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店鋪】在隋煬帝年間,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是連接南北的大動脈。大運河溝通了黃河、汴河。占盡天時地利是開封此時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清朝時期開封城池被重新修建,且省治府治均在開封。
點擊加載圖片
【城外牲畜市場】781年(唐建中二年),李勉(永平軍節度使、汴州刺史)重筑南北朝時的汴州城,亦是開封城墻建造的開始。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是由皇城、內城、外城相套組成的大型城市。1842年(清朝道光二十二年)該城被重建,和北宋時期內城規模相當。
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街景】開封的城門分別稱為:迎賓門、西門(大梁門)、北門、大南門、小南門、曹門、宋門。六、七十年代開封城墻老城門遭到了破壞,部分墻體被掏空做了防空洞,城墻磚也部分流失民間。幾百年來,開封城墻雖然飽受洪澇和戰爭之苦,但仍保持著元代、明代的建筑風格和規模。
點擊加載圖片
【鼓樓】開封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建成后多年沒有整修。清朝光緒年間,河南巡撫(李鶴年)曾經重修了鼓樓。馮玉祥主豫,坐鎮開封。將鼓樓安排給了中山圖書館(1930年改稱通俗圖書館)、消防隊、新聞聯合會使用。樓頂的中心是一座尖塔狀的四方形建筑,四面都安裝了巨大的自鳴鐘。
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街景】1927年6月,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這是他第二次主持河南政務。在開封,他不僅擴建了中山路,還把龍亭公園改造成了中山公園。開封市公園亦是當年的馮玉祥杰作;政府在火車站附近地區征用了四十多畝土地,建成了開封市公園(當時河南省第一個大型公園)。
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街景】二十年代末馮玉祥指令開封市的各街道均要綠化環境種植國槐,期間,馮言:老馮我在汴州,小樹栽的綠油油,誰毀一棵樹,就砍他的頭。
點擊加載圖片
【龍亭】龍亭位置在北宋時期的皇宮遺址上;這些北宋建筑大部分是被金兵毀壞的,至今已經蹤跡全無。1378年(明朝洪武11年)此地建有周王府;1642年,毀于水災。1659年(清朝順治16年)修建為貢院;1692年,又在貢院內修建了萬壽亭,此地被稱為龍亭。
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街景】馮玉祥主政河南后將龍亭更名為中山公園。二十年代末期,在龍亭真武殿舊址前建了孫中山銅像。孫中山的銅像高度近兩米,形象令人肅然起敬。
點擊加載圖片
【城內街景】明末時期的開封城曾遭到損壞,與以往比較,清朝時期開封經濟相形見絀,工商服務業的發展都已萎縮。然而,作為河南省省會,仍然具有商品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民國初期,開封府被裁撤,清末時期設置的歸陳許鄭道變為豫東道,祥符縣更名開封縣。省會、道治、縣治均設在開封。
點擊加載圖片
【城外風景】二十年代末豫東道被廢除,開始籌建開封市。1929年,正式成立開封市。從1938年6月侵華日軍占領開封,開封成為淪陷時期的河南省省會。光復后,國民政府恢復了淪陷前的建置。【河南開封老照片,1939年。資料:京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