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河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省,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歷史的舞臺上占據重要位置。
在古代,這片土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很多朝代也在此地建都。要說起最文明的歷史都城,就莫過于洛陽了,它是十三朝古都,曾有105位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但你知道洛陽在古代都叫什么名字嗎?一起來看看吧。
斟鄩
史籍上記載,斟鄩是夏朝的都城,從夏朝的第三任君主太康開始到夏桀為止,斟鄩都被作為夏朝的都城而存在。在1959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洛陽盆地西南五十八里處,發現了二里頭遺址,經過確認,發現這里就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斟鄩的遺址。
西亳
商朝時期,洛陽的古稱,它的位置就在如今的洛陽偃師城的西邊二十里處,在它西南6公里的地方,就是二里頭遺址,偃師的商城遺址就是商朝時期的西亳。
洛邑
周朝時期,洛陽被稱為洛邑,這里是周武王定鼎的地方,也是史書中明確記載的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洛師
這個名稱是在西周時期的叫法,也就是指洛陽、洛京,其中的“師”指的是京師、首都、政治和軍事中心的意義,在漢語中“京師”就是來源于這里。
王城
王城位于如今的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往東遷,于是就定都在這個地方,在戰國時期,這里被稱為“河南城”。
神都
在唐朝唐睿宗和武周王朝時期,洛陽的別稱為“神都”,這里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在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則天臨朝稱制,將洛陽改名為“神都”,后來,武則天在這里被加尊號為“圣母神皇”,后來武則天稱帝,在這里建立了武周王朝,并立神都為首都,從那時起,神都的美名就傳遍了天下。
京洛
從夏朝開始,洛陽就被頻繁的當做都城,因此在唐代以前,這個名字就已經存在了,意思是指京城洛陽。
中京
在歷史上有三個不同的朝代,將洛陽封為中京。東晉時期的西晉,它的故都就是中京,這個名字一直被沿用到初唐和盛唐時期;到了南朝的宋武帝、宋文帝和宋明帝時期,也稱洛陽為中京;1217年,河南府被改為金昌府,并建號中京。
洛州
洛州大多數地方都與如今的洛陽重合,在唐代,有一個“洛州無影”的說法,不過從天文學的角度講,沒有任何時候能出現“洛州無影”的情形。
三川
在夏商周時期和東周春秋戰國時期,三川是華夏民族和中華文明核心策源地,因為境內有黃河、洛河和伊河而得名。
河南
在東周的春秋戰國初期,這里是秦國統轄的地區,直到漢朝時期,這里被改為河南郡。
其實在不同時期,洛陽除了這11個名字之外,還有過別的名字,其中有很多都要比“洛陽”好聽,感覺充滿著詩情畫意。
轉自我愛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