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孝永康
上期寫了一篇關于看企業年報的文章(教你看年報之一,高手是需要內功的),雖然我覺得看年報是一種享受,但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很枯燥乏味,所以上一篇文章主要是寫思維和理念方面的東西。文章發表后我發現我低估了大家的學習興趣,有很多朋友發消息給我說準備以后慢慢學習看年報了,并希望我寫一些看年報的具體方法。因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年報去哪里看都不知道。所以這篇文章就寫的微觀一點,分享下我多年看年報的經驗吧!
以分眾傳媒為例,是我研究多年的傳媒公司,不久前借殼登陸A股,2015年有了第一份完整的國內年報(以前是在美國上市),就以分眾傳媒2015年年報來解說。
說明一下,A股,港股,美股等上市公司的年報格式會有點不一樣,會計名詞也有些不同,但是說的內容都差不多,在這里以A股的格式為例。
首先看一下年報目錄
在打開一份年報的時候你要清楚你想要了解的是什么?假設你即將收購這個公司,你需要了解什么?你要了解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情況,公司的業務具體是如何做的,競爭力如何,管理層和股東以及公司組織結構,還有具體的財務數據。
我看年報一般要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公司業務(這個公司具體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樣,行業前景如何等)
第二:公司組織結構(管理層,股東都是哪些人,公司管理制度如何等)
第三:財務情況(資產,收入,利潤,收益率等)
比如分眾傳媒,首先我要搞清楚公司的業務情況,目錄中的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都是分析的重點,我一般在這幾節花的時間最多。
第二節中有一個主要財務數據的分析,如下圖
這張表其實就是財務報表的簡單版,重要的數據都在這里了,看了這個你對公司的財務就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后面有具體的財務數據報表,這里暫時不做太多的分析)
第三節主要是介紹了公司的業務情況,第四節管理層會分析行業情況,公司競爭力,并且用詳細數據說明公司業務的具體細節。看完這些,你對公司的業務就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比如我看完了這些我就明白了分眾的業務結構,我們在都市商場,辦公樓的電梯外面看到播放廣告視頻的設備,電梯里面的海報,電影院電影開播前的廣告,商場里面的視頻廣告這些,都是分眾的業務,而且分眾在這些領域幾乎是壟斷地位,市場占有率超高。
第三,第四節會通過文字和具體的數據詳細說明公司的業務情況,比如以下的數據圖表。
看完這幾節你不但會對分眾的業務有很多的了解,你也會對整個媒體行業有很多的了解。但只能說是了解,你不一定會真正的理解分眾的價值,分眾的競爭力,因為你對商業和行業的理解遠遠不夠,這些東西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如果你看的年報足夠的多,你會對很多商業原理,行業情況,公司模式,業務運轉都會慢慢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七,八節可以抓重點的看一下,說實話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結果,除非你是在大公司做管理的,對企業制度和管理都比較懂。但是有些地方還是要了解的,比如公司的管理層情況和股東情況。了解一下公司大股東主要是哪些人,管理層的情況。
如下圖是股東的持股情況
第一大股東持股24.7%實際上是江南春,持股8.09%的股東是復星的郭廣昌控制的,這些詳細的情況都有注解,看一下就知道了。
關于管理層怎么樣,在年報里不會有具體的說明,需要你去體會,你看完一份年報會感覺到管理層是不是在用心做事情,通過財務數據,也能間接的了解管理層治理的怎么樣。一個管理優秀的公司的財務情況一般都會比同行好的多,而一個業務很有優勢,但是財務還是很差的企業,管理層基本都是吃干飯的,比如很多大型國企,明明業務壟斷,還經常虧損,管理層沒有一點企業家精神,都是官僚主義作風。
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在很多方面都能體現出來,最直接的當然是業績。在股權不清晰的公司很難有好的管理,比如國企,除非有明星企業家,比如萬科的王石,格力的董明珠,招行的馬蔚華。這些企業雖然是國企,但是管理者有無私奉獻和高度的企業家精神,建立了現代化的公司治理制度,但是雷鋒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好公司都是靠利益和制度來驅動,而不是靠無私奉獻精神。創始人或控制團隊持有較多股份,或核心管理團隊有持股計劃的公司一般都比較有野性,有進取精神。比如阿里,騰訊,華為,復星,分眾,福耀,中天等。
一個公司的管理層和治理制度非常重要,這些沒有統一的標準,你了解多了就會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最后就是財務報表了,第九節就是具體的財務報表數據。財務報表一般分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在看第九節時你會發現有合并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兩種,一般看合并的就行,想深度分析也可以看母公司的。合并的就是把母公司和下面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分公司等財務合并到一起,是一個公司的綜合財務情況。
下面就談談第一張表,合并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分為三部分,資產情況,負債情況,和股東權益情況。
先來看看資產情況
可以看出公司大部分資產都是運營的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非常少,這就說明公司沒有太多的廠房設備,也沒有太多的長期投資,完全是輕資產運營模式。這種模式,不同的行業會不一樣。比如制造業,就有比重很大的固定資產,廠房設備。再比如公用事業公司,像鐵路,電站等,資產絕大部分都是固定資產。我個人是不喜歡固定資產比重太大的公司,每年都要在設備上投入很多錢,而且廠房設備每年都在老化,要不斷的更新,每年賺的錢看起來不少,其實都去更新設備了,最后現金流一分錢沒有。
公司的流動資產主要是現金和大量應收款,說明公司存在回款問題,這就要去看下公司的回款周期(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只有幾十天),一般回款周期幾個月的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像有些公司,比如做大工程的,一個工程好幾年才做好,才能收到錢,就容易現金流斷裂。
再看負債和權益情況
可以看出公司負債都是短期流動負債,而且都是應付款項等,說明公司都是經營性無息負債,結合資產項里面的大量應收賬款,就可以這么理解。公司欠了供應商等很多錢,形成應付款,而客戶又欠了公司很多錢,形成應收款。這些錢其實是一直在流通抵消的,所以公司的這些負債沒有什么風險。
資產負債率不一定說明真正的問題,像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62%,算是比較高的比率了,但不能說明公司風險很大,還是要看負債結構。比如有些公司的負債都是銀行借款或長期債券,這樣的負債要付利息,公司一旦出現問題,銀行又會逼債,風險很大,而分眾的負債都是周轉性的負債,隨時可以還,也不需要付利息,雖然負債率很高,其實和沒有負債差不多。
資產減負債剩下的就是股東權益了,沒什么好說的。
(合并資產負債表的下面還有資產負債表,其實就是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一筆457億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468億的資產,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其實母公司就是一個空殼,沒有什么業務,只是持有分眾公司的股權,這些股權價值457億)
下面就是合并利潤表了:
利潤表主要是公司的利潤結構,收入減去成本,三費,和所得稅,得到凈利潤,利潤表通過數字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情況,主要還是要分析指標(指標在利潤表上不會顯示,要去其他地方看)。比較重要的指標有毛利率,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
毛利率低于20%的公司一般處于過度競爭的行業,減掉費用后凈利率非常的薄,基本在10%以下,公司收入稍微下降一點利潤就會出現巨大下降,因為在收入下降的時候公司的管理等各種費用還是要維持以前的水平,所以那點微薄的利潤就基本上沒有了,這樣的公司很難有持久的競爭力。
一般選擇毛利率40%以上的公司,這種公司一般都比較有競爭力,定價權比較強,凈利率也會在10%甚至20%以上,利潤算是比較豐厚,經得起折騰。而且毛利率和凈利率要連續多年比較穩定,如果毛利率不斷下跌,很可能是公司的競爭力下降或行業新加入的競爭者越來越多。
如果一個公司毛利率還可以,而凈利率很低,說明公司的費用率太高了,費用率就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占收入的比重。我經常會用費用率來衡量公司的管理水平,一個管理非常優秀的企業會不斷的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鋪張浪費,把自己的錢袋子看得非常緊,費用率會控制的非常好,一般都會比同行要低。而一個管理松散的企業,比如很多國企(原諒我又拿國企做例子),毛利率本來是不錯的,但是太多的腐敗浪費,各種貪污,反正是用國家的錢,公款吃喝,肯定要用最好的,吃最好的,別人喝啤酒,他要喝茅臺,別人上班擠公交,他坐奔馳。這樣的企業即使毛利率再高,最后能剩下的凈利潤也不會多。
凈資產收益率也許是最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的指標,10%以上算是不錯,15%以上算是比較優秀,20%以上是非常優秀,30%以上應該是卓越了。長期保持在20%以上的企業還是有一批的,長期在30%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這個指標要看長期才有意義,至少要看3-5年,很多企業短期發了一筆財沖到20%以上,但是無法持續,沒什么用。一個長時間比較穩定的維持著高凈資產收益率的企業,絕對不會差。
看一下分眾傳媒:毛利率70%,凈利率39%,凈資產收益率73%。這種成績絕對是鳳毛菱角,連茅臺也無法和它相比,但是還要看以后能否保持。
再說一下合并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是一個企業的血液,可以反應一個企業的狀態,但是現金流凈額很少甚至為負數并不能說明企業就有問題,因為現金流只是反應企業現金的情況,如果一個企業在高速發展,它賺的利潤繼續投入生產運營了,那它的現金流凈額肯定是很少的。
經營現金流:很能看出企業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長期少于利潤,而且企業規模和利潤又沒有增加,這樣的企業要小心了,它的利潤都是不可靠的,看起來好像一年賺了錢,實際上要投入更多的錢才能維持原來的效益,賺的錢基本就沒有了。茅臺這樣的企業為什么好呢?因為它不但有超高的利潤,還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假設茅臺一年賺100億,即使它把這一百億全部分給股東,也不會影響經營,甚至明年還能繼續增長。所以你看茅臺每年大量分紅,但是賬上積累的現金還是越來越多,達到幾百億。因為它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能增長。賺到的錢都是現金流。
經營現金凈流量如果波動很大,一般都是企業的運營周期和回款時間不確定,比如地產,今年拿地花了很多錢,現金流變得很少了,明年賣了很多房子收了很多錢,一下就產生了大量的現金流。
投資現金流是反應企業的投資和擴大規模的情況,很多企業的投資現金凈額長期為負數,這說明企業每年都在擴大經營的規模,成長型企業一般都會這樣。
籌資現金流:如果公司今年發行股票,債券,或從銀行貸款了,就會有大量的籌資現金流進來,而公司給股東分紅,給債務支付利息都會產生籌資現金流出。
財務報表看完之后,年報最后第十節有一個備查文件目錄,這些主要是對財務數據的一些更詳細的說明,比如財務報表里一項管理費用n億,那備查文件里就能查到這n億具體花在了什么地方。如果你是個財務迷,想搞清楚財務數據的每一個地方,可以去看看第十節。我當初對很多會計制度不了解,就去研究了很多年報第十節的內容,搞清了很多會計上的細節問題。
寫到這里,一份標準的A股上市公司年報就講完了,一份年報一般200頁左右,我重點看的也就50頁吧,把里面幾個重要的問題搞清楚就行了,年報要看的多,才能真正的理解商業、行業、公司。要了解一個公司,最好看看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的年報,做橫向比較。也要看看公司前面幾年的年報,做縱向比較。特別是財務數據和指標,你要看連續五到十年的數據,看它的變化,是在不斷成長,還是在衰退,一些重要的指標是不是越來越好,還是起伏不定。這樣才能看出很多問題。
我每年都會看很多年報,一些我長期跟蹤的公司的情況和重要數據我都做了筆記。現在這樣的筆記本都有半米高,每年的都有分類目錄,查找起來很方便。
有些人可能還不知道去哪里看,很多財經網站,公司網站上都能找到。我一般是在東方財富網上下載pdf格式的文件來看。你先打開某只股票的頁面,在網頁下面有一個公司公告,進去找到你要找的年報,年報有網頁版的,不過看起來不方便,推薦看pdf版的,如下圖
其實看財務報表數據不一定要去年報里看,在個股網頁中找到“財務分析”在里面可以看到所有的重要財務指標和各種數據,而且都是連續很多年的數據放在一起對比看,非常方便。如下圖
關于年報的話題就算講完了,具體方法其實很簡單,關鍵是要多看,年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且每個人的投資風格不一樣,看重的地方也不同,你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東西對你有用,年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看起來很容易,要理解背后的商業邏輯要靠自己的悟性了。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發消息給我,我抽時間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