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珠玉 陳海天 彭軟 王子蓮 游澤山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摘要】
目的:探討完全性葡萄胎與胎兒共存 (CMCF) 的臨床特征及妊娠結局。
方法:收集并分析6例CMCF的臨床資料。
結果:6例中,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后妊娠5例,促排卵治療后妊娠1例;妊娠中期發現5例,妊娠早期發現1例;雙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5例,三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1例;要求繼續妊娠1例,要求終止妊娠4例,被迫終止妊娠1例。6例產婦均存活,胎兒存活1例。
結論:CMCF的發生可能與應用輔助生殖技術相關,其結局取決于病情發展、胎兒染色體及患者意愿。若胎兒染色體正常,且妊娠期間未出現嚴重母體并發癥,有分娩活胎可能,但其繼續妊娠的風險評估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妊娠;完全性葡萄胎;雙胎妊娠;多胎妊娠
完全性葡萄胎與胎兒共存(CMCF)發生率為1/100000~2/100000,國內外文獻多為個案報道。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CMCF相關報道逐漸增多。CMCF雖不常見,但其妊娠合并癥發生率較高,臨床決策較為困難。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例CMCF病例,總結其臨床特征,旨在為該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診斷為CMCF的6例患者,其中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術后妊娠5例,促排卵治療后妊娠1例。6例均為B超擬診妊娠合并葡萄胎,最終均經病理活組織檢查(活檢)確診為葡萄胎。
二、研究方法
收集6例CMCF患者病歷資料,總結其一般情況、臨床表現、診治情況與妊娠結局。
結果
一、一般情況
6例CMCF患者年齡28~35歲,中位年齡32歲。三胎妊娠之一胎為葡萄胎1例,雙胎妊娠之一胎為葡萄胎5例。妊娠早期(孕9周)發現1例,余5例為孕中期發現,確診時6例患者孕9~24周,見表1。6例患者于妊娠早期均曾行保胎治療。
二、臨床表現
1 母體
妊娠期間陰道出現不規則流血3例。葡萄胎組織范圍75mm×10mm×20mm~207mm×116mm×157mm,診斷時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190~1690kU/L不等。其中病例6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表現為TSH 0.008 mU/L,T3 10.6 pmol/L,T4 31.0 pmol/L),并有肝功能異常(ALT 267 U/L,AST 146 U/L)、尿蛋白陽性、血壓升高(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余5例母體未出現并發癥,見表1。6例B超均提示妊娠合并葡萄胎,見圖1。
圖1一例CMCF患者的B超影像圖
A:完全性葡萄胎;B:存活胎的羊水池;C:存活胎兒腹部;D:存活胎的胎盤
2 妊娠物
病例2為三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引產妊娠物行熒光原位雜交染色體分析,2個胎兒染色體未見異常,葡萄胎組織染色體為X單體;病例6引產妊娠物行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提示胎兒染色體為46,XX,葡萄胎組織染色體為arr(1-22,X)×2hmz。病例3、4、5均未行引產妊娠物遺傳學分析,見表1。
三、診治情況與妊娠結局
6例中,要求繼續妊娠1例,要求終止妊娠4例,被迫終止妊娠1例。病例1為要求繼續妊娠者,產前診斷示胎兒染色體正常(46,XY),孕期平順,未出現相關母體并發癥,至孕37周剖宮產一活男嬰,并清出宮腔內葡萄胎組織約500g,術中出血200ml,母胎結局良好,產后10d測β-HCG,結果呈陰性。4例要求終止妊娠者,病例3予利凡諾羊膜腔注射引產及清宮術,病例2和病例5予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引產及清宮術,病例4予清宮術。被迫終止妊娠1例(病例6,即出現母體并發癥者),予剖宮產,術后1個月甲狀腺功能、血壓、尿常規恢復正常,術后2個月測β-HCG,結果呈陰性。病例4發展為持續性妊娠滋養細胞疾病(PGTD),予化學治療4個療程(方案為氟尿嘧啶1g、放線菌素D250 μg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6d)后β-HCG降至陰性,后鞏固1個療程的化學治療,患者痊愈,見表1。所有病例術后病理均證實為葡萄胎。
討論
CMCF是非常罕見的病種,發病率極低,其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傾向于由2個卵子單獨受精,其中一個正常發育成活胎,另一個因卵子質量問題出現空卵受精,遺傳物質全部來源于父方,其染色體核型為二倍體。文獻報道CMCF200多例,推測近年來促排卵藥物和輔助生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增加CMCF發生率。Bruchim等推測,誘導排卵藥物如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可使排出的卵子遠多于1個,從而增加“空”卵發生率,這可能是完全性葡萄胎發生的原因之一。此外,輔助生殖技術可能是完全性葡萄胎發生的另一個危險因素,如胚胎在體外培養時間過長、高壓力和大量培養基注射入子宮、胚胎移植時患者向下傾斜的位置、卵母細胞質量和母方或父方年齡等。本研究中的6例患者均發生于IVFET術后及促排卵藥物應用后。CMCF常在妊娠中期發現,本研究6例患者中的5例在妊娠中期發現,1例在妊娠早期發現。因部分性葡萄胎(PHM)的胎兒染色體為三倍體,常合并嚴重畸形,大多于妊娠早期死亡,故妊娠中期發現葡萄胎合并胎兒共存首先考慮CMCF。
產前診斷CMCF的重要手段為血β-HCG檢測、B超及細胞遺傳學分析等。其B超的典型特征為子宮內可見有完整胎盤的胎兒,同時可見典型的葡萄胎聲像(宮腔一側為均勻密集似雪花樣回聲反射或蜂窩狀大小不等的暗區);正常胎盤與葡萄胎聲像不相連或相連但分界線清晰(如本文圖1),存活胎兒發育正常。隨著超聲技術的提高,中期診斷CMCF是可靠的,但妊娠早期胎兒結構難以辨認,故對要求繼續妊娠者進行產前診斷是必不可少的。因PHM多為三倍體,如胎兒同時存在,其核型也為三倍體,一般臨床預后不佳,確診后需立即終止妊娠。染色體或DNA多態性檢查可準確鑒別CMCF和PHM,故應立即進行產前診斷。可行胎兒羊膜腔穿刺及葡萄胎穿刺取樣,進行胎兒及葡萄胎組織的染色體核型分析及熒光原位雜交。若為二倍體,提示為CMCF。本研究6例中有2例行葡萄胎遺傳學檢查,結果符合完全性葡萄胎的診斷。
對CMCF患者是否繼續妊娠,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因為處理CMCF有三大難點:①胎兒發育是否正常;②發展成為PGTD;③母體并發癥。所以必須充分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綜合考慮患者病情,以及胎兒存活的可能性。若胎兒染色體正常,胎兒發育正常,妊娠過程中葡萄胎的體積變化不大,血清β-HCG水平平穩或有下降,未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母體并發癥,則可以繼續妊娠,對葡萄胎不進行干預,讓其與胎兒共存。當然應告知孕婦及家屬,繼續妊娠的活胎率約為25%~38%,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不低于20%。本研究中,病例1產前診斷胎兒染色體正常,患者及家屬要求繼續妊娠,其葡萄胎組織無明顯增大,血β-HCG平穩,妊娠期未出現相關并發癥,胎兒發育正常,順利妊娠至37周。若繼續妊娠過程中,葡萄胎組織體積明顯增大,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上升,則應適時終止妊娠,因其并發癥多,可出現子癇前期、陰道流血、卵巢黃素化囊腫、滋養細胞栓塞、甲亢、胎膜早破等并發癥,這些不僅會影響胎兒,嚴重的并發癥將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病例6葡萄胎組織巨大,且增長速度快,妊娠期間出現甲亢、尿蛋白、血壓升高,被迫終止妊娠。
相對于PHM合并活胎,CMCF發生母體并發癥的幾率要高很多,且有更高的風險發展為PGTD。有關CHMF患者發展為PGTD的發生率,不同學者持不同意見。Sebire等統計了77例CHMF中PGTD的發生率為19%,和單純的完全性葡萄胎發展為PGTD(16%)的幾率相似,且繼續妊娠和直接結束妊娠相比并不增加發生PGTD的風險。丁志明等研究5例此類患者未見發展為PGTD者。相反,Matsui等研究了72例CHMF后認為,發生PGTD的風險可高達30.6%,而且在遺傳學檢查確定為父系來源時風險進一步增加至50%。本研究有1例發生PGTD(16.7%),經化學治療4個療程后血清β-HCG轉陰。
CMCF活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推薦剖宮產術。葡萄胎狀胎盤常位于子宮下段,陰道流血風險較大。Klatt等報道CMCF中的葡萄胎成分是前置胎盤,建議在分娩前預防性應用子宮動脈球囊導管預防產后出血。本研究中,病例1胎盤位置正常,孕足月行剖宮產術,術程順利,術中出血不多。
CMCF終止妊娠的方式尚無統一方案。在日本,妊娠早期一般選擇清宮術,妊娠中期則多用陰道內放置前列腺素制劑終止妊娠。Koyama等報道1例妊娠中期(16周)CMCF患者陰道內放置前列腺素制劑終止妊娠,過程順利且流血少。我國丁志明等則建議清宮,術前4~6h于子宮頸管放置硅膠棒,使子宮口擴張足夠大,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清除大部分宮腔內容物;并于術中在直腸放置米索前列醇促宮頸成熟。本研究中1例妊娠早期終止妊娠者選擇清宮術;4例妊娠中期終止妊娠,2例采用陰道內放置米索前列醇引產,1例使用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此例患者為瘢痕子宮,2010年曾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引產過程出血多即予鉗刮清宮,引產過程及清宮過程出血共約1000ml,故需警惕瘢痕子宮發生大出血。本研究中病例6孕19周被迫終止妊娠,其葡萄胎組織范圍大,692新醫學2015年10月第46卷第10期子宮巨大,且子宮肌壁菲薄,為降低引產宮縮時滋養細胞栓塞的風險,采用剖宮取胎,術程順利。
綜上所述,CMCF的發生可能與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相關。CMCF的結局取決于胎兒染色體、病情發展及患者意愿。若胎兒染色體正常,且孕期未出現嚴重母體并發癥,有分娩活胎可能,但其繼續妊娠的風險評估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若選擇終止妊娠,終止妊娠的方式亦需慎重選擇。該研究可供臨床工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