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們不想浪費時間 最后可能也在浪費時間 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作者:蒂莫西·A·皮切爾博士
1.拖延是對生活本身無所適從的問題。當拖延目標時,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們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任務,而我們卻在不必要地拖延。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幸福來自我們對目標的追求。我們也許并沒有特別地做成一件事,但是我們至少投入于我們覺得對生活富有意義的追求之中。
3.自我約束為什么會失?。侩m然其中成因很多,但最需要了解的是我們屈從于感覺良好。也就是說,想要當下感覺良好,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犧牲長遠目標,也要千方百計地讓自己得到短期情感修復。
4.拖延癥是一種明知道會影響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態度,卻仍然自愿推遲既定事項的行為。拖延癥是一種不必要的自愿推遲。
5.你認為自己無法開始行動可能是因為你關注著自己的心情(它是消極的),而且你想的是整個任務,是要'做完'而不是'開始做'。訣竅就在于找到你能開始著手的地方。盡量保持簡單,也盡量保持具體。
6.意識到并承認自我約束的失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拖延——所帶來的代價,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有助于你堅定意志、誓要改變。
7.情商和你的識字量或者做算術的能力無關。情商是一種有效地識別和運用情緒來知道行為的能力。
8.事實上,即使我們不想浪費時間,最后可能也在浪費時間,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要想做出改變就必須明白這點。
9.人類的注意力渠道非常有限,因此我們最好每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10.如果我們選擇承認自己的恐懼,盡管害怕,卻發現我們的內在景觀中有另一種'存在的勇氣'讓我們繼續下去,我們保持原樣、繼續工作的成功可能性更大。我們不會屈從于感覺良好,我們 已經朝戰勝拖延癥邁出了第一步。
11.每個人都會拖延。我相信這一點,調查研究也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我認為說自己從未拖延過的人,可能也會說自己從未撒過謊或者從未粗魯地待人過。我猜這是可能的,但不大現實。我們當然不喜歡承認自己做過不好的事情。
12.目標追求的一個常見誤解是相信我們一定要有心思去做才行。我們不需要。而且,生活中的許多任務,我們幾乎從不會真正想做。真實情況就是,我們的動力狀態并不需要與意圖相匹配。即使我們不想做,我們還是能做成事。
13.習慣不容易改變。有意識去改變,并有具體的策略,我們才能真正改變。在本書中,我始終強調要想行事不同,我們就需要做出預先決策,而不是依靠習慣性的反應。
14.每天耽擱一些看似微小、積久下來卻重要的事情,也會在其他地方影響我們。
15.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想讓自己表現良好,每天七至八小時的睡眠很重要。
16.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我需要策略性的使用。
17.'了解'一件事和'實現'是不同的,'實現'意味著真正在生活中去實踐,將理想化為現實。
18.有趣的是,當我們打算實施一個未來行為時,我們的情感狀態一般都異常樂觀。
19.拖延是一種對任務和情境的習慣性反應,像所有的習慣一樣,它是一種內在的、無意識的過程,是一種我們沒有真正思考過卻去實踐的行為。
20.自我約束似乎依賴于可供血糖含量……不要降血糖,你的自律能力會變糟,帶些水果(復雜得碳水化合物),放在手邊恢復血糖含量。
21.執行意圖的影響超越了取得成功的動力。
22.耽擱有時候是很明智的,甚至是最好的行動方向。認清拖延和其他形式的耽擱之間的不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
23.寬恕所做的就是消除那種逃避動機,友誼才能重建,相應地,任務才能重新去做。
24.誰會真的想做令人厭惡的任務呢?沒有人。但是,這任務很可能是我們達到既定目標的必要途徑。我們可能不想做,但是我們必須去做。
25.你可以減少活動但不能減少責任,你可以分享的是贊美而非責備。
26.除了我們自己不情愿,沒有別的事情會阻擾我們適時而為。
27.拖延是對生活本身的無所適從。
28.當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停止不必要的自愿耽擱時,我們活得也就更加充實。
29.是時候做個承諾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了,完成你的目標,享受人生旅程。時間如此珍貴,浪費實在可惜。
30.我不要屈從于感覺良好?,F在感覺好,代價可不少。
31..“不要屈從于感覺良好,勇于接受應該做的事。 ”
32..明天我還是不會有心思去做的。
33.即刻開始行動。
34.我需要做好面對干擾、障礙、挫折的準備。
35.意志力有限,我需要策略性地使用。
36.發現身邊讓你心情愉悅的事情、或者活動,來增補你的意志力。
37.我的性格可能對我不利,但我能適應。
38.上網“ 偷懶 ”讓我們在拖延路上越走越遠。
39.即使我們不想浪費時間,最后可能也在浪費時間,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40..自我改變是我每天的旅程。前進兩步,后退一步,我將耐心堅持下去。
41.是時候馬上開始行動了。我知道這一定會讓你的人生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