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味象 山水暢神——林海鐘個人微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5日 21:00
策展人:錢陳翔
主辦單位:鑄山古美術
展覽地點:鑄山微信公眾平臺
LIN HAI ZHONG
林海鐘,號臥霞散人、錢塘后來生、林泉閣主人。1968年生,浙江杭州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書畫鑒定中心副主任。
年少成名,畫藝精進,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等,題材甚廣,主張國畫以筆墨為宗,以書入畫傳承古意,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畫風,并認為以畫悟道是國畫的至高境界,曾參加新文人畫運動,為當今學院派畵家代表。其作品水墨畫蕭散簡淡,極具禪意。賦色之作艷麗古雅,傳承唐宋遺意,代表作有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作品《墻》,主筆靈隱寺大型壁畫《濟公行化圖》和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畫作《鑒真東渡圖》等。
海鐘兄年少成名,早早進入大眾視野,因我偏愛傳統水墨藝術,很早就對他有所關注。他祖籍福建永春,這讓同為福建人的我多了一分親切感。同時也會聯想到永春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此地人文薈萃,近代畫家余承堯、詩人余光中都是永春人。
記得我與海鐘兄第一次見面是在中國臺灣的臺北書院,當時是應林谷芳老師的邀請去參觀他的個展,經梅墨生先生引薦得以相識,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第二次見面是半年后,在他的出生及成長之地杭州,當時拜訪了海鐘兄的二十四柱堂、黃龍飯店工作室及雙桂軒工作室。在驚嘆室內營構之秀麗、復古、典雅之余,我也深為感慨,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鐘兄氣質翩翩儒雅、風度不凡,同樣的,他的畫面清新脫俗、古雅大氣。畫如其人,二者相融為一,這一切都離不開如詩如畫的西子湖畔的浸染和孕育。
海鐘兄的山水畫在當代藝術家中獨樹一幟,具有相當高的辨識度。在筆墨語言上,他深掘傳統;在學習取徑上,又不囿于某家某派之局限,自出新意,堪稱當代畫家之杰出者。他立足于中國古代傳統的山水觀法,將山水畫視為一種對現實所見風景的提煉升華,視為是一種象外的思考,寄情山水,暢游其間,感受圣賢的仁智之樂,感悟人生的道用之器,從而以更深層的體會去把握真山水。這是他能夠咫尺收千里、筆墨展性情的前提所在。因此,讀他的畫不僅是讀一種山水韻致,也是讀一種文人精神,一種生命關照!
而鑄就這一切的是他對讀書和理論研究的特別重視。他深知學習繪畫切不可僅僅停留在技藝的層面上,而應不斷向“道”的方向上精進。在他看來,山水畫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首先要使畫人們多讀書,要能理解甚至超越古人對山水畫的認知。
近年來,我欣喜地看到海鐘兄創作了一組組變相圖、祖師像來表現自己深耽佛理的體悟和心境。這種吸收和轉化的過程對藝術家而言是考驗也是成就。
此外,海鐘兄對藝術的專注、熱忱、思考,都對我有所鞭策和啟發,自相識以來,我們之間的交往從不曾間斷。每年他來到廈門時,我們總會相約暢談,不知不覺這已成為一種常態。他時常給予我關懷和指點,而我也持續關注和見證著他藝術之路上的每一步腳印。相信今后仍應如是。
——錢陳翔
(廈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藝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藝術學院藝術管理教研室主任)
林海鐘 少林寺
200cm × 402cm 紙本 2020年
作品細節
少林寺圖 · 山門
少林寺圖 · 塔林
少林寺圖 · 古道
少林寺 · 初祖庵
少林寺 · 達摩洞
少林寺 · 少室山林
林海鐘 行住坐臥之行腳圖
190cm × 64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行住坐臥之行腳圖(局部)
林海鐘 行住坐臥之大覺圖
190cm × 71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行住坐臥之大覺圖(局部)
林海鐘 行住坐臥之坐忘圖
190cm × 64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行住坐臥之坐忘圖(局部)
林海鐘 變相圖之一
190cm × 88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變相圖之一(局部)
林海鐘 變相圖之二
190cm × 88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變相圖之二(局部)
變相圖之二(局部)
變相圖之二(局部)
林海鐘 變相圖之三
190cm × 88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變相圖之三(局部)
變相圖之三(局部)
林海鐘 變相圖之四
190cm × 88cm 紙本 2019年
作品細節
變相圖之四(局部)
林海鐘 冰心洞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冰心仙境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讀書巖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老君巖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蓮花巖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南瓜樹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萬山如龍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
林海鐘 梧桐仙蹤
34cm × 19.5cm 紙本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