我也是非常崇敬的。
對于我們投資人來講,對創業者要有更多的包容。當然,這個包容的背后是大量的資本投入。我覺得創業這件事情,是很正面的,肯定沒有錯,但不要去盲目創業,不要去跟風創業,這個是我反對的。
3
Q:對一級市場投資的散戶化現象怎么看?
A:小散戶投資,又回到我們跟美國的一些差距。現在美國的天使投資主要是以個人為主,中國反而是機構化趨勢比較明顯,里面原因還是中國很有錢的這些富豪他們對天使投資的經驗不足。
而有經驗的天使投資人,資金實力實際上是不夠的,這樣的話才出現一些機構化的天使,我覺得這個現象在中國可能會存續一段時間。
現在小散來做這種意識上的調整,我覺得更多是一種嘗試,它不是以這個作為主業,可能就是說業余跟投一點周邊的項目。這塊在我看來是一個很積極的東西,他只有通過一些跟投,慢慢理解到跟投項目的成長周期,成長速度,包括有沒有盈利,他才能夠對天使投資行業有更深刻的理解。
中國散戶來進入一級市場,這個事我覺得值得鼓勵,因為你有閑置資金嘛,自己可能沒那么專業,看到周邊朋友一些投資機會難免會參與,我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其實眾籌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特別適合。中國就是閑散資金很多,而且量都不大。
眾籌這種商業模式在融資上來講,它是長期存在的。我對眾籌唯一的一個提醒就是,任何一個眾籌一定要有專業的領投人去操盤,而不是大家把錢放在一起就叫眾籌了,應該是有一個專業的領投人去判斷,然后對這個項目進行投后管理,實時的跟投資人,進行信息的溝通匯報,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中國眾籌有些問題出現,就出現在盲目跟風上,有些項目的質量,包括領投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可能導致對眾籌行業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4
Q:主要關注哪些投資方向?
A:我接觸的行業面非常寬,過去科技類的,像通用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都看的非常多,做創勢資本后,反而在做減法,更專注在自己擅長的一些領域。現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創勢資本的一個主攻方向。
第二個方面就是文體娛樂。文化創業產業,娛樂產業,包括體育產業,現在(既)有體制的釋放,也有老百姓需求點的爆發,所以文體娛樂板塊也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主流方向。
第三個是做企業SAAS服務,包括云服務這塊。因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去改變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提高效率,這個其實在各個行業里面都有很大的前景。
以上是3個主投方向,第四個是可能未來幾年會關注的一些方向,(包括)硬科技項目,有一些技術門檻的項目,因為模式創新確實在中國已經到了一個極限了。我覺得科技創新在美國是常態,中國未來一定會又回到硬科技這個領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