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服飾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服裝之一,其紋樣等級森嚴,圖案繁縟華麗,不但是帝王至高無上地位的象征,更是皇權思想在服飾中的濃縮。 今天我們來聊聊清代皇帝禮服。
清 代 乾 隆 皇 帝 朝 服 像 軸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按照《大清會典》的分類,清代皇帝服飾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等,這些服飾分別穿用于祭祀、朝會、節慶、節日、巡行、日常閑居等各種不同的場合,既有其禮儀面,也具有實用性。
清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卷》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禮服是祭祀、朝會等重大典禮時所穿的服裝,規格等級為最高。凡宮廷朝會、內外祭祀等重要場合,如皇帝登基、祭拜天、地、日、月,以及在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日時皇帝都要身著禮服參與。皇帝禮服包括朝服、袞服、端罩等,其他如朝冠、朝珠、朝帶、朝靴等亦要相應佩戴使用。
朝 服
袞 服
端 罩
皇 帝 朝 服
朝服是最主要的禮服形式。皇帝朝服的款式是圓領、右衽、大襟、馬蹄袖、披領、上衣下裳相連,衣長及腳、袖長掩手并附有披領的袍服,因此也稱為朝袍。朝服的衣袖分為袖身、素接袖和馬蹄袖端三個部分。腰間有腰帷,下裳與上衣的連接皺褶處為襞積(音:bì jī),下裳的右上側(穿著時的位置)有方形的衽。
馬 蹄 袖
皇帝朝袍的馬蹄袖
馬蹄袖也叫箭袖,是滿族服飾特有的一種袖子,是在本來比較狹窄的袖口前再接一個的“袖頭”,因形狀像“馬蹄”,所以叫“馬蹄袖”。根據典制規定,皇帝的袖端各繡行龍一條。
披 領
皇帝披領
“披領”,民間俗稱為“扇肩”,其樣式兩隅略呈尖銳狀,冬季用紫貂或石青色加以海龍緣鑲嵌,夏季用石青加片金緣邊制作。文武官員、內外命婦及皇帝穿朝服時配用;所以披領也是清朝朝服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根據典制規定,皇帝的夏季披領上繡行龍二條。
根據《皇朝禮器圖式》記載,皇帝的朝服根據季節的不同有冬、夏之分,而冬朝服又存在兩種款式。第一種為:“色用明黃,惟圜丘祈谷用藍,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繡文,兩肩前后正龍各一,襞積行龍六,衣前后列十二章,間以五色云。”
冬朝袍款式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朝袍
第二種為:“色用明黃,惟朝日用紅,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龍緣,繡文兩肩前、后正龍各一,腰帷行龍五,衽正龍一,襞積前后團龍各九,裳正龍二,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前后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間以五色云,下幅八寶平水?!?/span>
冬朝袍款式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朝袍
夏朝服則比較簡單,“色用明黃,惟常雩用藍,夕月用月白,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緣,緞紗單袷惟其時,余制如冬朝服二?!?/p>
夏朝服款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朝袍
夏朝服是皇帝三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朝祭所穿,十一月初一至次年的正月十五穿冬朝袍款式一,余下時間則穿冬朝袍款式二。
朝服的顏色有明黃色、紅色、藍色和月白色(淺藍色)四種,皇帝根據朝祭內容及時間來選擇不同形制不同顏色的朝服。嘉禮慶典儀式如皇帝大朝、元旦、冬至、萬壽等節,穿用明黃色朝服;圜丘、祈谷、常雩(yú,求雨之意)時著藍色朝服;朝日時著紅色朝服;夕月則著月白色朝服。
常雩
清乾隆藍色緙絲云龍紋單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朝日
清嘉慶大紅色緞繡彩云金龍夾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夕月
清乾隆月白緙絲云龍紋單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圜丘和祈谷
清嘉慶藍色緞繡彩云金龍紋貂皮邊男夾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祭地
清光緒明黃色緙絲彩云蝠金龍紋男單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保存的乾隆期之前的朝服實物中,還有石青色。
清雍正石青色云龍妝花緞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軍入關后,關于朝服的制度不斷修訂,所以早期順治、康熙、雍正幾朝的皇帝朝服在形制和紋飾上也多有不同。我們再來欣賞幾件早期的皇帝朝服。
清順治明黃色四團云龍紋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明黃地彩云金龍妝花緞貂皮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藍緞織金團龍紋袷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石青色四團彩云金龍紋朝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容易與皇帝朝服搞混的是皇帝吉服袍,吉服袍在清代服制中屬于吉服,也被稱為龍袍。在清代服飾規格中,禮服的等級最高,吉服次之,但是穿著的場合和次數要比朝服多。
清乾隆明黃色緙絲彩云福壽龍紋吉服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上圖,不難看出皇帝朝服和吉服袍的主要區別在于朝袍有披領而吉服袍無;朝袍為上衣下裳連屬式,而吉服袍為直身式;此外,二者全身所飾的龍紋的形態與數量也不盡相同。 吉服主要用于重大吉慶節日、筵宴以及祭祀主體活動前后的“序幕”與“尾聲”階段。
在各種嚴肅的祭祀場合,朝服要與石青色袞服(冬季為端罩)搭配穿用。朝服有時也可單件使用,如清代皇帝朝服像所示。下面就來說一說袞服。
皇 帝 袞 服
清代皇帝袞服,是皇帝禮服中重要的一種,重大典禮時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实坌柗湫沃茷閳A領、對襟、平袖、左右及后開裾,長與坐齊(晚清衣長至膝以下),袖與肘齊,綴銅鎏金鏨花扣五。石青色面,兩肩及前胸后背飾團正龍紋各一,共四團。團紋內除飾以服制中的日、月二章外,實物還有飾日、月、星、山四章或不飾章紋(清早期至乾隆中期)。
局部放大圖
清乾隆石青色緞輯米珠繡四團云龍袞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袞服為圓領,對襟,平袖,左右及后開裾,綴扣五枚。石青色緞面,用五彩絲線、金線和米珠在胸、背及兩肩繡五爪正面龍四團,并在左右肩分別飾日月二章。在團龍紋樣內,間飾五彩流云和紅色萬字、蝙蝠和壽桃紋,寓意“萬福萬壽”。龍紋均用小米般大小的白色珍珠繡成,裝飾效果立體感強,工藝之精美獨特。
清康熙石青色緞繡四團金龍紋夾袞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袞服為圓領,對襟,短平袖口,裾左右及后開,綴扣五枚。石青色緞面,用五彩絲線、金線和米珠在胸、背及兩肩繡五爪正面龍四團。仔細觀察可發現肩部團龍紋中并未有日月二章,此服為清康熙期袞服。
據會典記載,清代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的袞服均為石青色,而由于清初冠服制度尚未完善,皇帝的袞服實物中也現明黃色袞服。
局部放大圖
清順治黃色紗繡四團金龍夾袞服
故宮博物院藏
此袞服圓領,對襟,短平袖口,裾左右及后開。領鑲石青緞邊,明黃色暗纏枝蓮直徑紗襯里。衣面在明黃色暗云龍實地紗地上,繡正面金龍頭頂壽字四團。團龍紋以圓金線繡成,其前胸和后背的團龍略大于兩肩的團龍,紋飾以紅、藍、綠三暈色為主色調,繡工細膩平整。這件袞服是現存清代早期唯一一件明黃色袞服。
禮服中,與皇帝袞服相對應,太子穿的叫龍褂,大臣穿的叫補服,其等級區別主要體現在補子的紋飾特征上。之前清代服飾系列文章中曾對文官、武官補服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大家可到文尾“往期回顧”中點擊查看。
端 罩
端罩是清代皇帝及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用的翻毛外褂,一般在冬季穿著朝服、吉服等服飾時,罩于朝服、吉服袍外用以御寒。按《大清會典》規定,端罩有黑狐、紫貂、青狐、貂皮、猞猁猻、紅豹皮、黃狐皮等幾種材質;又按質地、皮色的好壞及其襯里、垂帶的顏色等內容,分為若干等級,以此來區分位分的高低尊卑。
皇帝的端罩,質地用紫貂或黑狐(即玄狐),以明黃色緞作為襯里。端罩的標準形制,與袞服類似:圓領,對襟,平袖,袖長至腕,長至膝下,毛皮外翻,對襟處綴銅扣四枚,左右垂帶共四條,垂帶的顏色需與襯里的顏色相同。
清明黃江綢黑狐皮端罩及襯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端罩圓領,對襟,平袖,前后左右四開裾,長至膝下,皮毛朝外,左右明黃色垂帶各二。端罩上半部為黑狐皮,下半部為貂皮,均為上等皮料。內襯明黃色暗花江綢里。此件端罩皮毛手感柔軟,保暖性強,是清代皇帝冬季穿在朝袍外面的禮服。
清代皇帝禮服的穿用有一整套的規矩,除了穿朝服外還必須佩戴朝冠、朝珠、朝帶和朝靴。
皇 帝 朝 冠
皇帝朝冠可分為冬朝冠和夏朝冠。其中冬朝冠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頂上加金縲絲鏤空金云龍嵌東珠寶頂。
清乾隆冬朝冠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朝冠:冠形作圓錐形,下檐外敞呈雙層喇叭狀。冠前綴金累絲鏤空金佛,金佛周圍飾東珠十五顆,冠后綴金累絲鏤空舍林(金龍狀飾物),有東珠七顆。
清乾隆夏朝冠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冬朝冠與夏朝冠的冠頂樣式一致,分為三層,底層有正龍4條,中間飾有東珠4顆;第二、三兩層各有升龍4條,各飾東珠4顆;每層間各貫東珠一顆;共飾東珠15顆,頂部再嵌大東珠一顆。
清乾隆夏朝冠冠頂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皇 帝 朝 珠
朝珠是清代獨創的一種官服佩飾, 它最初是由佛教用的念珠發展而來。朝珠由108顆珠串成,垂于頸后,每隔二十七顆穿入一顆質地不同的大珠,稱其為“佛頭”,共有四顆,象征一年有四季。其中胸前正中的一顆佛頭連綴葫蘆形的為“佛頭塔”,由黃色絳子綴著垂在背后的叫“背云”,“背云”末端墜一葫蘆形佛嘴。佛頭塔兩側綴有三串小珠,每串有小珠十顆,名為“紀念”,共三十顆珠,象征一個月有三十天,三串代表有上中下三旬。朝珠多以東珠、翡翠、瑪瑙、紅藍寶石、水晶、白玉、綠玉、青金石、珊瑚、綠松石等材料加工而成,其中以東珠最為珍貴。
清東珠朝珠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朝珠的使用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皇帝在朝會及宮中舉行大典時, 穿明黃色朝袍, 佩掛東珠朝珠;在天壇祭天時, 穿藍色朝袍, 佩掛青金石朝珠;在地壇祀地時, 穿明黃色朝袍, 佩掛琥珀或蜜蠟朝珠;在日壇祭日時, 穿紅色朝袍, 佩掛紅珊瑚朝珠;在夕月壇祭月時, 穿月白色朝袍, 佩掛綠松石朝珠。
祭天
清青金石朝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祭地
清蜜蠟朝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祭日
清珊瑚朝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祭月
清松石朝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皇 帝 朝 帶
皇帝在穿戴服飾中,腰間都要系相應的腰帶,穿朝服系朝服帶,穿吉服時系吉服帶。朝帶的功能并非如我們今天的腰帶,而是一種裝飾物。
皇帝朝帶有兩種,一種用于大典,一種用于祭祀,均為明黃絲織帶。其制一為龍文金圓版四,飾紅寶石或藍寶石及綠松石,每具銜東珠五,圍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淺藍及白各一,下廣而銳。其制二為龍文金方版四,其飾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黃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每具銜東珠五。佩帉及絳惟祀天用純青,余如圓版朝帶之制。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皇 帝 朝 靴
清代皇帝穿朝袍時需要搭配朝靴。靴子的材料多為黑緞,上面繡有草龍花紋,淺色靴底,靴幫也見明黃色。式樣初為方頭,后又流行尖頭。
清康熙黃云緞勾藤米珠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藍色漳絨串珠云頭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最后我們就用一張畫像來回顧一下清代皇帝禮服的穿戴效果吧。
END
館 藏 推 薦
《清宮服飾圖典》
作 者:故宮博物館
出 版:紫禁城出版社/2010
索書號:K875.22/12
館 藏:時裝信息中心B210
《清代龍袍的時代特征和文化意蘊》
作 者:李曉君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2014
索書號:TS941.742/109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清代龍袍研究》
作 者:王業宏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索書號:TS941.742/131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作 者:春梅狐貍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索書號:TS941/184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中國服飾史》
主 編:沈從文 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2018.
索書號:TS941.742/147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中國服飾史》
作 者:黃能馥 陳娟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索書號:TS941.742/103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中國織繡收藏鑒賞全集》
作 者:宗鳳英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索書號:G894/291/1,2
館藏地:時裝信息中心B210
參 考 文 獻
[1]趙世琰. 服飾與皇權—基于清代宮廷服飾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6.
[2]李曉君.清代龍袍的時代特征和文化意蘊[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4.
[3]胡桂梅.威嚴與華美 清代龍袍略論[J].收藏家,2017(06):3-13.
[4]林丹娜.清代龍袍紋樣背后的意義[J].才智,2014(06):257.
[5]阮衛萍.黃色紗繡四團金龍夾袞服點評[EB/O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30650.html
[6]房宏俊.石青色緞緝米珠繡四團云龍夾袞服點評[EB/O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31307.html
更 多 資 源 推 薦
故宮博物院https://www.dpm.org.cn
數 字 文 物 庫
https://digicol.dpm.org.cn
掃二維碼直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