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設計的中心思路是打造一個能夠充分反映房主性格的空間,使其展現出一種折衷而有趣的感性。從實用性的角度看,在新增的主要起居空間和室外花園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計任務和處理手法
房主的最終理想是擁有一個寧靜而舒適的居住空間,從而能夠從嚴苛的工作環(huán)境中抽身。另外,在開放的平面中創(chuàng)造私密的空間也是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設計師的應對策略是使這些空間分布在三面雕塑般的磚墻周圍,從而為空間賦予新的流線,同時在新增的體量中打造不同的角落和空間。這些空間將為一家人提供歡聚和分享的場所,或者在閑暇時作為閱讀和休息的空間。
房主還希望為他們收藏的眾多藝術品和書籍打造一個空間——其中包括備受主人喜愛的康定斯基的油畫《向上》(Empor, 1929,印影版)。設計師借此機會將許多藝術作品中的優(yōu)美幾何與色彩元素引入到新增體量的室內空間當中。
項目的開展背景
設計師最初被同事介紹給業(yè)主。業(yè)主曾長期考慮過對既有住宅的后方區(qū)域進行改造——當時的環(huán)境可謂十分凌亂,與室外花園的連接狀況也極為不佳。2015年,已經在這里居住了10年的房主最終決定將設計任務委托給設計師——他們充分地了解了自己的喜好,并樂意繼續(xù)住在這里。在第一次場地考察中,業(yè)主種植在花園里的植物給設計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沿路生長的茂密的常春藤和蔬菜園。這令設計師產生了將這些元素融入整個項目的想法。
設計挑戰(zhàn)
與其他許多類似尺度的項目相同,盡快做出準確的判斷對于設計和施工的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設計師從一開始便以“質先于量”為原則,對此業(yè)主也表示出全力的支持。設計師通過改造種滿常春藤的小路避免了對既有室內空間進行大規(guī)模的重置,并為住宅打造出一個蔥郁而蔭蔽的、位于中心位置的新入口區(qū)域。這一做法將住宅清晰地分為兩個部分:原先的體量更多地用于私人活動,增建的部分則作為全新的社交空間。
可持續(xù)性
“低投入多產出”的理念是該項目可持續(xù)性策略的關鍵推動因素。對空間的簡單調整使起居空間朝向北方,從而在夏天有效地遮擋陽光,同時在冬天引入更多光線。分布在北立面上的寬闊窗戶和南立面上的高窗則共同實現了天然的空氣對流。特殊的地面處理方式(砂漿層鋪面)還為混凝土的二次澆注提供了便利,從而使設計師能夠在兩層樓板之間置入隔熱層,以實現高度的熱效率。節(jié)能玻璃和可持續(xù)性木材也在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