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時王弼注《易》,提出「得意亡象,得象亡言」的觀點,將浩繁的“象數”一掃清光,真是大快人心的壯舉,佛家所謂“忘我”之境界。然而,要做到「得象亡言,得意亡象」,又談何容易!正是「亡言」而“言”在其中,「亡象」而“象”在心中,“言”通、“象”確則 “意”會矣!
為什么會有「三年學尋龍,十年學點穴」之“邪說”呢?皆因「時師」只會“妄言”,不知“亡象”,使得巒頭之「象」,比之漢《易》之“象數”更加浩繁,如此愈演愈烈,令后人無所適從,加之“秘本”滿天飛,藏書滿樓閣,而人生之年歲幾何?確是皓首難窮??!唐朝至今,又何止數代精研呢?!于此可知通就是通,不通就是不通。既不可限之以年歲,也不可許之以久暫。
回顧茫茫二十多年風水「尋真」之路,歷盡蒼桑,涓然淚下,為“書”所愚,為“人”所弄,欲進無力,欲罷不甘。眼看父母衰竭,家徒四壁,子弟禿廢,內心之憤嫉,自救之急躁心情,只有唏吁之嘆息!
其實,大道至簡,一朝啟悟,即可豁然貫通,數日功成。始知昨日非,而今日是。巒頭為體,理氣為用,此是家喻戶曉的口頭禪。那么,巒頭法則有沒有捷徑可行?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有」!魏·王弼提出的「得意亡象」,就是巒頭法則的「捷法」。大家將龍、穴、砂、水四科相關的種種「形象」會得其意,即可「得意亡象」。然后施以楊公風水的「雌雄」法則,若能體用相得,誠然是“百里江山一響間”,“相逢大地能幾人,個個是知心”,正是指此而言。我寫這本《尋龍點穴捷徑》一書,采集了大量的圖象,就是要大家「得象亡言」,然后通過圖象會得真龍真穴之意,就可「得意亡象」。如此只需月余功夫,功到自然成。有緣者再能探得楊公風水的「雌雄、挨星」秘旨,體用兼施,則風水再無余蘊矣。
巒頭者本也,理氣者末也。這也是地師常掛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于是,又有一些地師重巒頭而輕理氣,甚至割裂二者之統一運用,專在巒頭上喝形取象,導致指鹿為馬,畫虎類犬等現象屢見不鮮。
古代風水只有一法,但分三時期而演進:
一、最早期的風水法則,當是天星二十八宿形局法則。《疑龍經》:“更有二十八舍間,星穴裁之最為上?!边@是指二十八宿巒頭風水法則,即古人仰觀俯察之理。目前已頻于失傳,極為罕見矣。巒頭風水法則,亦由天星二十八宿法則,進一步演變成楊公九星法則,繼往開來,又有廖公九星法則、張子微五星法則等。楊公九星巒頭風水法則,由行龍到結穴,由穴場到堂局,概括了巒頭風水的全過程,而二十八宿形局風水法則,失之于行龍而重形局,二者相較,顯然以楊公九星巒頭風水法則為最完整的風水法則。
二、次期的風水法則,當是干支理氣風水法則。《青囊經》:“推五運,定六氣”。其詳細的內容介紹,保存在《黃帝內經》一書里面。由此干支理氣法則,再進一步演變成易理卦爻風水法則。這里的干支理氣風水法則,絕對不是現代的“三合納甲”風水理氣法則。
三、晚期的風水法則,即是易理卦爻風水法則?!肚嗄倚颉罚骸皸罟B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這時已由“先天羅經十二支”的干支方位風水法則,轉入卦爻陰陽對待、互根法則。在理氣上,已經是質的飛躍,是理氣風水的顛峰境界,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這里的易理卦爻風水法則,絕對不是現代的“玄空六十四卦”風水理氣法則。早期的理氣法則,大都是形局的理氣法則,只有楊公傳下來的「五經」風水法則,才有完整“排龍與定局”的理氣法則,雌雄是楊公先天龍、水交媾的龍神陰陽法則,挨星是楊公后天形局砂水的旺衰法則,先天后天,排龍與定局,楊公風水都全部具備,是目前至高無上的理法。
對于巒頭、理氣的學習方法,世人也爭論不休,但大都是認定先學巒頭,后學理氣??磥頉]有真訣的「名師」,真是既累死自己,也累死學生!因為他的理氣“學無止境,皓首難窮”。而楊公的理氣“雌雄陰陽”,則只需數日功成,數日后登山,巒頭與理氣同時并進,正是《寶照經》:“都天大卦總陰陽,玩水觀山有主張。能知山情與水意,配合方可論陰陽。都天寶照無人得,逢山踏路尋龍脈。前頭走到五里山,遇著賓主相交接。欲求富貴頃時來,記取筠松真妙訣。”玩水觀山——能先有了“主張”,則山水歸我掌控,學起巒頭來就更加有滋有味,通過數月“逢山踏路尋龍脈”,則勢必形、理并通,何須數代精研呢?。。∵@是我尋求“真風水術”的經驗匯萃,肺俯之言,希望有益于后之學者,特此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