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媽之前聽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不閱讀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差生’的潛質。”
不得不感慨,教育的改革,遠比所有人想象中來的迅猛。
為人父母,如果對孩子的語文教育方式還是老一套,那么還真應征了那句——
1
許多父母知道買昂貴的學區房
卻不知道自家的書房
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我最近收到了好幾個家長的私信,主要詢問的都是關于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培養方面的問題。
我覺得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均為真實案例,孩子名字為化名):
1
恬恬,上海,6 歲,幼小銜接階段:
恬恬媽也算是個雞血媽媽,在她給我們的描述里,恬恬從小就被拉去學小提琴,學英語甚至學少兒編程,可是在剛經歷的幼升小面試中,老師第一句問的不是你會什么特長,而是每周會看多少本書?會不會做讀書筆記?可以給老師講一下你最喜歡的書,并介紹一下你的閱讀小技巧嗎?
恬恬攥著手里的小提琴不知所措,支支吾吾……就這樣,好不容易過了嚴格的資格審查,過了 336 道題的殘酷筆試,恬恬卻最終因為面試中閱讀素養的差距,和素有“清華搖籃”之稱的上海實驗小學擦肩而過。
2
可樂,杭州,3 歲,幼兒園:
小可樂每天睡覺前都會要求媽媽講一個睡前故事,看起來是個很好的習慣,可是可樂媽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可樂只想聽,很反感自己認字自己看書。有時候可樂媽逼一下,強制要求可樂自己讀繪本,他也就能堅持五六分鐘。
隔壁家的牛娃三歲識千字,五歲能自主閱讀,現在剛收到牛校—學軍小學的入學通知。
再比比自己娃,可樂媽真正地感受到孩子閱讀能力培養的迫切。
3
木寶,7 歲,北京,小學一年級:
木寶剛出生的時候,木寶媽就咬咬牙貸款買了學區房,一家三口擠在不到四十平的房子里,憧憬著木寶的光宗耀祖。
木寶是幸運的,倚靠著學區房進了本地還不錯的小學。可是開學幾次的語文考試都讓木寶媽很奔潰。
連續幾次的班級倒數嚇得木寶媽砸了好幾萬給孩子報了作文班,天天放學后就帶去提升語文素養,可是堅持了幾個月,還是沒有明顯效果,木寶甚至還出現了厭學的苗頭。
更頭疼的是,孩子逐漸下滑的語文成績甚至還影響到了其他學科的成績,數學題目無法理解,英語閱讀做不完。
而老師也無能為力地表示,語文確實是最難提分但是又對各項能力影響最大的學科……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這些真實案例里看到自己家的影子,這些父母大部分都是認知比較前沿的一線城市家長,她們看到了閱讀能力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已經開始在著手培養。
而堂媽知道,很多年輕的父母們還在執著于給孩子瘋狂補習數理外,而完全忽略了孩子語文方面的提升。
并不是引起焦慮,但必須要提醒各位還在埋頭“雞娃”的父母的是,一場針對閱讀和語文的教育改革已經在悄聲無息地發生了。
2
媽媽,我真的看不完題了
全國語文教材總編溫儒敏曾在會上一再強調:
他還透露:
1. 高考試卷增加了閱讀量,語文卷面字數從原來的 7000 字增加到 10000 字,其他科目也會增加字數。
2. 語文考試的閱讀面將涉及到哲學、歷史、科技的內容,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課堂教學水平。
3、語文課本將大幅度提高閱讀的思辨性、復雜度和擴展度。
三大變革,條條直擊閱讀!
也就是說:
孩子連題都讀不完,你卻還奢望著他在考場上能競爭過其那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都遠超他的孩子,搶到名校的資格?
除了高考,對于家長們來說,幼升小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孩子能夠進入一個好的小學,基本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在我們的家長群里,經常會有家長們在討論各個城市的幼升小的艱難,而孩子的閱讀能力高低也已經成為幼升小考核中十分重要的參考因素。
父母的眼界,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起點,不要讓孩子從幼升小一直輸到高考!所以孩子的閱讀該提升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