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家庭作業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加重了負擔。“被”強加的家庭作業讓學習變成了一件簡單重復、缺乏趣味的事,變成了孩子獲得快樂的障礙,澆滅了孩子自主探究世界的好奇和熱情。 ■李偉楠 幾乎全世界的孩子都要寫家庭作業,卻極少有人認真探究寫家庭作業是否真的有好處。老師理直氣壯地留,家長心甘情愿地管,孩子委委屈屈地寫,家庭作業成了一種“被動化”的行為,還沒問過理由,就已形成慣例。美國作家艾爾菲·科恩的《家庭作業的迷思》一書對此進行了深入討論,直究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實際效用,并由此質疑學校日常教學的效率,討論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界限以及學習的本質。 家庭作業與學業成就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艾爾菲·科恩首先對大量的“研究顯示”提出疑問,指出以往人們所認可的家庭作業提高學業成就、增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自律、合作等方面能力的觀點缺少足夠的證據支撐。科恩在書中一一對證明家庭作業“益處”的研究進行了重新考察和反思。結果發現,家庭作業與學業成就之間沒有必然聯系,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那里尤其明顯。那些發現家庭作業具有最大效力的研究、調查時間都很短促,且較少捕捉到實際狀況。最多只能說,家庭作業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測驗成績,但武斷地以這個結果推出作業有助于提高學業成就的結論,則不可取。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戴蘭·威廉姆教授不贊同取消家庭作業的做法,但認為:“研究顯示,家庭作業不起什么作用,是因為對家庭作業沒有認真的設計,往往是完成在課堂上沒有完成的作業。”即使不愿意承認,這也正是目前的現實。家庭作業進行的多是一些重復性的練習,對于相關內容的測驗當然奏效,但這只能代表孩子們通過反復練習,短期記憶了知識性的內容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并非真正了解概念,將既有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了解其間的異同和具備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機械式的練習將孩子的頭腦改造成了具備某種程序的工具,當遇到需要創造力來解決問題時,就可能思維短路。 更多的練習時間,把知識從“探究-交流”變成了“接受-練習”,當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最有效的解答方式時,學生不會去進行思考,他們變得更加依賴,更不自覺、不主動。 家庭作業不當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實踐能力 現實中,也有人認識到家庭作業作用的有限性,但他們仍僥幸地想:“多花時間學習總比玩好吧,總不會有壞處。”然而,正如一位家長所說:“家庭作業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加重了負擔,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改善。”“被”強加的家庭作業讓學習變成了一件簡單重復、缺乏趣味的事,變成了孩子獲得快樂的障礙,澆滅了孩子自主探究世界的好奇和熱情。一位決定取消家庭作業的老師說:“當學生受到好課程的吸引,而且不受家庭作業的束縛,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去尋求更多的知識。”可惜目前,孩子的這種主動性正在被扼殺。 家庭作業還占用了孩子們做其他事情的時間,玩游戲、交友購物、解決問題等,生活的主要部分被家庭作業吞噬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實踐能力都受到了影響。家庭作業也在破壞親子關系,大部分的家庭爭端與作業有關,家庭作業經常被父母在孩子放學回家后提起,成為晚飯時“最不受歡迎的客人”。 而對于家庭作業提高時間管理、自律能力等“益處”,只要稍加考察,就可以發現,這是人們先接受了家庭作業這項事實,再努力構想出來的好處。事實上,做家務、看電視新聞、和小伙伴們一起玩等對于提高相關能力可能更有效。 家庭作業的存在對學校教學效率提出質疑 成年人每天也只工作八小時,孩子們卻被要求在每天七個小時的學校生活之外附加幾個小時的作業,那學校里的七小時意義何在呢?家庭作業的存在對學校的教學效率提出質疑。史提夫·菲普斯老師說:“我強迫自己創造出質量優良的授課內容,當教學完畢之后,學生就不再需要進一步去鉆研了。”必須指出,此種態度的老師在世界各地都不多見。 當然,如今的時代,老師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必須配合考試制度所強加的、難度越來越高的課程,而且要給校方和家長一個認真負責的印象。但不得不指出的是,許多為留而留的作業變成了作業垃圾。老師給班上所有學生留相同的作業,還幾乎沒有辦法認真批改、處理。他們或將這一責任轉嫁給對教學并不擅長的家長,或每天只給孩子的作業本上簽上一個日期了事,可沒有被老師認真回復過的作業與沒寫作業又有什么兩樣? 家長的態度也值得反思,有些老師反映,留家庭作業是父母的要求,很多父母將對孩子學業無成、落于人后的焦慮和對家庭作業的盲目相信轉移給孩子,或想用家庭作業塞滿孩子的空余時間。他們對孩子了解真相和安排時間的權利沒有給予充分的尊重。還有些父母選擇默認,明知道作業無益還繼續忍受下去,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無意識的不負責任。 家庭作業這件事,提醒人們反思家庭、學校對待孩子和學習的深層態度。科恩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只有當作業真的重要而值得時,才能夠給予作業,并設計所指派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得到量少而優質的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的迷思》,(美)艾爾菲·科恩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