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管理者,這5種“貪欲”必須戒掉,否則就是給自己挖坑!
我們總是會看到這樣一些新聞,有很多的管理者被自己服務的企業送進了牢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職務犯罪。管理者為什么會走向職務犯罪呢?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貪”字。
企業是一個名利場,職位越高、權力越大,各種與職權相關的名利就會越多。因此管理者就會產生很多與職權相關的“貪欲”。如果管理者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貪欲”,最終會成為自己與企業的敵人。管理者貪權的表現有兩種,一是過度攬權,什么樣的權力都想要,二是大權獨攬,不分權、不授權。作為管理者都有“貪權”的動機,因為職權越大,能夠調動資源、做出成績、獲得利益的機會就越大。管理者“貪權”最大的危害就是打破了企業內部的職權結構,讓企業陷入“職權失控”風險之中,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健康的。所以,關于職權,管理者要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放棄一切非職責需要的職權。管理者貪事的表現有兩種,一是在自己的精力之外攬事,二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外攬事。管理者“貪事”的心理動機通常就是“邀功與趨利”,希望做更多的事情來贏得領導的賞識,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利益回報。管理者“過度攬事”的風險有一個,那就是有可能“一事無成”,因為事情太多、太雜,很難做出突出的成績,容易被打上“能力不夠”的標簽。所以作為管理者要學會節制,盡量不要去攬自己精力范圍、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管理者貪功的表現有兩種,一是把所有的功勞都占為己有,二是刻意夸大自己的功勞,而忽略團隊的貢獻。管理者過度貪功會帶來“眾叛親離”的嚴重后果,既會失去領導的信任,也會失去員工的支持。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一將成名萬骨朽”,戰場如此,商場也是如此。管理者始終需要記住,業績是由團隊做出來的,這個團隊包括下屬、同事、領導與自己,而自己始終是排在功勞簿的最后面,企業越大,越需要如此。管理者貪利的表現有兩種,一是操縱內部利益分配,將利益過度集中在管理者的身上,攤薄、甚至侵占員工的基本利益,二是利用權力對外尋租,把職權當做謀利工具,向供應商、合作商索取利益回報。管理者過度貪利會帶來兩個結果,一是“與民爭利”,最終會成為“孤家寡人”,二是“吃里扒外”,難免會被“繩之以法”。于管理者而言,最正確的做法是“逐利、但不貪利”,即所謂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管理者貪逸的表現有兩種,一是居功自傲,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養尊處優,二是玩忽職守,置身事外,對企業的發展漠不關心。管理者“貪逸”會給企業帶來“死海效應”,讓企業的發展陷入“停滯、蛻化”的狀態。作為管理者必須明白,企業不是“家”,再大的功臣,如果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價值,一定會被企業淘汰掉。因此,對管理者而言,必須時刻保持學習、進取的心態,不斷激發自己的上進心,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對企業來說,讓管理者保持一定的“貪欲”是必要的,但是過度的貪欲最終會毀了企業。因此,如何通過好的制度來管理好貪欲,對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