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不吵架的夫妻嗎?答案幾乎是肯定的:“沒有”。但是北京晚報記者注意到,在夫妻矛盾中總愛夾雜著“老人”的身影。
朝陽法院溫榆河法庭陳蕾法官審理家事糾紛已兩年半有余,在她審理過的家事糾紛中,夫妻一方或雙方父母參與其中的比例超過50%,絕大多數老人的參與會讓夫妻關系更加緊張,堪稱“矛盾的催化劑”。
> > 現象一
很多離婚糾紛
背后都有老人參與
因男方父母存在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導致子女婚姻破裂,陳蕾就曾經碰到過兩個這樣的家庭:
一個家庭因為兒媳婦不能生育,男方的母親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在外面又找了一個女人,還花錢給他們租房子;另外一個家庭兒媳婦生下一個女孩,男方父母因為想要男孩,便支持自己的兒子去外面找女人。
“我們在審理很多家事糾紛的過程中會發現,當中或多或少都有老人的參與,重男輕女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婆媳矛盾、因為帶孩子產生的分歧等等?!标惱俜ü僭泴徖磉^一起離婚訴訟,女方懷疑男方出軌,但是并沒有發現男方出軌的實質性證據,男方也否認出軌。然而陳蕾發現,就在這段婚姻中,由于女方母親經常幫著女兒“疑神疑鬼”,從而加速了小兩口的婚姻走向終結。
在陳蕾審理的另一起離婚訴訟中,夫妻倆年紀都不小了,而且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非??蓯?。案件審理中陳蕾了解到,這對夫妻一切矛盾的起點就是因為男方認為女方對自己的母親比較冷淡,不夠尊重。
“在男方看來,婆婆說什么作為兒媳婦聽著就好了,不應該還嘴甚至惡言相向?!?/p>
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夫妻雙方開始有了隔閡,隨著矛盾進一步升級導致分居。以至于男方母親去世多年后雙方仍然走到了離婚這一步。陳蕾對這對夫妻做了很多調解工作,希望他們可以多為孩子考慮。最終夫妻倆沒有離婚,該案調解結案。
陳蕾如是說——
“離婚肯定是多方矛盾疊加的結果,但我們也發現,很多離婚糾紛的背后都有老人的參與,他們往往會令夫妻關系更加緊張,客觀上成為‘矛盾的催化劑’?!?/p>
> > 現象二
提起訴訟一方
經常是由老人代理
陳蕾審理過很多涉及離婚后的夫妻財產分割以及孩子撫養權、探視權的案件,當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提起訴訟的原告一方經常是由老人代理,從起訴到開庭再到判決,她只見過原告的父母,原告本人她甚至一次都沒有見到過。
在陳蕾審理過的一起案件中,夫妻雙方已經離婚5年,女方的母親仍然以女兒的名義將前女婿告上法庭,討要當年結婚時給女兒陪嫁的家具錢——一共才1萬多塊錢。
“ 實際上,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訴訟中早就一并處置完了,老人又沒有拿出新的證據,訴求顯然無法得到支持。兩個人都離婚這么久了,當事人自己可能都沒有那么大的仇怨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老人跟前女婿之間的矛盾還沒有‘熄火’。”陳蕾說。
案件審理過程中,陳蕾曾經詢問老人,訴訟是否是其女兒的意愿。老人則回答說:“反正是她同意我代理的,這個錢也是我出的?!?/p>
陳蕾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結婚時家長一般都會出錢,大到房產、汽車,小到家電、陪嫁。而當夫妻雙方走到離婚這一步時,父母很難不參與進來,除了幫忙爭奪孫子、孫女的撫養權外,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出于財產方面的考慮。父母的參與往往會加劇男女雙方的矛盾,這也是當下家事糾紛中很難避免的問題。
> > 現象三
為帶孫子
老人深度介入矛盾升級
余海燕在海淀檢察院未檢部門做了十幾年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被害預防工作。退休后,余海燕常常以“社會觀護員”的特殊身份參與到家事案件中。
余海燕也碰到過類似的家庭。有這樣一對夫妻,男方成熟、穩重,相對控制欲較強,女方心思單純,對男方比較依賴,原本家庭關系平衡且和諧。但是就在孩子出生后,因為女方父母的介入,這種和諧被打破。為了幫忙照顧小孩,女方父母搬來一起居住,生活中難免會對女婿有一些“指手畫腳”。男方對此很不適應,和女方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也感到很不方便。
“男方的這種感覺產生以后,再碰上其他的不愉快,無形中就會在對女方的情緒中反映出來。女方也比較敏感,她將此理解為丈夫對自己父母的一種反感?!?br>
夫妻倆因此發生爭執,矛盾慢慢產生并逐漸升級。夫妻間有了隔閡后,男方不愿意呆在家里,女方又開始起疑心,最終兩個人鬧到離婚的地步。
在另一起家事糾紛中,女方父母從一開始就不喜歡自己的女婿。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女方父母就反對過,但未能將二人拆散。結婚后,小兩口很快有了孩子,女方父母過來幫忙看孩子,因為帶著固有的成見,生活瑣事之下矛盾一觸即發,最終這對小夫妻也是以離婚收場。
余海燕提醒說——
當下很多夫妻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一些小夫妻結婚之后本身對于自身角色、身份的轉換就不適應,很快又有了孩子,這時候矛盾就會多起來,畢竟多一個人就會多一層復雜的關系。為了照顧小孩,一些父母會深度介入到新組建的家庭中,如果這時候關系處理不好,矛盾很容易激化升級。
> > 分析
很多老人不具備
解決子女婚姻問題的能力
不久前,余海燕接到過一個咨詢電話,是一位老母親打來的。對方上來就說:“海燕呀,我女兒跟她的先生鬧矛盾了,已經不止一次了,我想讓他們離婚?!庇嗪Q喈敃r就有些著急,“您憑什么讓他們離婚啊?”
通過老人的講述,余海燕了解到,涉事夫妻的孩子已經14歲了,正值青春期?!氨旧磉@個階段的小孩就很難教育,夫妻間產生些矛盾其實很正常?!?/p>
老人在電話里講,“我想著孩子為什么會跟我講這些呀,還不就想讓我給她做主?!?“錯了!”
余海燕告訴老人——
“小兩口鬧點矛盾不是很正常嗎?她為什么跟您講?因為中國有句話叫‘家丑不可外揚’,她沒地方說去,只能跟您說。”“不能說女兒跟您一說,您就想是不是女兒不幸福了,我得讓她離婚啊。她跟您說這些大多時候是一種發泄,發泄完了就好了?!?nbsp;
老人半信半疑,余海燕告訴老人,您女兒以后再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
接觸了很多家長后,余海燕深深感覺到,當下很多老人無論是心理承受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處理婚姻家庭問題的經驗都是不夠的。
'有些老人自己的婚姻尚且千瘡百孔,或者存在自身情緒控制能力差、講話過于直接、想問題過于偏激等問題,在知識儲備、觀念更新上都有不足,他們是不具備處理子女婚姻家庭問題的能力的,強加干預,只能加劇矛盾。'
> > 建議
子女的婚姻生活
老人盡量少參與
“我覺得聰明的父母都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太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其實也是互相干擾?!标惱俜ü僬J為,如果條件允許,小夫妻應盡量獨立居住,父母對于小夫妻間的摩擦也應當盡量回避,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往往結果會更好。
“ 我認為應客觀看待老人的這樣一種心態。其實,幾乎所有的老人他們的動機都是好的。又有誰不愿意子女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呢?只不過,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婚姻當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說‘我是好心’或者‘我是為你好’這樣的話?!?/p>
余海燕說,對于老人的用心做子女的也應該多體諒,尤其是當子女需要父母幫忙帶孩子的時候,更應當給予另一方的父母更多的包容。“畢竟父母是在幫子女減輕負擔?!?br>
老人們也應當明事理,盡量不要過多介入孩子們的婚姻生活,尤其是當夫妻倆已經產生矛盾的時候,更不要進行干涉,或者是對另一方作出一些不好的評價。
夫妻生活中發生矛盾的時候該怎么辦?余海燕建議年輕夫妻,可以向一些專業的社會組織,或者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詢師尋求更專業的幫助。
網友議論
“兩口子因為小事吵架生氣,最好是不要驚動老人,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處理。如果驚動了老人,往往事情會變得復雜?!?/p>
“夫妻倆的問題自己解決就好,不管是婆家還是娘家人我都覺得不應該摻和進來。”
“只要我跟我老公吵架,我婆婆就會過來說,你跟我說說怎么回事,讓我去罵他。其實我婆婆私下是向著他兒子的,但是這么做我心里很舒服?!?/p>
“老人要放手,不要管太多,理念不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