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過分指責流行書風,大可不必。流行書風歷來就有,流行書風之所以能流行,有其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外部環(huán)境。對流行書風要作具體分析,無論流行何種書風,存在就是合理,但流行終歸是暫時的,我們應當寬容對待。
金伯興(中)
壹
請名人寫評論文章,有名人的效應,借名人之影響,自有一道光環(huán)。但仔細想想,有的名人出于情面的無奈,不是有感而發(fā),而是東拼西湊應付了事;還有的面對私情違背藝術良知,盲目吹捧,誤導他人。所以,這類的評論文章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
理論家在介紹某書家成就時,總是要把幼承家訓搬出來,介紹上幾代人的書法家史,從而達到美化書家之目的。這種“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血統(tǒng)論搬出來能說明他本人的是什么?
學習和鑒賞書法是需要長期實踐積累的,實踐出真知。如果只靠文字功底或寫作能力來評論書法,自以為可以指導書法創(chuàng)作,那是不明智的。
有的人名片上掛了幾十個頭銜,正反兩面印得滿滿的。有這么多頭銜,能忙得過來嗎?所以亮相他來了,做事他要走了,這樣的人做不了實事,而是湊熱鬧、趕場子的。
據網上介紹,有位先生曾為多家電視、電影題寫片名,為多處名勝古跡題字刻碑,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還被領導人作為禮品贈送有關國家首腦等等。有人發(fā)表了他的大量作品,讓我們感到:他并不懂得書法。
但他為什么有如此殊榮呢?因為我們懂書法的人實在太少了,讓他有機可乘。所以中國書法要占領宣傳陣地,并要引導而不是迎合人們的審美,否則,中國書法藝術的陣地就會被這樣的人占領了。
前些年書壇對某某“名家”的草書吹捧得很高。如今又看到某報作專題介紹,并刊登了其幾件“大作”。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不知好在哪里。
他是大家嗎?名氣可不小。就其書法水平而言,只能算是會寫草書的人,但品質低下,技法根本不到位,線條直白不可細品,用筆連綿毫無節(jié)制,這種“熱鬧”作品,無論怎么吹也是吹不起來的。
個人出集子、辦展覽,讓圈內人了解,讓社會認識,擴大知名度,這種宣傳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旁人也無可非議。但是書法畢竟是個人的事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有些人自己寫的字還不知好在哪里,就利用關系拉贊助,辦展覽、出集子,其實耗費了人力、物力,起不到宣傳效應,反而影響不好。
如今會有不少人拿了國際金獎,全國各種書法大賽金獎,進入《中國書畫名人大典》等等,自認為成了名人;還有不知從哪里來的,什么國際終身主席、名譽會長、名譽院長、藝術大師等等許多莫名其妙的頭銜。要知道,這種虛名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今天,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得到。
多思多悟多寫是加法,少思少悟少寫是減法。當今書壇,看到一些曾有名氣的書家,多是減法,少有加法。因為他們成名后,忙于事務和應酬,無法沉下心來,要進步也難。
貳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無論機構大小,有的借各種理由向書家求索作品,有的以“公益活動”為名,要求書家給予“支持”。書家如果以此照辦,就會累死在應酬之中。再則,書家也是人,書家也要生活,也要發(fā)展他的事業(yè),但誰為書家想過多少?
看到一些公共場所,房子裝修豪華闊氣,花了大錢,但門面是電腦字,墻面是空空的,或是掛上很低俗的工藝品,看上去少了文化品位。雖然這是不值一提的區(qū)區(qū)小事,然而讓我們意識到:經濟發(fā)展了,環(huán)境改變了,房子高大了,可人的文化意識下降了。
現(xiàn)在出版有《書家必攜》、《書家揮毫顧問》等等暢銷書。在這些書籍中,有的編審不太嚴謹,導致書中錯誤屢出。如果抄錄這些書本的內容,稍不小心就會跟著犯錯誤,所以不要盲目抄錄那種低劣書本上的東西。
有的人有了點名氣,不在字上下功夫、做學問,而是靠炒作。靠炒作的人其實是玩弄把戲,如紙老虎,是來嚇唬圈外人的。
我們要尊重藝術,不要以為什么主席、副主席的作品水平就是最高的了,職務只是一個符號。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職位是不相等的,但現(xiàn)在往往是與職位掛鉤,書壇就成了名利場。
書法的優(yōu)劣應該是有標準的,但是現(xiàn)在審美素質低下,認識模糊,概念不清,形成審美上的混亂,使得一些人有空子可鉆。這些人自我吹噓,加上我們一些人不懂書法的優(yōu)劣,讓他進了書法圈,很快就成了社會名流。
在當下商品社會里,藝術品進入了市場,中國書法這塊陣地成了最能見效的名利場。不管懂不懂書法,字寫得好不好,只要你拿起毛筆寫字,要個書法官,就是名家了,有的甚至當起了大展評委,掌握起生殺大權,書法被人“強奸”了。
那年我參加沈陽書法藝術節(jié),沈陽博物館館藏作品同時展出。我發(fā)現(xiàn)那些古字畫的裝裱很有特色。一是裝裱無更多的線條和拼接,二是全是白綾鑲邊,看上去樸素、簡潔、大方、明亮。尤其是自然陳舊發(fā)黃的宣紙,由白綾襯托,顯得這種黃白反差特別古樸。由此我感到這種素裱的視覺效果經久不衰。但現(xiàn)在展覽作品拼接一塊又一塊,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不知道是讓人看原作還是看拼接、看色彩。
如今在展覽會上、媒體上看到不少作品做作痕跡太重,要么拼接許多條塊,色彩花枝招展,要么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現(xiàn)既有大字又有小字,書體多種多樣的,文詞內容也與正文毫不相干。這種現(xiàn)象實在是不倫不類,失去了書法本真書寫的原創(chuàng)性和完整性。中國書法如何發(fā)展,形式至上、故意擺弄之書風何時了?
重技輕道,擺弄形式,為展覽跟時風,是當今書壇最突出的浮躁現(xiàn)象。
叁
我們學書法,不要考慮什么“主義”。這個“主義”、那個“主義”,近三十年來書壇不知弄出了多少個“主義”,其實都是虛無主義,對創(chuàng)作沒有多少指導意義。有哪個名家靠“主義”成家了呢?
本來漢字肅穆端莊,意象俱在,可有人書法創(chuàng)作借用西洋的東西故意把要表達的筆畫裁去,將好端端的漢字弄成斷膀子缺腿,影響了漢字的完整性和書法藝術本真的美感。
我認為“書法有法”論,這個理論只適用于初學者,或適應一般寫字層面上的人;如果有臨帖的基礎,掌握了一定功力之后,再來談“書法有法”就沒有意義了。有些人正因為“書法有法”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還有一些人不懂得“無法”的道理,往往就會捆死在“書法有法”上。
我覺得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什么都懂,其實我們只懂得僅僅是學過的某方面的那一點點東西。就學書而言,我也有六十多年的經歷,但要學的太多太多,我只學到一知半解的那一點。
有的人年紀輕輕的,就稱“大師”了。我則不以為然。大師是要經過歷史檢驗、社會公認的,并不是呼喊出來的。
肆
時下,對書法的普及教育有所重視,規(guī)定中小學設寫字課,但問題是師資缺乏。教師自己不會寫毛筆字,怎么能教學生練好字?所以,培養(yǎng)師資迫在眉睫!
書協(xié)的工作是以聯(lián)絡、協(xié)調、服務、指導為職能,如果沒有專業(yè)水平和奉獻精神的人,書協(xié)工作是做不好的。
書協(xié)應當尊重藝術,重視人才,把出人才出精品這個宗旨放在首位。如果脫離這個宗旨,這個協(xié)會就沒有威信了。
各級書協(xié)組織,從無到有,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只要仔細想想,不難發(fā)現(xiàn)各地書法實力的強弱與地方書協(xié)的組織相關。強的之所以強大,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和重用優(yōu)秀人才上。
各級書法家協(xié)會的《章程》是經過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產生的,《章程》是法規(guī),理應無條件執(zhí)行,但是現(xiàn)行《章程》執(zhí)行得如何,靠誰來監(jiān)督、考核,都是難以回答的未知數(shù)。
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書壇網絡很活躍。它在遵紀守法、道德規(guī)范的前提下,可以不懼權威,廣開言路,各抒己見,從而能夠聽到不同層面、不同反響的意見。希望書協(xié)有關掌門人不妨到網上看看,聽聽平時在會上、紙媒上聽不到的呼聲,他們所提的意見和建議,也許對改進工作、發(fā)展事業(yè)有幫助。
伍
有人問,書畫家的作品在家出售的價位比在市場上的價位高得多,這是什么原因?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
一、市場上的作品,有不少是膺品。一般說來,造假者唯利是圖,誰的價位高,就不擇手段臨摹、仿制誰的作品。而書畫家家里出售的作品是保真的。
二、市場上的作品大多是應酬之作,或是早期,或是急就,或是筆會上的。而書畫家家里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甄選去劣存優(yōu)的。健在的書畫家真正的精品在市場上是不多見的。
三、市場上的作品有不少已是品相不好。有的破損、蟲咬、污染;有的有意挖去上款,殘缺不全,這樣的作品是經過修補或染色的。而書畫家家里的作品不會有這種現(xiàn)象。
四、市場上的作品不一定能適應購買者的需求。如作品文詞內容、規(guī)格、形式等等。在一般情況下,書畫家在家創(chuàng)作,基本上會滿足某些需求。
所以,書畫家家里的作品價位高于市場就自然而然的了。
————
金伯興:浙江嵊州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報》社顧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