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年輕IT工程師出現記憶力明顯下降,經常忘記上級及同事們交待給他的事情,幾乎不能很好地勝任工作,他自己覺得非常懊惱,自己完全不能解釋這種情況,他來醫院就診的問題是:“到底是誰偷走了我的記憶力?”。在醫生的追問下,他想起自己三年前曾經患過腦梗塞,當時只是因為突發面癱,后來經及時治療而幾乎沒有留后遺癥,當時醫生也開了很多藥物,服藥后他覺得好多了,當自己覺得沒有病一樣,也就慢慢地停藥了,不想現在記憶力呈慢慢下降趨勢,到了幾乎不能工作的地步,經常丟三拉四,這才引起重視,來到醫院進行就診,結果發現是顱內血管嚴重狹窄,陳舊性腦梗塞,血管性癡呆。進行血流動力學評估認為一側血流明顯減弱,并采用相應處理。
記憶力下降的原因有多少?
“誰偷走了我的記憶力?”,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主角不僅僅是我和你,還可能是他或她,年青人或老年人,學生或老師,我自己或我的父母與家人。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那么記憶力下降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老年人的記憶力隨著身體各器官的老化以很慢的速度減退,這是自然規律,也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下降過快,與年齡增長不相吻合,或者是年青人經常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那就要引起重視了。每一個記憶力下降的人均應自我對照檢查一下或者旁人幫助記憶力力下降的人進行溯因分析,是否有下列因素,并作出適當調整。如果沒有以下原因那就應考慮是否為疾病引起的了,應行進一步檢查。
1.不良情緒:抑郁、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同時也影響著我們的記憶,導致出現記憶力減退。
2.失眠:出現失眠,睡眠質量不好的朋友,記憶力也會有所減退。人的睡眠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或自我整理模式,如果人得不到休息,那么就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與注意力。
3.年齡:當我們的年齡增大時,因為身體機能的下降,那么記憶力也隨之緩慢下降。
4.用腦過度:用腦過度會讓導致一個人疲勞感增加,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降低,從而影響記憶。
5.依賴:如過度的依賴電腦、書籍等,會影響我們去開發自己記憶力,運用自己的記憶能力,從而出現記憶力減退。
6.壓力:適當的心理壓力可以增加我們的記憶力,但是過度的心理壓力就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7.不良嗜好:如抽煙喝酒等,飲酒過量會導致部分記憶的喪失。這些大多數因素均可以通過適當調節來得到緩解或根除。
血管性癡呆是什么?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組由腦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引起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腦損害所致的智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是老年性癡呆的常見病因之一。而在老年性癡呆中,血管性癡呆排在第二位,僅次于阿爾茨海默型癡呆(Alzheimer’s disease AD)。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男性多于女性。從以上病例來看,本病并不一定只光顧老年人,青年與中年人如果有腦血管損害也會出現上述表現,這類病人多有腦卒中病史。血管性癡呆是成年最常見的癡呆病因,嚴重患者血管性認知障礙(VCI),影響生活質量。當然因為本病老年性多發,在老年人中我們更易看到,隨著老年社會的帶來,本病給老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或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更應得到全社會更多的關注。老年人更需要關注!
記憶減退是常見癥狀!
癡呆的發生多緩慢隱匿。早期出現近記憶障礙,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明顯減退,嚴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遠記憶也受損,嚴重的患者常以虛構來彌補記憶方面的缺損。思維緩慢、貧乏,對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斷力越來越差,注意力日漸受損,可出現時間﹑地點和人物定向障礙。
人格改變也會出現
通常表現興趣減少、主動性差、情感淡漠、社會性退縮,但亦可表現為脫抑制行為,如沖動、幼稚行為等。情緒癥狀包括焦慮﹑易激惹﹑抑郁和情緒不穩等,并可有“ 災難反應”(即當患者對問題不能做出響應和對工作不能完成時,可能出現突然放聲大哭或憤怒的反應)。有些患者會出現坐立不安、漫游、尖叫和不恰當的行為、甚至攻擊性行為。病人也可出現妄想和幻覺。其發生率可達70%-90%,這組癥狀即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對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晚期生活不能自理,運動功能逐漸喪失,甚至穿衣﹑洗澡、進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協助。由于此癥狀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病人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質量,往往需要精神科的治療和處理。
血管性癡呆的其它表現與特點
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表現包括:早期癥狀、局限性神經系統的癥狀和癡呆癥狀。早期癥狀:潛伏期較長,一般早期不易被發現及重視。癥狀以情緒不穩定及各種軀體不適癥狀為主,即腦衰弱綜合征。局限性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構音障礙、吞咽困難、中樞性面肌麻痹,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失認、癲癇發作及尿失禁等。不同部位的腦出血或腦梗死,產生的局限性的癥狀也不同。癡呆:記憶力下降、智力下降,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理解力、判斷力以及對人接待及處理事物的禮儀習慣均較長期的保持良好狀態,人格也保持較好,所以稱為限局性癡呆或腔隙癡呆。病程的進展呈現明顯的階梯性、波動性,有時一個較長階段處于病性穩定階段,有的患者癡呆及記憶力還有一定的好轉。
血管性癡呆(VD)與阿爾茨海默病(AD)比較
對于癡呆,臨床還有一種常見的癡呆,那就是阿爾茨海默病,二者有什么區別? 血管性癡呆(VD)的起病相對較急,病程可呈階梯式惡化且波動較大。較多出現夜間精神紊亂,人格改變較少見,早期自知力存在,可伴發抑郁、情緒不穩和情感失控等癥狀。患者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史或有腦血管障礙危險因素病史,體格檢查可有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認知功能缺損通常較局限,記憶缺損可能不太嚴重。
血管性癡呆的診斷?
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診斷標準:①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或腦血管疾病的存在;②認知功能損害呈波動性發展;③記憶力相對保留或較少損害,注意和執行等認知功能受損較重;④腦血管病與認知功能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并除外其他疾病;⑤不夠癡呆的診斷標準。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①具有可能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活檢或尸檢具有病理學證據;③不存在與其年齡不符的神經原纖維纏結和老年斑;④無其他病因導致的癡呆。卒中發生后,死亡和致殘是患者所面臨的兩大嚴重不良后果。因為血管性癡呆發病較快,等到發病時再治療就會為時已晚,所以早期覺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應重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大家可以對照附表來對本病高危人群進行初步篩查,有初步結果后到神經專科就診。
對血管性癡呆應如何處理?
血管性癡呆首先是對因治療,如果有明確的血管狹窄,可以通過改善腦供血的措施來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應該積極對待。我們應當充分了解血管性因素與認知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積極評估卒中危險因素以及進行相應血管解剖和功能學檢查,并采取積極手段預防及治療血管性危險因素,防止下一次“腦血管事件”對認知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單純從藥物角度應考慮:腦保護藥物和血管擴張劑,腦微循環和側枝循環改善藥物,主要包括:都可喜和美金剛、銀杏葉、丁苯酞等藥物。
附:海馬測驗,可作為血管性癡呆癥前期檢測項目
1.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 早餐(或晚餐)吃了哪些菜?
3. 請念出下面五個數字:「5 - 1 - 4 - 3 - 2」。然后再倒回去念一遍。
4. 一百減七是多少?再減七呢?
5. 請復述下面三句詞組:「紅玫瑰」、「白兔子」和「黑烏鴉」。再從后面念。
6. 擺出五種物品(如算盤、筆、剪刀等等),先給他看,記好后,再收起來,請對方說出物品名稱。
7. 拿出下列五張卡片:○、△、×、□、十,請記起來后,再寫寫看。
8. 先聊天二、三分鐘后,再問剛才三個詞組:「紅玫瑰」、「白兔子」、「黑烏鴉」,請復述一次。
9. 再問一遍剛才擺出來的五種物品是什幺?
10. 五張卡片上的記號請他再寫一次。
以上每題回答正確得一分,回答錯誤不得分。評分標準如下:
0——5分 表明已患有血管性癡呆
6——8分 表明存在患血管性癡呆的可能
9——10分 表明智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