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這座城市
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
或許你覺得你已經走遍了揚州
通讀了一遍揚州
但有些關于揚州的
小事你未必都知道
今天
我們就來聊一聊揚州的城門
位于東關街附近的東門遺址,現已和東關街一起打造成為了揚州的熱門旅游線路。每天都有許多游客來此參觀、游玩。可以說是所有遺址中最多人知道的一個。
揚州南門遺址位于蘇北醫院斜對面。現在為了保護歷史遺跡已經不再對外開放。游客只能透過玻璃門窗看一看古城墻的歷史遺跡。
宋大城西門遺址位于四望亭路,展示了揚州宋代城池史,為“八五”期間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現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游客可以去展廳內了解西門遺址的歷史,也可以在室外看一看曾經的城墻舊貌。
揚州宋大城北門遺址位于揚州城區漕河路和鳳凰橋街的交會處,遺址北臨漕河路,鳳凰橋街縱穿遺址。遺址在2003年初在漕河路修建過程中被發現后經過三次挖掘,揭露出了主城墻和主城門、甕城和便門、露道、水門邊壁和駁岸、河道基礎設施等遺跡,并出土了大量唐宋時期的銘文城磚、唐—清的銅錢和瓷片等遺物。
徐凝門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徐凝門橋附近已經成為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附近的何園、二分明月樓等都值得去看一看。游客可以近距離感受一下揚州的古老文化。
現在的挹江古城門遺址位于古運河風光帶中,小秦淮東岸的今埂子街南鈔關附近,叫做挹江門。不過人們已經習慣把這里叫做鈔關。游客可以走近曾經的城門感受一下古城揚州的魅力。
今泰州路曾是揚州東城墻,在泰州路與廣陵路交會處曾有通濟門,俗稱缺口,習慣上沒有人稱缺口關。這座門早已沒有了痕跡,只能從搜集的資料中了解到它曾經在躍進橋附近。
天寧街口乃古天寧寺山門舊址,舊有華表,俗稱牌樓口。牌樓高二十丈,額曰“朝天福地”。宇下蝙蝠以萬計,又稱其地為“萬福來朝”。天寧門附近的天寧寺已經成為了揚州的古玩市場。前去的游客雖然無法看到曾經的古城門,但還是可以去天寧寺看一看。
原先便益門外街北段有一座麥粉廠,現這里已建起了便益門廣場,麥粉廠的一座老樓仍舊保存在廣場內,被作為揚州工業歷史博物館。目前的便益門橋位于泰州路1號,當年的便益門早已找不到蹤影。只有便益門橋緊連著古運河風光帶,成為城市一景。
大東門橋橫跨小秦淮河,務本橋北,大東門街東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為大東門外木吊橋。1927年改建為磚石拱橋。大東門橋緊連彩衣街,已經和東關街連成了新的旅游景區。大東門橋附近多為一些店鋪及攤子。
位于甘泉路上的小東門橋,已經融入了揚州的生活之中。橋邊的臭干在揚州很有名,橋上有幾個縫補的小攤。現在早已沒有了之前繁華景象。小東門扼新舊兩城樞紐,以西為舊城的小東門大街,以東為新城的多子街商業區,均為揚州的繁盛之地,俗語稱“小東門,人擠人”。小東門外的舊護城河,也演變為城內水道,為揚州畫舫碼頭之一。
攝影:劉江瑞 建平 張卓君 司新利 莊劍翔 程曦 陳建新 喬家明
校對:王海艷
編輯:李亞晴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你早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