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將迎來小滿(5月20日)
這是節氣養生的轉折點,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沖刺成熟!
而我們的工作也呈現沖刺的狀態,各行業大小國考、各企業年中總結,多少會造成各種無形壓力,除了累及心神,最不被人們在意的是,會損傷到我們的胃。
導致胃無形受損的前兩位因素
?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處于精神緊張、激動、憂慮或抑郁狀態時,可引起全身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從而影響到各臟腑氣血的流暢,作用于胃時,除了會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胃黏膜血流量減少,也會直接導致消化液分泌的失衡,進而胃黏膜屏障被破壞,形成慢性炎癥。
?不當的緩解壓力方法
不少青年與中年人,長期靠濃茶、咖啡、辛辣、冰凍等刺激性飲食,來提振胃口,緩解壓力,甚至用烈酒、抽煙來麻醉、提神,這都是造成胃炎的緣起。
過硬、過脆、過粗糙的零食,過饑之后的進餐,吃得過飽等無規律的飲食方式,都會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產生胃炎。
除此之外,還有細菌、病毒及毒素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損傷。
你可能不為意的胃炎輕癥
?腹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脹,這是因為胃內食物儲留時間過久、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噯氣
時有噯氣,或經常噯氣,表明胃內氣體增多,反逆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以上兩者為胃炎的主要外感判斷,如果每餐或晨起都出現腹脹與噯氣,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胃鏡排查。
較重癥狀:你感覺到了胃的存在
?上腹疼痛
當感覺到上腹部時有時無、并不規律的隱痛、脹痛、刺痛、灼痛等痛感時,你開始留意到有個叫做“胃”的好兄弟了。
?胃的其他抗議信號
當你有口呼濁氣,或明顯反酸、惡心,美味當前卻食欲不振、甚至嘔吐乏力、便秘、腹瀉時,與胃妥協的節奏必須馬上開始了。
第一時間,要到醫院進行胃鏡排查,當有器質性病變時,西醫會馬上采用小手術或藥物治療,僅僅是淺表性胃炎,未達嚴重的器質性病變,也要開始檢討生活,啟動保健調理模式了。
對于不同程度的胃炎,中西醫都有對癥的方案,因人而異,這里不作列舉
而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現代繁忙人士想要養胃,健脾滋養型八寶粥,專事健脾利濕、養胃、健脾、固腎氣,可以作為食療參考。
健脾滋養型八寶粥
?二人份量食材組成
炒薏苡仁15克 / 山藥15克 / 赤小豆15克 / 白扁豆15克 / 蓮子15克 / 芡實15克 / 小米30克 / 陳皮3克
?適用人群
脾胃虛弱,濕氣重人群。
現代人在生活壓力下,多數氣血兩虛,陰陽失衡,燥熱上火,不少人誤認為只有陰虛,實質上陰虛日久一定會導致陽虛,最終陰陽兩虛,也表現為身體自我顧護能力減弱,免疫力降低,抵抗“外憂內患”的能力減弱。
?煮法
如用密閉湯煲,水量放6碗
如用明火湯煲,加至8碗水,將以上食材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之后開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煮2小時,待食材綿軟時,就可吃了。
如作為早餐,可睡前浸泡好食材,調好湯煲預約定時功能,次日早上便可品嘗美味甘香的滋養型早餐了。
?對比市面上其他八寶粥
一些大品牌八寶粥食材組成通常為:紅豆、綠豆、蓮子、花生、枸杞、蜜棗、桂圓、大麥、小麥、香米、糯米、白砂糖等,以滋補型食材為主,少了健脾去濕成份。
這道健脾滋養型八寶粥,八味食材中,炒薏苡仁、白扁豆、陳皮健脾燥濕,山藥、芡實、蓮子、小米補脾固腎,赤小豆與薏苡仁合用去除痰濕與腫毒,小米最擅長養胃,八者合用,增加脾運力,去除濕氣與淤毒之余,養胃固腎,平和地對身體進行陰陽雙補。
?食材分析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
【用法與用量】9~30g
【注意】孕婦慎用
炒薏苡仁,涼性減弱,健脾力增強,可排膿散結,健脾祛濕。
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麩炒山藥
【功能與主治】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肺虛喘咳,久瀉不止,腎虛遺精,帶下尿頻等癥狀。
【用法與用置】15~30g
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歸心、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用法與用量】9~3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中醫典籍記述多吃赤小豆有“令人瘦”之說,要助去除體內未外排的痰濕淤毒。
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種子。
【炒白扁豆】取凈白扁豆,照清炒法(通則0213);炒至微黃色具焦斑。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炒白扁豆健脾化濕。用于脾虛泄瀉,白帶過多。
【用法與用量】9~15g
白扁豆可和中消暑、健脾化濕。適用于脾胃虛弱,大便溏瀉,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等癥狀,炒過的白扁豆還可用于用于因濕重白帶過多的病癥。
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用法與用量】9~15g
芡實,可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可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帶下等癥狀。
睡蓮科植物蓮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歸脾、腎、心經
【功能與主治】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用于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用法與用量】 6~15g。
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性味歸經】味甘、咸、涼;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滿食少、消渴、瀉痢、燙火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煮粥。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熬汁涂。
《滇南本草》:“主滋陰,養腎氣,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兒肝蟲,或霍亂吐瀉,肚疼痢疾,水瀉不止。”
《綱目》:“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用法與用量】3~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