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COPU 開源聯盟
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Hong Meng)”操作系統,借鑒 Fuchsia 的開發思路:開發一款開源、微內核(鴻蒙沿用 Linux 內核)、跨平臺與海量應用生態 APPs 適配的通用操作系統。
Fuchsia 采用微內核(ZirCon),據說“鴻蒙”也采用微內核。當時我曾懷疑,Fuchsia 的微內核是谷歌自創的,如果“鴻蒙”要堅持自主開發,那就不該采用谷歌的微內核,需華為自研?
最近我有機會與華為設計人員交談獲知:華為終于沒有采用微內核,而是采用與 Android 相同的宏內核——Linux 內核。
“鴻蒙”作為一款開源的跨平臺的操作系統,可覆蓋手機、桌面、平板、電視及可穿戴設備。“鴻蒙”吸收了華為自研的優質部件 —— 方舟編譯器、EMUI 9.1 界面配置、EROFS 超級文件系統,以及優化的安全模塊。
谷歌開發 Fuchsia 始自 2010 年,預計 2020 年可發布。谷歌需要與華為合作提供智能手機,將 Fuchsia 搭載在手機上進行產品測試,以完成 Fuchsia 全部開發工作。Android 原生 APPs 在 Android 上運行時有卡頓現象,不夠流暢(不如蘋果 iOS 原生 APPs 在 iOS 上運行流暢)。
華為在與 Google 合作期間,帶著其自創的方舟編譯器(通過架構優化,全程執行機器碼,并將靜態編譯為動態類),可高效率,高質量運行應用,解決 Android 原生應用在運行時“邊解釋、邊執行”所造成的低效現象。
對 Android 原生應用 APPs 的運行狀態進行測試、重新編譯時,高質量、高效率消除其卡頓現象,提高其運行的流暢性。華為的這種做法獲得了谷歌的贊賞,谷歌支持華為擴大對 Android 原生應用 APPs 的改造。這時華為收獲了自創改造的 APPs,也可重新編譯 Android 原生 APPs 或與蘋果 iOS APPs 并與之兼容。
這就是谷歌與華為先中斷合作、后來又恢復合作的原因。
Fuchsia 采用微內核,鴻蒙采用宏內核(Linux)。Linux 基金會內核維護者、院士 Greg KH 認為 Fuchsia 由于采用微內核,比“鴻蒙”采用的 Linux 內核其運算速度要慢得多!
根據實測:“鴻蒙”系統比 Android 系統快 60%。
所謂比爾·蓋茨不看好華為的“鴻蒙”系統,一位蘋果工程師認為“鴻蒙”拋開基于 Java 和 Linux 那些成熟的軟件,可能導致它不可兼容很多其他軟件而成為“孤島”。
這兩位的說法似乎有點“隔靴抓癢”:蓋茨是說他犯了一個錯誤,在蘋果的 iOS 系統之外,給了谷歌 Android 系統的一個發展機遇;蘋果專家誤以為“鴻蒙”采用了拋棄 Linux 的微內核。
現在我們來討論“鴻蒙”是否有短板?我認為短板還是有的(為此要提高警惕):
“鴻蒙”的短板在谷歌開發圍繞 Android 的常用應用
“鴻蒙”可以流暢運行經華為改造后的安卓應用生態 APPs,再加上一些國內移動端軟件的支持,鴻蒙手機在國內使用不成問題。
但在國外市場,如果谷歌不再將其框架服務(GMS)和其常用軟件(如 Google Map、YouTube、Gmail 等)授權給華為鴻蒙手機,鴻蒙手機在國外使用將遇到危機。現在谷歌可能已將華為解禁。
“鴻蒙”另一個短板是成熟度
新一代操作系統投入運行必須闖過成熟關,從開發出來,投入運行,到成熟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鴻蒙”將于今冬明春上市,是否有點急于求成?!成熟度是今后關注的重點。
今年 6 月上旬,我在與華為的一些負責人和開發人員討論是說:華為自創的方舟編譯器,自主開發的“鴻蒙”操作系統,主動改造的 Android APP,應該點贊,了不起!但此時此刻,華為更要自信+冷靜!
自信:相信自己的實力,反制美國 EAR;
冷靜:保持低調、理智,不要為來自外部的壓力,泰山壓頂所動搖,也不要為一些不知內情、不懂專業的人的過度吹捧所迷惑,自己不要當“大咀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