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講:修身篇
第16章——[致虛極]
【題記】
老子指出,只有在虛靜到極點的狀態下,才能得到對萬物規律的真知,從而逐漸到達修之于天下的得道境界,才能終身沒有危險,得到長生久視。
【正文】
致虛①極
守靜②篤③
萬物并作④
吾以觀⑤復⑥
夫物蕓蕓⑦
各復歸其根⑧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⑨
復命曰常⑩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
兇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歿身不殆
【保存微學卡到手機,方便背誦巧學習】
【注釋】
①虛:沒有前識。
②靜:沒有干擾。
③篤:極致。
④作:發作。
⑤觀:用心感應、體察。
⑥復:循環。
⑦蕓:很多。
⑧根:玄牝之門。
⑨命:生命本來。
⑩常:規律。
明:光明境界。
兇:極端危險。
容:包容、寬容。
公:公正。
王:王者。
天:天之道。
道:大道。
久:長生久視。
殆:危險。
【直譯】
讓心虛到極點
守住靜到極致
萬物一起發作
我觀察萬物循環往復
萬物紛紛蕓蕓
各自回到自己的根
歸根就逐漸能靜下來
靜就逐漸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
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漸能到達常的境界
知常就逐漸能到達明的境界
而如果沒有對萬物永恒規律的真知
違背這種規律妄為的話
那就兇險了
有了對萬物永恒規律的真知,就能逐漸做到包容一切
包容一切就能逐漸做到公正
做到公正就能逐漸成為王者
成為王者就逐漸合于天之道
合于天之道就逐漸合于大道
合于道自然就能長久
終身沒有危險
【繹讀】
致虛極:讓心虛到極點。
虛,是虛其心。要把大腦之中的前識,都要打掃干凈,空空如也。這個前識,指的是對道的預先的認識。
守靜篤:守住靜到極致。
靜,指的是,識神上,也就是大腦形質上,沒有興奮點。塞其兌,閉其門,五官七竅都塞住了,沒有信號進來在識神上形成興奮點,自然就靜了。守住靜,就會越來越靜;靜到了極致,自然就有靈機的出現,形成真知、先知、無知。
致虛極、守靜篤,是為了得到真知、無知。知與識不同。識是邏輯思維,以及看書得來的對道的認識。而知,是自然感應流出的,是靈感,是源頭。前識多了,真知就少了;前識越多,真知越少。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以下是老子在虛靜下對萬物返觀所得到的真知。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萬物一起發作,我觀察萬物循環往復。
觀指用心感悟、返觀。莊子曰:通天下一氣耳;所以,萬物隨著大氣的節律,而一起發展變化,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等,有種同步,所以是并作。但是,看上去繁雜的萬物,也有它們的內在的復的規律,表現為: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夫物蕓蕓:萬物紛紛蕓蕓。
蕓蕓,是很多的意思,這里指道生萬物的萬物。過去以萬為最大數,所以是萬物,比如皇帝就是萬歲。
各復歸其根:各自回到自己的根。
從有形萬物的角度看,根為植物才有。北方的草木,到了冬天就徹底凋零。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北風一吹,地面上都看不到草,樹葉也都無影無蹤。但是春天一到,草木就都萌出新芽。何以故?因為能量在秋天就逐漸往下降,到了冬天徹底復歸其根,進入冬藏;到了春天能量逐漸上升,草木自然復蘇。所以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循環往復。
植物各復歸其根,那么人物呢?動物呢?他們的根分別指向什么?各復歸其根又是何意?引發出更深入的思索。
從有、無兩層意義看,無形的根,也就是: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的根。因為,道生萬物是通過玄牝之門的,所以,萬物重新回到自己的根,也就是玄牝之門,也就是道。
老子效法自然,《道德經》蘊含了自然萬物的道理。從有形到無形,從小的時間節律到大的時間節律,都是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歸根就逐漸能靜下來。
“曰”,與后面的“乃”,應該解讀為逐漸做到。如果“曰”是馬上做到,那等于一下子就到達最后的“道乃久、歿身不殆”,即得道了;那是不可能的。
植物的歸根,是植物的能量逐漸下降到根上;那么,人物的歸根,也應該是能量,也就是氣,回歸到我們的根上。那什么是我們人物的根呢?也就是見素抱樸的素。但是素有染著。
靜曰復命:靜就逐漸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
安靜下來,就能逐漸感應大道,滌除玄覽,重新回到生命的本來的樣子。
復命曰常: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漸能到達常的境界。
常,指的是永恒不變的規律;慢慢就能有對萬物永恒不變的自然規律的真知,這種境界,叫作常。
知常曰明:知常就逐漸能到達明的境界。
有了這種真知,更接近道,滌除玄覽,感應更多,相輔相成,慢慢就能到達明的境界,內在的光明就出來了。
不知常,妄作,兇:而如果沒有對萬物永恒規律的真知,違背這種規律妄為的話,那就兇險了。
好比冬季不復歸其根當然就有很多兇險,包括晚上到點睡覺不要鬧騰。不順應自然,折騰,太兇險。
這是老子對世人的一種警示,要靜下來才能有真知,否則就太兇險了。
知常容:有了對萬物永恒規律的真知,就能逐漸做到包容一切。
因為知道萬物有他的生長壯老已的規律,自然就能包容和寬容一切,好像是對萬物有種慈愛。
容乃公:包容一切就能逐漸做到公正。
這種包容和慈愛是不偏不倚的,沒有偏愛的,所以是公,逐漸做到大公。
公乃王:做到公正就能逐漸成為王者。
有了這種公正,慢慢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推選而成為王者。處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自然百姓樂意跟隨,而不覺得有種壓力。
王乃天:成為王者就逐漸合于天之道。
成為王者,萬民關注,公正無私,逐漸就自然地合于天之道。
天乃道:合于天之道就逐漸合于大道。
合于天地之道,慢慢自然就合于大道。
道乃久:合于道自然就能長久。
大道無私生育萬物;天長地久,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合于天之道,合于大道,就能做到長生久視。
歿身不殆:終身沒有危險。
歿:[mò],死;殆:危險。一直到死,終身沒有危險。老子認為:人會死,但是一直到死他都沒有危險,德全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