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牙利,有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么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
的確,匈牙利人的相貌與歐洲人有明顯的區別,另外匈牙利民歌很多與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從外蒙古發掘的匈奴古墓中發現的匈奴人像,眼睛是被繡成藍色的。另外中國歷史上的羯族曾是匈奴的一部,在西晉滅亡后建立后趙,史載,羯族人“高鼻多須者”。
十八世紀后期,35歲的法國東方學者德奎尼(Joseph de Guignes)就根據中國歷史記載,陸續出版了三卷本的《匈人通史》(Histoire generale des Huns),明確指出匈牙利人即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
稍后的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也把這種說法寫入其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
而中國史書記載,匈奴是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存在的古老民族,原本活躍在蒙古草原上。公元50年左右,南匈奴歸順漢朝,北匈奴無法承受漢朝軍隊持續、強力的打擊,于公元1世紀左右開始了他們的遷移。
匈奴這次遷移歷時達200余年,其過程已經難于考證,史料記載也是相當模糊。
但是,有一支被歐洲人稱為“匈人”的匈奴部族在于公元360年左右突然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他們以颶風般的姿態改寫了整個西方歷史,所到之處殺人盈野,血流飄杵,廬舍為丘墟,良田為焦土。到了公元440年前后,更是在其首領阿提拉的帶領下橫掃歐洲大陸,迫得許多日耳曼部落紛紛前來投奔,匈奴帝國的勢力也達到了頂峰,疆域東起里海,西至波羅的海和萊因河。阿提拉本人冠蓋羅馬皇帝,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人,被驚恐的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稱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甚至還打算占領阿爾卑斯山以南整個波河流域的外高盧和阿爾卑斯山以北包括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士在內的內高盧地區。
不過,公元453年阿提拉死亡,匈奴帝國便迅速瓦解了。
匈牙利歷史學家溫蓋爾.馬加什、薩博爾奇.奧托所著的《匈牙利史》也認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代,其中著重提出了兩個論據來支持這個觀點。
一、匈牙利Hungary開頭前三個字母Hun在英文中表示匈奴;
二、匈牙利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和其他歐洲人不同,而和中國人一樣;
現在,能證明“匈奴西遷而為匈牙利人”的最有價值的考古成果是本世紀在新疆發現的重要歷史文件——《古代粟特信函》中一位在中國經商的粟特人提到了其先人火焚洛陽的事件。
粟特(Sogdiana)是中國古書中記載的西域古國之一,亦為民族名稱,活動范圍在今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馬拉坎達”位于今撒馬爾罕。西方史書中“匈人”首領阿提拉死后,一個兒子名忽倪,曾退到克里米亞一個叫蘇達克地方(今克里米亞南部黑海沿岸城市),蘇達克,就是粟特的轉音。
這位粟特商人說他先人焚毀洛陽事,與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永嘉奇禍”相切合。因為,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匈奴漢主劉聰大軍等攻破洛陽,焚毀宮廟,遷懷帝及傳國六璽于平陽。西晉即于此年實際滅亡。
不過,單單這條史料證明還是比較單薄的。
1943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蒙古北部Egyin Gol峽谷的一處墓地共挖掘出匈奴時代尸骸90多具。
到本世紀初,三名法國學者Christine Keyser Tracqui,Eric Crubezy和Bertrand Ludes對這些古代尸骨進行了DNA測試,測試共分Nuclear DNA細胞核DNA和MitochondrialDNA(mtDNA)線粒體DNA兩部分,以確定了匈奴人的人種類型。
檢測報告表明,匈奴父系血統組成主要包括三個類型,Q, N3, C.
Q是印歐白種吐火羅人基因, N3是黃種芬蘭—烏戈爾語系民族基因,在今天芬蘭和匈牙利有很大比例。C是棕種北亞人,在今天蒙古人中高分布。
接著,這三名法國人又對古匈牙利貴族尸體進行DNA檢查研究。
結果表明,古匈牙利貴族都是N3。
因此,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匈牙利人與古代匈奴人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