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南風效應”。
南風與北風比威力,看誰能讓路人把外套脫掉。北風呼呼吹,人們反而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緩緩地吹,天氣暖洋洋,人們自然就把衣服脫掉了。
“南風效應”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與人相處,強硬的態度與方式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遇事態度淡定
隨和,是遇事淡定,不悲不喜,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克制又自律。
清朝兩代帝師翁同龢有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人遇到事情,情緒起伏較大,腦子就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不能考慮周全,沖動行事之下往往會把事情越辦越遭。
做人隨和一點,穩重一點,遇事態度淡定一點,不要急赤白臉。面對急事、難事,先提醒自己冷靜下來,別慌別忙,考慮周到,準備周全才能省時省勁。
處世心胸寬廣
隨和就是內心保持平靜,懂得寬容他人寬恕自己。心胸寬一點,世界才能亮一點。
做人隨和一點,面對別人的成就不要臉紅,也別眼紅。各人有個人的路,各人有個人的命,自己努力了開心就好。
人活著不容易,首先要獲得自己的認可。為了在別人眼里光鮮亮麗,讓自己活得痛苦沒有必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短處的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長處。
心胸寬一點,接受命運給自己的陽光風雨,不要總是跟別人比,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為人隨和不失原則
隨和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有原則有標準,但用溫和的態度做事。
孔子一直被認為是圣人,其實如果你讀過《論語》,就會覺得,他不過是一個隨和的小老頭。
《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形象是溫和而嚴厲,有威儀而不兇猛,謙恭而安詳。
這就是真正的隨和,溫和而又有原則,謙恭而不諂媚。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孔子才能在周游列國而不見用的窘境中,依然安詳,沒有倉皇失措。
子路問孔子,什么是強?孔子說: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遇強唯唯諾諾,遇弱肆意妄為,雖然表現不同,但都是喪失本性,成不了強者。
君子可以隨和,但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強者風范!
隨和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
只要不喪失原則,遇事淡定一點,說話溫和一點,態度樂觀一點,處世陽光一點,只要一點點,世界就會更美一點,生活才能更好一點。
喜歡收藏傳統賞石的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