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男,33歲,因大便不明原因出血1年半于2015年4月17日來門診求助。訴說劇烈運動后,晨起大便帶血,色鮮紅。曾經嘗試外治內服等多種方法,均無效。大便每天1次,不成形。骶尾部酸脹不適,但不影響走路。其人身高170 cm,體重74kg。體格壯實,面黃暗,眉毛濃黑,軀干皮膚干燥,背部有痤瘡,脈浮,84次/分。既往史:腰肌勞損。處方:葛根60克、生麻黃1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5克、紅棗20克、杏仁15克。7劑,餐后服。4月24日復診:藥后第三天大便出血停止,大便成形,每天一次,脈搏68次。原方繼服,每周2劑,飯后服。
此方是葛根湯加杏仁。為何用葛根湯?是其人體型體貌屬于葛根湯人的特征。其一,背部痤瘡,腰肌勞損,尾骶骨酸脹,其部位均是葛根湯主治部位“項背”的延伸。其二,其人面黃暗、體格壯實,皮膚干燥,是葛根湯方證“無汗”的延伸。其三,大便不成形,是葛根湯方證“自下利”。方人相應,已經占了葛根湯證的一半。那么,為何大便出血用葛根湯?確實,臨床上葛根湯用于出血的報道不多見,但肛腸病用麻黃及其類方的案例也是有的。如麻杏甘石湯用于肛瘺、痔瘡。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便秘、脫肛等。這些個案,提示了麻黃對盆腔肌肉及其器官有選擇效應。本案所以用葛根湯加杏仁,也是基于這種思考。經過觀察,療效滿意。
大便出血,特別是痔瘡出血,是常見病,現代肛腸病專科大多用清熱涼血的方藥較多,如地榆、槐花、槐角、大黃、黃芩、當歸、枳殼等多是常用藥。但從文獻調查來看,用于肛腸病的經方真不少,三黃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當歸赤小豆湯、膠艾湯以及麻黃類方的麻黃湯、麻杏石甘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均有應用的機會。
為何麻黃類方可以用于肛腸病?可以想到的是“肺與大腸相表里”這一古代醫學理論。這概念最早出自《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五》曰:“大腸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腸,故上則為氣喘爭……故大腸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遺于肺。”臨床所見有肛腸病的患者不僅有局部癥狀的便意迫切、里急后重、肛門下垂、大便無力、疼痛等。而且患者大多壯實,或伴有有胸悶、咳嗽、皮膚瘙癢等,是符合肺熱郁閉的表現。下面,請大家看看寧波名醫范文虎先生用麻杏石甘湯治愈便意急迫的醫案一則。
上海一名賈,年卅余,形氣壯實,飲食如常,而苦于泄瀉,日五六次,已五月余。遍歷名醫,投清利、峻攻、固澀、溫脾、溫腎之劑皆無效果,邀余至上海往診。余按其脈,右寸獨緊,其余皆平,呼吸略氣促,便意迫急。余曰:此乃肺移熱于大腸之候也。……投以麻杏石甘湯,麻黃用三錢。藥后當夜得微汗。次日余按其脈,右寸轉平。告曰:此將愈之兆也。果然,即日泄瀉停止。五月之病安然而愈。(《近代名醫學術經驗選編范文虎專輯》)
五月久治不愈的便意急迫,麻杏石甘湯一劑即平,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此案雖說是泄瀉,恐怕不能排除肛腸疾病。前案是葛根湯加杏仁治療便血,此案是麻杏石甘湯治療便意迫急,讓人不得不對麻黃類方與肛腸病之間的那種微妙關系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后要繼續觀察。(201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