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才子楊慎(號升庵)所作的《四足歌》,以通俗質樸的語言,揭示了生活的根本智慧。詩中“茅屋是吾居,淡飯充吾饑,丑婦是吾妻,蠢子是吾兒”,看似瑣碎,卻蘊含著人生的極大通透。他用平凡的事物,訴說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生命的安穩不在于奢華富貴,而在于知足與本分。華屋終有破敗時,佳肴不過口腹之欲,美貌易生禍患,聰明常惹是非。真正的幸福不在表面,而在內心的安寧。這首歌啟示我們:現代人被欲望驅使,迷失于物質的追逐,卻往往失去了最質樸的幸福。
楊慎以智慧點醒世人:回歸生活的本真,知足常樂,才是最深遠的幸福之道。這首歌,如一面鏡子,讓人自省、頓悟,回歸初心。
楊慎
茅屋是吾居,休想華麗的。畫棟的,不久留;雕梁的,有壞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風和雨,再休想高樓大廈,但得個不漏足矣。淡飯充吾饑,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饈的,有斷時;只求他粗茶淡飯隨時濟,再休想鵝掌豚蹄,但得個不饑足矣。丑婦是吾妻,休想美貌的。俊俏的,生是非;妖嬈的,把命催;只求她溫良恭儉翁姑敬,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個賢惠足矣。蠢子是吾兒,休想伶俐的。聰明的,惹是非;剛強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尋生理,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個孝順足矣。
#01
簡陋的草屋是我的居所,不必奢求富麗堂皇的豪宅。那些畫棟雕梁的華美建筑,終究不過是過眼云煙,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房子只要能遮風避雨、溫暖身心,就足夠了。不必貪圖高樓大廈的浮華,能夠住得安心、不漏風雨,才是幸福的根本。古人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對于普通人來說,一間遮風擋雨的小屋已是生活的恩賜。現代人追求豪華別墅、精裝大宅,卻常在追逐中失去安寧的初心。居住的本質是遮風避雨,而非用來炫耀。與其讓奢侈的房屋壓得喘不過氣,不如守一份簡樸的從容。生活本不在于外物的繁華,而在于內心的平安。當風雨不侵、屋檐下溫馨有光,我們已經擁有了最好的住所。簡單的粗茶淡飯足以果腹,不必奢求山珍海味。那些精致的珍饈佳肴,不過是暫時的享受;美味雖可口,但終究不會持久。只求每日有一碗米、一杯茶能夠充饑,不必奢望華貴的飲食,能夠吃得飽足便是最大的滿足。現代社會飲食文化異常豐富,但饕餮的背后常是浪費與疾病。過分追求口腹之欲,讓人迷失在物欲的深淵,而忽視了健康與節制的美德。記得小時候,祖輩常念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粗茶淡飯承載的是樸實的幸福。富貴者雖能日日珍饈,但未必消化得了;清貧者雖粗茶淡飯,卻常常知足常樂。健康不過是一日三餐的簡單飲食,幸福則是每一頓飯都能吃得心安,吃得甘甜。妻子的容貌無需傾國傾城,過于美貌的女人容易招惹是非,妖艷的姿色反而可能引來禍患。最重要的是她的品德溫良、恭敬長輩,懂得勤儉持家。美貌不過是浮云,賢惠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不求妻子有如花似玉的容貌,只求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和賢德的品行,這便是最大的福氣。現代人擇偶往往過于看重外貌,卻忽視了內在的美德與品性。美貌如花,隨歲月凋零,而品德如玉,歷久彌堅。婚姻不是一場短暫的愛戀,而是一場漫長的相伴。選擇一個能和你分擔風雨、笑對人生的伴侶,才是生活的智慧。與其擁有一個讓人艷羨的“花瓶”,不如選擇一個能夠給你溫暖與踏實的良人。真正的美麗是由內而外的,是柴米油鹽間的默契,是患難與共時的擔當。孩子的智慧無需驚世駭俗,太聰明的孩子容易惹禍生非,過于強勢剛硬的孩子可能仗勢欺人。作為父母,只求孩子踏實安分、懂得自立,不奢望他成為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只愿他孝順父母,品行端正,這便足夠了。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將自己的夢想強加于孩子身上,卻忘了最根本的愿望:孩子平安、健康、懂事就已是最大的福氣。聰明才智若缺少德行的引領,往往容易走向歧途。人生的成功不在于地位多高,而在于品行有多端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的責任是陪伴與引導,而不是逼迫與控制。愿每一個家庭,都能把平凡的孝順與安分視為最大的幸福,因為那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