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山流水覓知音 一張琴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

 - 極其溫馨的建議 -

開始閱讀前,

請點擊下面(長得像WiFi信號)的播放按鈕,

聆聽一首古琴名曲。


平沙落雁--丁承運--彩鳳鳴岐.mp3 來自浙江省博物館 06:55


這曲調(diào),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這琴音,音柔韻長,圓潤細膩。

撥響琴曲的這張古琴,正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它和萬工轎、玉琮王一起,很快就要在《國家寶藏》節(jié)目里跟全國觀眾正式見面了。萬工轎和玉琮王都有了屬于自己的特輯,不偏心,我們同樣也為“彩鳳鳴岐”做了一期特輯。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展廳陳列


 - 章 節(jié) - 

1

入門

2

前世

3

今生

4

琴音再現(xiàn)




1

入門


唐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 背面


古琴,又稱“七弦琴”、“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曾經(jīng)的它,有十根弦的,也有五根弦的,至漢末時已大致定型,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通常看到的七弦琴。


戰(zhàn)國曾侯乙墓中出土十弦琴仿制場景

戰(zhàn)國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弦琴(復制品)

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五弦琴(復制品)

現(xiàn)代古琴


唐代是古琴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由于經(jīng)濟繁榮和社會穩(wěn)定,古琴藝術(shù)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造琴工藝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斫琴高手是四川的雷氏家族,其中以雷威最為著名。目前傳世的古琴中,唐琴的數(shù)量不會超過20張,而雷威所作的琴尤為珍貴,一般稱為“雷琴”或“雷公琴”。


唐代雷威制 “九霄環(huán)佩”琴

故宮博物院藏


浙博的這件“彩鳳鳴岐”琴就是雷威所作,是民國琴學泰斗楊宗稷最珍愛的三張琴之一,他評價此琴“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

楊宗稷 (1865 -1931)


字時百,自號“九疑山人”, 湖南省寧遠縣清水橋人,清末民初著名琴學大家,中國古琴重要門派“九嶷派”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是其弟子。

著有《琴學叢書》四十三卷,約四十萬字,是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 晚年開設(shè)“九疑琴社”授琴,對琴文化的發(fā)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琴學叢書》 楊宗稷

古琴琴譜


“彩鳳鳴岐”琴體渾厚,造型古樸、典雅,琴背琴名附近有斷紋,其余遍布小流水斷紋,在琴面三、四、五徽處,隱見類似梅花斷的小圓圈,這些斷紋都是鑒定年代的重要參考。


“彩鳳鳴岐”古琴斷紋

小流水斷紋


龍池上方有“彩鳳鳴岐”的琴名,環(huán)龍池四周是楊宗稷題寫的三段鑒藏贊美銘文。


“彩鳳鳴歧”背面三段銘文


這三段銘文,字體雋秀,帶著一絲滄桑,靜靜地向人們訴說著這張琴的前世今生。




2

前世:鬼斧神工雷威造


大唐開元二年(714),在遙遠的西南蜀地,一個叫雷威的匠人拂去了琴身上的木屑,一張新琴即將完成。


這是一張落霞式的古琴,琴通長124.8厘米,額寬16.3厘米,肩寬18.8厘米,尾寬12.5厘米,兩肩之間最厚處厚度為5.4厘米。琴身兩側(cè)邊沿云紋起伏,猶如天邊連綿的云霞。待油漆干透,絲線安好,雷威一揮手,琴音似鐘磬金石,通透清婉,是張好琴!于是,他拿起刻刀,在琴腹的龍池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


大唐開元二年 雷威制


??

雷威

自隋開始,由于當時蜀王楊秀愛琴,蜀地的制琴名匠輩出,其中尤以雷氏家族最負盛名。四川雷氏造琴,相繼三代人,計有雷紹、雷霄、雷震、雷威、雷儼、雷文、雷玨、雷會、雷迅等九人。其造琴活動從開元起到開成止(713—840),前后約120多年,經(jīng)歷了盛唐、中唐、晚唐3個歷史時期。

雷威是最著名的制琴師,傳說每當大風雪降臨,他就酣飲濁酒,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跑到峨眉山的深林里,聽樹木的聲音。如果其聲連綿悠揚,就選作斫琴之材。 


這張琴隨后被命名為“彩鳳鳴岐”。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北。“鳴岐”一詞出自《國語》第一卷,說的是周朝興起時,有鳳凰在岐山上鳴叫。鳳凰是一種十分吉祥的鳥,它身上有五彩的花紋。所以,“彩鳳鳴岐”這樣的琴名,應(yīng)是一種吉祥的征兆,可能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對琴的一種寄托吧。


彩鳳鳴歧




3

今生:幾經(jīng)輾轉(zhuǎn)浙博藏


一千二百多年過去了,轉(zhuǎn)眼已是民國九年仲春,這一天,鎮(zhèn)國將軍毓朗(清末的軍機大臣之一,光緒三十三年襲貝勒)來到北京城南的陶然亭公園。這里有座岳云別業(yè),是他的友人、同為前清重臣的張百熙公祭之處。


在他走進岳云別業(yè)大門的一刻,朗貝勒的心卻忽然被撥動了一下,他聽到了一陣疏落的琴聲,正是古琴名曲《平沙落雁》。    


朗貝勒是愛琴之人,他的爺爺、定敏親王載銓是道光皇帝的寵臣,家中“行有恒堂”收藏的古玩豐富而珍貴,其中又尤以古琴收藏最為有名。但是到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將定王府的收藏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雷威所制的那張“彩鳳鳴岐”古琴。


此刻岳云別業(yè)的琴音似曾相識,勾起了他的遐思。他循聲望去,鼓琴者竟也是一位舊同事——楊宗稷。


楊宗稷在岳云別業(yè)撫奏的,是他幾年前重金買下的雷公琴。當?shù)谝淮慰辞迩偕稀按筇崎_元二年”的文字時,這位已經(jīng)名動京城的琴家悵然唏噓,仿佛一千多年瞬間急速流逝:“開元二年題名在,千二百載剎那空。”經(jīng)過楊宗稷的調(diào)試,他發(fā)現(xiàn)此琴音色非同尋常,“一二弦如洪鐘,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因此尤為珍愛。1914年的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民間稱為“荷花生日”的這一天,楊宗稷為這張琴寫了一首七言長詩,刻在琴背。


琴池四周七言詩


一曲撫畢,朗貝勒上前敘舊,同楊宗稷談起20多年前家中流散名琴的往事。當他提到“彩鳳鳴岐”四個字,楊宗稷一驚,急忙抱來剛收拾好的琴囊,褪下一截,赫然就是那張“彩鳳鳴岐”!


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有感于時運造化之難料,楊宗稷在琴背刻下了這一段故事。


琴池下方題跋


1932年,楊宗稷去世。在學生的介紹之下,他的一部分藏琴,包括楊宗稷最珍愛的“彩鳳鳴岐”琴等,被一個叫徐桴的浙江鎮(zhèn)海人收購。徐桴曾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經(jīng)理處處長、浙江省財政廳長、上海市財政局長、上海市銀行總經(jīng)理、浙江省政府委員等要職。他在鎮(zhèn)海老家東南塔峙東岙建有一廬,取名“塔峙圃”,自號北峙塔主人。新中國成立后,徐桴的后人把藏琴捐獻到了當?shù)氐逆?zhèn)海文化館。1953年又移交給了浙江省博物館(當時為浙江博物館)。這些珍貴的古琴,躲過了戰(zhàn)亂和十年浩劫,如今得以流芳百世,萬古長存,讓千萬人共賞,真是琴壇一大幸事。


展廳中的“彩鳳鳴岐”琴和“來凰”琴




4

琴音再現(xiàn)


2008年年底,“鳳凰和鳴”——浙江省博物館藏唐代雷琴演奏會在浙江音樂廳隆重舉行。這張問世1300年之久的唐代名琴再一次被現(xiàn)代古琴大師輕輕撫響,特制的古法絲弦在指尖下發(fā)出溫柔的“沙沙”聲,圓潤細膩的琴聲再一次悠悠地傳來,撞擊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


古琴大師成公亮先生現(xiàn)場演奏“彩鳳鳴岐”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太古清音滌蕩心中煩悶
文博日歷丨這張古琴呈晚霞狀,吹過盛唐的風
古琴和古箏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流傳有序的雷公琴
1000多年前的古琴有多美?揭秘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古琴之王背后的故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桂平市| 赤峰市| 甘南县| 芒康县| 额尔古纳市| 东平县| 息烽县| 元氏县| 安陆市| 镇坪县| 乌兰察布市| 会泽县| 沙坪坝区| 延庆县| 东台市| 上蔡县| 金沙县| 和政县| 五家渠市| 富川| 甘肃省| 朝阳区| 定州市| 新疆| 张家界市| 上犹县| 临沂市| 麻阳| 呈贡县| 石台县| 霍山县| 高淳县| 静海县| 通渭县| 江永县| 崇义县| 措勤县| 蕲春县| 离岛区| 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