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根本目的是溝通
PPT做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永遠局限在操作和技巧上了,技巧都差不多,也很好抄襲和模仿。
幻燈片的目的是在講者和聽者之間的架起橋梁,是輔助兩者之間更好的相互傳達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對于PPT的邏輯與表達才是真正高手和低手的差距所在。
有個比喻很好,說PPT是個盤子,可以盛放美食,但是盤子本身自己是不會加工食物的。盤子僅僅只是一個盛具而不是炊具。
美食是廚師本人精心烹制的,好吃與否決定于手藝而不是盤子,PPT也是盛放你的思想、觀點來說服聽眾的一個思維表達工具。
因為制作PPT的根本目的是有效的溝通。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幻燈片把你想傳達的一堆東西,包括黑壓壓的文字、龐雜的分析、枯燥的數據……優化成若干詞語若干圖片來形象表達給對方,讓對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地去說服對方,而不是去展示你的動畫有多酷,排版有多炫。
所以制作PPT所需要的能力就是你得會提煉、總結、歸納、思考,而且要用形象的視覺化方法表達出來。
「結構化思考 視覺化表達」去制作PPT,思考在先,表達在后,思考的不到位,也表達不出什么深刻內涵。
所以我說,PPT的第一目的是溝通和傳達,一切不以溝通為目的的PPT都是耍流氓。
了解聽眾,幫你更好地制作PPT
基于溝通的重要性,為了使你不走偏,了解聽眾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你做幻燈片是要去演示給聽眾的,確定了聽眾的需求和問題,把握好了這一點,就容易對癥下藥理順你的內容和邏輯,讓你的幻燈片更有說服力。
如果你能設置問題吸引聽眾,然后,把他心里的問題一個一個逐步解開。讓聽眾一直跟著你走,完全在你設置的場景中思考,這樣,你傳達自己觀點的目的才能有效。
你可能有非常好的技術,也可能有你覺得非常牛的素材,或者你覺得自己的某個觀點很有趣,但是,這一切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東西能不能輔助你與觀眾進行有效溝通,能不能輔助你將自己的內容傳達給聽眾。
故而站在珍惜聽眾時間的角度看待自己的PPT,一定要舍得狠心刪除不必要的內容。刪除不必要的內容可以使PPT更有實用性,也能最大程度抓住聽眾注意力,其實這就是制作好的PPT的重要方法。
如何針對性地做準備
那么如何去了解聽眾呢?一般有這樣幾個角度的建議:
了解聽眾的「昨天」
就是聽眾的行業、背景、業務方向等相關信息。根據他們的年齡層次、工作背景等信息推測他們接收信息的風格,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觸覺型」。
了解聽眾的「今天」
「今天」就是聽眾現在的業務狀況以及哪些難題急需解決,以此定下演講的目,并檢測自己的內容是否啟發聽眾,他們是否需要詳細而實用的信息,他們是否希望獲得更多的概念和理論,還是為了獲得建議。
了解聽眾的「明天」,就是聽眾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或需求。
他們來聽您的報告之前或之后,有沒有其他的活動要進行,如果有,自己的演示應該如何相對應。
為什么要求你發言?他們對你的期望是什么?
什么時候開始演講?有多久時間來準備?
若有其他演講者,演講順序如何。
根據你的出場順序推測當時聽眾的情況,設置對應的內容。當然,可以的話,主動爭當第一個或最后一個。
有了這幾個角度的準備,你的幻燈片就能更好地對癥下藥,從幻燈片制作的原點就是牢牢抓住聽眾的,而不是稀里糊涂做一頁算一頁。
希望對立志要做出好幻燈片的你有所啟發。:-D
作者丨秦陽
編輯丨阿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