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炎是臨床常見病,有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扁桃體炎之分,該病在春、秋兩季及氣溫變化時容易發(fā)生,常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呼吸不暢、疼痛等。得了扁桃體炎,如果懼怕吃藥、手術(shù),那么,中醫(yī)外治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6種——
適用于慢性扁桃體炎。
揉按角孫、風池、扁桃體穴(為扁桃體體表投影部位)、足三里穴,每穴400次,掐少商、商陽穴各100次,提捏肩井穴5次,清水漱口。第1周每天治療1次,后3周每周治療2次,1個月為1療程。
(1)刺絡(luò)
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具體操作:用三棱針或一次性采血針點刺雙手少商或商陽穴,放血,每日1次,一般1~3次。如熱勢明顯,可在大椎穴刺絡(luò)拔罐,放血2~3mL。亦可于耳尖或耳背靜脈刺絡(luò)放血。
(2)毫針刺
適用于慢性扁桃體炎各型。
選穴:合谷、曲池、足三里、頰車、太溪、三陰交、肺俞、腎俞等。
具體操作:每次選2~3個穴位,輕刺激,用平補平瀉法,或留針20~30分鐘,每日針1次。
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具體操作:持刮痧板沿雙側(cè)膀胱經(jīng)由大椎至三焦俞,由上向下單方向刮,沿前臂手厥陰心包經(jīng)由上至下刮痧,均以操作部位發(fā)紅出痧為宜。一般治療1次。
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取穴:耳尖、扁桃體、腎上腺、輪1、輪2。
具體操作:用酒精棉球消毒耳郭,然后將王不留行籽粘于小膠布上,按壓在上述穴上,用拇指、食指持續(xù)按揉,使局部有明顯脹、熱、痛感覺為止。每次貼壓一側(cè)耳穴,左右耳穴輪流貼壓,耳豆2~3天更換1次。留置期間,囑患兒或家長每日按壓3~4次,以局部有明顯脹、熱、痛感覺為度。
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具體操作:將大蒜、百草霜按10∶1的比例搗碎混合,取6g貼敷在雙側(cè)太淵穴24小時,一般治療1次。
(1)適用于慢性扁桃體炎各型
①藥物組成1:吳茱萸15g,胡黃連6g,膽南星、生大黃各3g。
具體操作:以上4味藥共研成細末,用瓶或罐裝好密封,使用時用陳醋調(diào)成糊狀,睡前用溫開水泡腳后,涂敷于涌泉穴。用紗布包扎,膠布固定,于次日早晨取下,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②藥物組成2:冰片、玄參、大黃、赤芍、制乳香、制沒藥各適量。
具體操作:以上藥物混合研細末,裝瓶備用,清潔天容穴皮膚,待干后,用黃酒將藥物調(diào)成糊狀,攤于2cm×2cm膠布上,藥1cm×1cm大,撒少許發(fā)泡劑,貼于天容穴處,4小時后取下,局部紅,甚至有小水皰,黃豆大小,1~2天去痂,7天后恢復(fù)再貼,4次為1療程。皮膚敏感者慎用。
(2)用于急性扁桃體炎胃熱熏咽型
藥物組成:生大黃、吳茱萸各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