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中異物感中醫叫梅核氣,如有梅核梗阻于咽喉,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為主要特征的咽部癥狀。臨床上常有咽部異常感覺或幻覺,如球塞感、瘙癢感、緊迫感、黏著感、燒灼感、蟻行感、無吞咽困難的吞咽梗阻感,患者或常覺頸部有緊迫感,重者如束帶感,自覺呼吸不暢,衣領不能緊扣等。咽中的梗阻感在做吞咽動作時,尤其在吞咽唾液時感覺明顯,而吞咽食物時反而無異常感覺?;颊叱F髨D通過咳嗽、咳痰和吞咽來解除上述癥狀。
病程較長的患者,常伴有焦慮、急躁和緊張等精神癥狀,并隨著情志不暢,心情郁悶等情緒波動而加重。
梅核氣臨床常見,多為30~40歲女性。現代醫學對梅核氣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還不明確,認為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代謝障礙和內分泌紊亂等有關。
該病雖病位在咽喉,其原因多咎之于情志所傷,氣郁痰凝,痰氣互結;責之于臟腑,肝、脾胃、心腎失調。以咽部異物感為標,以肝脾等臟腑失調為發病之本,氣滯痰凝咽喉為其病機關鍵。治療以疏肝理氣、利咽散結。
梅核氣穴位于手掌勞宮穴稍向下,即掌面食指中指縫后一寸處。是中醫經驗穴,臨床專治梅核氣的穴位。梅核氣穴有疏肝理氣、利咽散結、鎮靜安神的作用。多數患者針刺時即有咽部異物感消失,達到1次即效的治療作用。
患者取坐位或平躺,穴位常規消毒,1寸毫針直刺,進針0.3-0.5寸,前后捻轉進行強刺激。同時讓患者深吸氣,憋氣配合施針,重復針刺過程,直至患者咽部異物感癥狀消失或減輕,收效出針,患者即有咽部輕松舒適感。
鄭女士,女,主訴咽部反復異物感1年,總想通過咳嗽、清嗓子或吞咽方式清除異物,既咳不出,也咽不下,飲食吞咽不受影響,在情緒緊張和勞累后加重。外院查慢性咽喉炎,經過中西醫多種治療效果不佳。平素情緒易急、易緊張,納不香,寐晚,胸悶,腹脹,大便不暢。舌紅苔白,脈弦細。診斷為肝郁脾虛,痰凝氣滯。治以疏肝健脾,理氣化痰。按上法先針梅核氣穴,再平躺,針王樂亭老先生所創的老十針(上、中、下三脘,足三里,內關,天樞)加豐隆、太沖穴,留針30分鐘。梅核氣針刺2次即緩解。
倪國勇主治醫師
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擅長運用針、藥結合按摩、火罐、耳穴等綜合療法治療臨床常見病:
眼·耳鼻喉疾病:干眼癥、麥粒腫、飛蚊癥、眼瞼振跳、青光眼、早期白內障、青少年近視、耳鳴耳聾、鼻炎、咽炎、梅核氣等;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頭暈、頭痛、失眠、焦慮、胸悶、心慌、胃脹、胃痛、腹瀉、便秘等;頸腰椎及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肩背酸痛、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踝扭傷,及痤瘡、濕疹、乳腺增生、痛經、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癥、盆腔炎等等。
應診時間:
海運倉:星期一、三、五全天
酒仙橋:周四全天、周日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