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代醫家對白術的記載,描述,以及我自己的臨床實踐看,白術是一味燥藥。
漢代的《神農本草經》是這樣記載白術的:生山谷,治風寒濕痹。
魏晉的《名醫別錄》則如此記載白術: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
這兩本經典都肯定了白術燥濕利水的作用。
而且我們平常在白術、薏苡仁、茯苓、蓮子的基礎上加減,確實能讓脾虛夾濕的患者的大便很快成型。
偏于中陽不足的,則加上桂枝,炙甘草,加大茯苓的劑量,化為苓桂術甘湯,也能取到很好的使大便成型的效果。
總的來說,白術的作用是利水,守胃,健脾。
那么,為什么會有人認為白術“潤”呢?
關鍵還是在于,部分便秘患者用了大劑量白術后,可以緩解癥狀。
問題在于,不是每一類型的患者用了白術后,都能順暢排便。
事實上,腸胃熾熱,氣機郁滯,血虛,陰虛的患者用了白術后,便秘的癥狀反而會加重。
而且在臨床中,我們也發現,胃糜爛,胃潰瘍的患者用了白術后,疼痛會加重。
這一點劉涓子在他的《劉涓子癰疽論》中就指出了:
“潰瘍忌白術,以其燥腎而閉氣,故反生膿作痛也。凡臟皆屬陰,世人但知術能健脾,此蓋指脾胃正邪所干,術能燥濕,濕去則脾健,故曰補也。寧知脾虛而無濕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損脾陰液。何補之足云?此最易誤,故特表而出之。”
那么,是不是,白術就不能治療便秘呢?
也不是,大劑量的白術有健脾益氣之功,對于氣虛便秘,特別是老年人脾胃虛弱導致的便秘,療效甚好。
因為這類便秘,不是津液匱乏導致的,而是脾胃羸弱導致的,患者的糞質并不干硬,有便意,但是沒有力氣把便解出來,這類便秘用白術,是有效果的。
所以,細細參看患者是否有汗出氣短的癥狀,細細詢問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硬,是用不用白術的關鍵。
經過追本溯源,我們發現白術確實是燥藥,對于許多類型的便秘,例如胃實熱,胃陰虛導致的便秘都是不能用的,部分患者用了白術還會加重病情,但是,對于氣虛導致的便秘可以用白術,因為這類便秘大便并不干結,甚至反如溏泥,患者便秘,是因為沒有力氣把便排出來而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