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分等級
血壓是指血液對動脈血管內壁的壓力,在過去,醫學界根據血壓高低,將高血壓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最重度4種等級。后來,為了讓病人對病情有更清楚的認知,醫學界又將高血壓從輕、中、重、最重改為第1、2、3、4級高血壓。
前年,美國在第6屆心臟血管國際聯合委員會會議中提出最新的高血壓治療準則及控制高血壓的新標準,將高血壓的第3、4級合并為 1級,共濃縮為3級;分別是:第1級(舒張壓90、收縮壓140以上)、第2級(舒張壓100、收縮壓160以上)、第3級(舒張壓110、收縮壓 180以上)。
避免太咸的食物
大部分高血壓病人都必須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情,但除了藥物控制之外,病人也應以明智的態度選擇飲食,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從而改善病情。
在飲食方面,應抑制食鹽的攝取,避免吃鹽分高或是太咸的食物,尤其是咸魚、咸蛋、咸菜、皮蛋、火腿、臘腸、臘鴨等含鹽量高的食品。
此外,要控制血壓,也應限制脂肪與糖質的攝取,動物內臟如肝、腎、心、腦;海鮮中蝦、螃蟹也應少吃。
同時,減少飲酒、咖啡及濃茶,保持標準體重,不宜過胖。適量運動,排出血液中的膽固醇,也有助于高血壓的治療。
何謂“心力衰歇”?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心臟功能不全或減退的病理狀態。由于心臟排血量降低,無法排出足夠的血液來維持身體組織代謝的需要,從而產生一群癥狀和體征,在病理生理方面的診斷稱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明顯的癥狀是心悸、氣促及胸悶痛等。最常見的體征是心源性水腫、心率加快及肝臟腫大等。
目前,醫學界認為,預防和延緩心力衰竭的可靠方法,除了早期診斷外,就是盡早治療及持久性地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者行房時 胸悶氣短應即停止
高血壓病患者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嗎?
中醫師的忠告:行房時如出現心慌、胸悶、氣短、頭痛、頭暈時應立即停止。
行醫經驗超過10年的蔡其思醫師指出,性生活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之一。性交過程中,有些生理變化會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血壓本來就高于常人,要是性生活太過頻繁,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應有所節制。
高血壓病患者最好根據病情的輕重進行有節制的性生活:
·一期(輕度或臨界高血壓):只要血壓控制良好,可以進行正常的性生活,不必過多限制房事。
·二期(中度高血壓):已有輕度心腦腎損害,房事需要節制。如血壓未得到適當控制或波動較大,就不宜進行性生活。血壓控制較好者,也應避免在酒后、飽食后或過于疲倦的情況下行房,中醫就強調“勿醉以入房”。
·三期(重度高血壓):因伴有心腦腎并發癥,血壓持續偏高,應禁止性生活。
蔡其思醫師:中藥護理高血壓的效果雖然比不上西藥快,但中藥在改善高血壓的一些癥狀,具有一定的優勢,降壓作用明顯。
他也指出,中醫認為高血壓的主要發病機制是肝腎陰陽失調,腎主藏精,腎精之盛衰在高血壓發病中居重要地位,因此治病時強調“節欲保精”,就是指節制性生活,保養精氣。
不少高血壓患者長期服食一些降壓西藥,引起陽痿或導致性功能低下、射精延遲等毛病,中醫療法可以輔助減少服用西藥帶來的副作用。
男患者宜正確進補
中藥和針灸治療后,在降低血壓及改善性功能方面,都取得不錯的療效。
他也透露,一些男性患者因性功能衰弱而自行進補,所服用的補品多為溫燥火熱的壯陽藥,而這類病人體質又多屬陰虧火旺型,故進補后出現血壓升高、燥熱、頭痛等不良副作用。
他特別提醒這些人,先接受醫師的診斷,再根據體質的需要正確進補,才能改善與增強體質。
氣溫下降 血壓上升—冬季謹防腦卒中
秋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季節。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腦血栓),其發病原因都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因此,時值秋季,高血壓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規范服藥,防患于未然。大量調查表明,氣溫下降時,人的血壓往往會升高。究其原因,是因為:①機體為了保持體溫恒定,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會收縮,這會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②氣溫低,出汗水。使血容量增加;③秋冷之后,食欲增強,人們往往進食過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些食物會同時增加水分的攝入及保留,致血容量增加;④天氣寒冷,散熱快,為了保持體溫,人體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升高。如果再有緊張、焦慮、急躁等應激情緒的存在,就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因此,秋冬之季,有高血壓病史者,保持血壓平穩,防止波動至關重要。
有關專家指出,保持血壓平穩的關鍵是規范服藥,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有的病人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便自己隨便調藥,這是不妥當的。要知道,由于測血壓的時間與服藥時間關系密切,一兩次的結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壓狀況。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
天氣逐漸變冷,建議有高血壓病的人,一定要按時復診。伴有糖尿病的人,應注意控制血糖,保持低糖、低納飲食。注意防寒保暖,盡量避免緊張、焦慮、急躁等應激情緒,以防腦卒中的發生。
哪些高血壓病人易患中風
高血壓病人比正常人罹患中風的機會明顯增加,下列情況更應引起注意:
1、肥胖或血脂增高,喜食肥膩飲食者;
2、長期飲酒,大量吸煙者;
3、45歲以上的長期血壓高(而尤其是低壓高的病人;
4、有糖尿病或冠心病史的病人;
5、有腦血管硬化或腦部供血不足的病人;
6、有過小中風發作史的病人;
7、家庭中祖輩或父輩有史風、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
低血壓有何癥狀
1、容易疲勞、做事沒有耐性、工作能力減低;
2、容易發生頭暈、目眩;
3、容易發生胃腸功能障礙;
4、脈搏次數容易變化,較正常的脈搏次數為少,不過,一旦從事輕微勞動或精神緊張時脈搏則會加快。
另外,尚有頭痛、頭重、心悸、多汗等癥狀。
降血壓應循序漸進
老年性高血壓有著特殊表現,在治療中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有的老年人由于沒有癥狀,不愿意接受治療,應該更詳細地加以說明,以征得配合。
2、由于老年人群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狀況,此時采取降壓治療或者由于藥物的本身作用,反而容易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避免血壓的大幅度波動。
3、單純收縮性高血壓的治療比較困難,需要更多的耐心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老年人的代謝減慢,更容易出現對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所以藥物的劑量可以適當調整。
5、在低鹽飲食方面要適當,不必要求太嚴格。
6、考慮到體位性低血壓的特點,要避免使用可能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如神經節阻斷藥物,該類藥物現在已較少使用,但是復方降壓片等一些復方制劑中可能含有上述成分。
7、在老年性高血壓的藥物治療中,多采用以下幾種藥物:
(1)利尿劑;
(2)鈣拮抗劑;
(3)β受體阻滯劑;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以上藥物治療中,一般先采取單一藥物,往往就可以達到降壓效果。
患高血壓的婦女月經會特別多嗎
高血壓對機體的主要危害之一是引起血管的損害,造成動脈管壁硬化、彈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如鼻出血、眼出血和腦出血等,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約80%患者有高血壓。因高血壓的存在和動脈管壁脆性增加,而血管內壓力又較高,故出血機會增多,且一旦出血也不易止住。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婦女的月經量會特別增多嗎?回答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月經主要是受內分泌激素調節控制的,故正常婦女每次月經量都基本恒定在50毫升左右。誠然高血壓會增強血流量,但事實上并不會因此導致經血量明顯增加。因此,患有高血壓的婦女可以不必為此顧慮。
警惕高溫“情緒中暑”
天氣高溫持久不退,不少市民近日出現了易動肝火急躁、心煩的表現,醫學專家表示,“情緒中暑”是夏天的一項通病,市民一定要通過心理暗示等各種方法及明調整情緒。在某事業單位做資料收集工作的小王近日老是覺得頭痛、煩躁,雖然單位和家里都有空調,但他還是覺得吃不下飯,看到書報、電腦屏幕都會覺得難受。
有關專家說,夏季里人都會有這種心煩的表現。這主要是高溫天氣影響了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即使有的人本身所處環境并不熱,也會因為看到窗外強烈的光線等產生一種煩躁的情緒。專家認為,心理調節,心理暗示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重要。古語說“心靜自然涼”。居民在感到心煩意亂時可以想想一壇清水、一片綠林、一片藍天等各種令人涼快的東西,平靜一下心情。同時市民也應該及時調整一下各方面的活動安排,同時注意不要在封閉空間內呆得太久。
高血壓病人如何安度夏季
進入夏季。炎炎烈日,氣溫增高,且加上七月份尚未完全擺脫黃梅天的“陰影”,總是多雨潮濕,氣壓偏低,常令人悶熱難熬。如此容易引起人體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造成便秘、失眠、性情煩躁等癥。這些都是高血壓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易患因素。所以說,高血壓病人在夏季也要重視自身保健和防治。
首先居室要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夏季溫差大,高血壓病人要根據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以防感冒。夏季食物以發餿或霉變,應置于通風處或冰箱中。一旦發現變質,切勿再進食,以免引起急性胃腸炎,引起嘔吐、腹瀉。感冒、腹瀉對健康人尚無大礙,只需服幾粒藥則可緩解,而對伴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就大不一樣了。它易誘發心力衰竭,從而“一發可不收拾”。
出現便秘的高血壓患者,平時應充分攝入蔬菜、水果等含較多植物纖維的食物。多喝水,尤其早晨起床時喝涼開水或牛奶比較好。解便時切勿屏氣用力,它會使血壓升高40--50毫米汞柱,這常是腦中風發作的引子。如確實排便困難,必要時可服用麻仁丸、石臘油等藥物。為了保證高血壓患者的充足的睡眠,夜間勿喝濃茶或咖啡,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及觀看情節激烈的電視。若條件允許,可打開空調,溫度適宜在25--27攝氏度左右,可避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
天氣悶熱常令人有壓抑之感,高血壓病人應注意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可通過轉移注意力而使之得以松弛,可從事自己所喜愛的業余生活或愛好,即怡神養生,又陶冶性情,或者在平時安排一些運動強度適當的活動,如飯后散步、打打太極拳等,這些對消除精神緊張、煩躁大有裨益,而且還能起到有效降壓的效果。
在炎熱的夏日,人體內容易出汗,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即會進入脫水狀態,發生血液濃縮,血粘度增加,容易誘發心肌梗塞或腦溢血。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夏季要補充足夠水分,特別是在活動后。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喝水時不要過猛或過量,這樣反而會因此沖淡體內鹽分而無法解除脫水現象。
夏季溫度增高,人體內周圍毛細血管擴張,血壓會有所降低,高血壓病人可根據血壓調整劑量,但切勿停藥、服藥間間歇歇。服用降壓藥物時,要盡量避免藥物的副反應。如服用利尿降壓藥時,為避免因夜間多尿而影響病人睡眠,故服藥時間應盡量安排在白天為宜。
寒冷天氣高血壓患者需注意那些?
寒冷是高血壓的克星,所以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醒來時不要立刻離開被褥。應在被褥中活動身體,并請家人將室內變暖和。
2.洗臉、刷牙要用溫水。
3.如廁時應穿著暖和。
4.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大衣等、注意保暖。
5.等汽車時心做原地踏步等小動作。
6.在有暖氣的地方可少穿些、離開時再加衣服。
7.用干布拭擦皮膚以防寒。
8.沐浴前先讓浴室充滿熱氣等浴室溫度上升后再入浴。
9.夜間如廁,為避免受寒可在臥室內安置便器。
10.飲酒避免吃鹽分過多的小菜。
春季謹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上通常是指心絞痛,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而此類病癥的高發與氣候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早春及秋冬季是上述疾病的高發期,廣大老年朋友應對此給予重視。
北京冠心病防治協作組同天氣研究所協作,1976-1979年二十四所醫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4806例病例進行分析,發現心腦血管疾病有著每年兩次的高峰斯的特點,即每年的11-1月(秋冬季)和每年的3-4月(冬春季)。這兩次的高峰斯是因為正值季節轉換之時,冷空氣活動頻繁,使此類病患增多,而每年的8月份此類疾病的發病率為最低。
由于在這兩個季節氣溫不穩定,人體受寒冷刺激,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心律加快,而未稍血管收縮,血管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多,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由于 心血管收縮嚴重,使血管腔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同樣原因,寒冷還極易誘發腦出血,腦血栓,及高血壓腦病的發生。
另外由于氣候更迭,使感冒增加、肺炎、腸炎等疾病也乘虛而入,而這些所謂的“小病”也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由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每28秒致死一人,每13秒致殘一人,比率如此之高,并有逐步上升的趨勢。據馬主任說,雖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還是能夠避免此類疾病的急性發作:
1、適時增減衣服。
2、天氣冷時不要出行
3、患者要按時吃藥
4、一旦發病要及時處理
5、腹瀉、感冒、肺炎等皆可引起上述疾病的發和加重,所以切不可掉以輕心。
中年注意心腦血管病
人類最重要是財富是健康。人生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礎是健康。對中老年人而言,心腦血管疾病是對健康造成最大威脅的疾病之一。目前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點總死亡率的34.5%,在心腦血管人類中,58%死于腦卒中,17%死于冠心病。預防、治療與腦卒中密切相關的高血壓與冠心病是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重點。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比例是無高血壓病人的2倍以上,高血壓是引起腦出血疾病的最危險因素。因血壓升高所產生的癥狀對工作、生活的影響數不勝數。
心臟是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泵,它本身的工作也需要血液供給各種養分。供應心臟血管的血管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狹窄,使心臟本身供血產生障礙就得了冠心病。冠心病的發病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有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高血壓和冠心病都是與血管騰的疾病。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利于預防這類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除了家庭史、性別和年齡這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外,還有許多可以改變和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吸煙、高血脂、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糖尿病、肥胖及過量酒精攝入等。
專家認為,除控制有害物質攝入和加強體育鍛煉外,堅持服用一些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等藥品也是預防和治療的良方之一。例如以丹參為主藥的中藥復方丹參滴丸,起效速度與硝酸甘油相當,同樣具有擴張周圍血管及冠狀動脈,緩解心絞痛的作用。由于復方丹參滴丸是中藥復合制劑,作用靶全多,所以不會產生副作用。另外復方丹參滴丸同時具有鈣通首拮抗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粘度、改善微循環作用,所以不僅可以治療心絞痛,還可以緩解及預防冠心病、心絞痛。西藥阿斯匹林等也是有效的預防治療藥物。
噪聲可引發高血壓
接觸噪聲強度80~90分貝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13.63%;當強度增為101~108分貝時,高血壓患病率提高到55.56%。男女之間無明顯差異。
噪聲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質植物神經中樞,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人體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導致接觸者血壓增高。岳淑芬認為,噪聲引起血壓增高,是對人體的潛在威脅。
140/90mmHg的新標準取代160/95mmHg的舊標準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人民致死的首要原因。國家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更好地防治高血壓,保護心、腦、腎等相關臟器,我國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以140/ 90mmHg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替代140/90mmHg為臨界高血壓,160/95mmHg為確診高血壓的舊標準。此舉意味著一大批“邊緣人士”進入高血壓患者行列。
八種人易患高血壓
高血壓是當今世界的流行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自我知曉率低、合理用藥率低、有效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點。我國大、中等城市15—69歲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9.2%。下列八種人特別易患高血壓。
一、中、老年人。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壓,其中45%父母有高血壓病史;父母無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機率為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顯的心腦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壓引起的相關性心血管病占絕大多數。全國每年有150萬人因高血壓引起腦中風。
二、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的人,脾氣暴躁,辦事總愛瞻前顧后、反復思慮又難以下定決心以及過于焦慮、從事腦力勞動和精神高度緊張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此類人群如患高血壓,藥物治療療效往往欠佳。
三、超重和肥胖的人。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壓,而且也易導致冠心病、膽囊炎、關節炎等諸多全身性疾病。肥胖者多數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惡性循環。減輕體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規律地參加運動,適當控制飲食。
四、飲食過咸的人。北方人易患高血壓,其原因之一,與飲食過咸有關。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吃得過咸會導致機體鈉鹽過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負擔加大,促使血壓升高。
五、嗜好吸煙的人。吸咽是高血壓、冠心病最顯著的危險因素。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心率增快,血壓增高。精神緊張和A型性格吸煙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
六、長期過量飲酒的人。近年來證實,長期大量飲酒,尤其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壓、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七、生活懶散,缺少運動的人。晚間不睡,早晨不起或通宵達旦無節制娛樂的人,易患高血壓。
八、血糖、血脂升高的人。糖尿病人發生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機會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則患腦中風及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呈正比。
治高血壓新藥可壯陽
(華盛頓法新電)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塞勒姆的韋克·福里斯特大學科學家費拉里奧在新奧爾良的一個會議上說,治療高血壓新藥“羅薩坦”(Losartan)能改善患上高血壓而房事又力不從心的男人的性機能。
88%陽痿男子性機能提高
根據他在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上提出的報告,一批高血壓男病人接受了12個星期的“羅薩坦”(商品名叫Cozaar)治療后,88%陽痿男子發現自己的性機能提高了。
費拉里奧說,在調查中,自稱性無能的男子的百分比,從75.3%下降到11.8%。
他說:“有人因為性機能受干預而停服高血壓藥,這些結果也許 能解決他們的問題。除了降低血壓外,“羅薩坦”似乎也對性欲發揮 正面作用。”
服用“羅薩坦”12個星期后,88%的人報告性機能問題至少在某一方面有起色——陽痿、性欲減退和性滿足感下降。
報告整個性滿足感的百分比,也從7.3%上升到58.5%。報告性活動次數偏高(一個星期一次)的人也從40.5%提高到62.3%。
費拉里奧說:“這有利于拆穿陽痿由高血壓藥引起的鬼話。事實上,陽痿似乎是高血壓病進程的一環。”
他說,對于那些沒有性無能的高血壓患者來說,“羅薩坦”療法沒有提高他們的性機能或滿足感。
研究人員說,一批服用“羅薩坦”的婦女也報告出現類似效果,但抽樣調查的人數不多,因此在統計學上難成氣候。
在三個月的調查期間,研究人員研究了82名報告有陽痿的高血壓男病人。
十大健康殺手排出座次
心臟病中風分列一二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了20世紀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順次排名及基本情況如下:
1、心臟病:近年來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上升,1999年奪走了740萬人的生命。
2、中風:每年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達510萬。
3、肺炎:大約20%的死胎、嬰兒死于肺炎;大約50%的艾滋病患者因肺炎去世。
4、艾滋病:迄今全球有47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1999年有183萬非洲人、9.9萬美洲人死于艾滋病。
5、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一旦50%-70%的肺組織受累,則肺的換氣功能不足并導致死亡。這種慢性陰塞性肺疾病每年奪走230萬人的生命。
6、腹瀉:腹瀉致死多見于發展中國家的嬰幼兒,以6個月至3歲的死亡率最高,直接原因是失水。每年奪走220萬人的生命。
7、死胎和1周內的嬰兒死亡:該類死亡多見于極端貧窮的國家,每年死亡人數達220萬。
8、結核病:近年結核病又復抬頭,甚至在發達國家也不能幸免。每年導致150萬人死亡。
9、肺癌:估計由于人們吸煙的趨勢仍在繼續,一段時期內肺癌仍會流行。因肺癌致死的每年達120萬之多。
10、交通事故:占總死亡率人數16%。每年遭此不幸者有120萬。
60歲以上老年人中2/5有高血壓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在對老年人身體狀況的調查中發現:60歲以上老年人中2/5有高血壓。
和一般人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因此,老年性高血壓也有其特點。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老年性高血壓以單純收縮期血壓升高比較多見,而且年齡越大,這種現象越突出。
2.老年性高血壓往往已經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大動脈的粥樣硬化)和心臟病。
3.老年性高血壓病人更多地合并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
4.老年性高血壓的臨床癥狀多不明顯,病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5.血壓波動幅度比較大。
6.體位性低血壓比較多見。老年人在臥位或坐位時,血壓在比較高的水平,而一下子站立起來時,由于老年人的血壓調節功能下降,所以血壓發生即刻的變化(血壓偏低),造成腦部供血不足,有可能出現昏倒。
7.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動脈硬化,在測量血壓時袖帶不能把所壓迫的血管壓癟,造成血壓測量誤差。
8.老年性高血壓更容易出現并發癥,如腦中風、心力衰竭和腎臟損害。
《高血壓患者調查》的報告
調查顯示:中老年人患高血脂的人非常普遍,幾乎占到一半左右,且男女并無明顯差異。更為重要的是絕大部分人都是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兩項均高,這在醫學上稱為混合型高脂血癥。這類患者還同時罹患冠心病、脂肪肝、肥胖等其它疾病,其中高血脂直接“傷心”尤其得到證實。這一調查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調查相吻合。
高血脂人有多少?調查報告告訴我們:脂質代謝紊亂是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防治脂質代謝紊亂被看成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據讀者調查表分析:在總人數550人中,男性50歲以下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高的占57.8%,單純血膽固醇高的占33.3%;男性中50歲以上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高的占54.3%,單純血膽固醇高的占29%。女性中50歲以下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高的占33.3%,單純血膽固醇高的占44.4%;女性中50歲以上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均高的占58%,單純血膽固醇高的占30.3%。本次調查結果與曾經進行的北京5000余名城市居民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你知道高血脂嗎?有數據表明,高脂血癥的現實發生率是已確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三到四倍,據此推算可知,僅在中國,就有三億人的身體里埋下了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定時炸彈!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人群對血脂代謝的知識了解不夠,有1/3的人對此一無所知,只有50%的人知道高膽固醇與威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有聯系,不到1/3的人知道自己的膽固醇水平,低于1/4的人了解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的區別,不足1/3的病人向醫生咨詢過膽固醇問題,而且常規膽固醇檢查極少進行。另外,高脂血癥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發病長時間內患者可能無明顯的自覺癥狀,而僅表現為血脂檢查異常,主要依靠化驗檢查才能確定診斷,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因而忽略了降低膽固醇水平在預防心臟病中的重要性。該病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漸進的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產生斑塊,使血管壁硬化變窄,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堵塞,就會阻礙血液向身體各部位運送營養,最終導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腦血管栓塞以及中風,致殘或死亡。
本次調查提示社會:
1、高脂血癥需要長期綜合治療。高脂血癥是一種代謝障礙,需要長期綜合治療,將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共同使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降低血脂。其中飲食治療是基礎,其原則是限制總熱量、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膳食、減肥、戒煙酒。
若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應開始用藥治療:
①血脂水平超過臨界水平,經上述非藥物治療措施無效者;
②血脂雖在臨界水平,已合并有明確冠心病者;
③血脂在臨界水平,雖無冠心病,但已存在兩個以上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飲酒、肥胖、A型性格、精神情緒緊張、遺傳因素、60歲以上、男性)者。一般高脂血癥的治療,均需長期服藥。一旦停藥,血脂往往很快又恢復至治療前水平。服藥治療,血脂應控制在臨界水平以下直至理想水平。
高脂血癥如何選用降脂藥物呢?一般來說,以膽固醇增高為主的病人,可采用他汀類調脂藥,如普伐他汀(普拉固、美樂百鎮)、辛伐他汀(舒降之)、洛伐他汀(美降之)等,對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效果較好。以甘油三脂增高為主者,可選用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力平脂)、吉非貝齊等,對降低甘油三脂效果較好。而混合型高脂血癥(即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都升高)的病人,可選用國產現代中藥——血脂康。血脂康除含有多種他汀類物質以外,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必須氨基酸、麥角甾醇、黃酮等多種有效成分,起到綜合調節血脂作用,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都很有好的作用。
醫學專家談實行高血壓診斷新標準的原因
我國實行140/90mmHg的新高血壓診斷標準。為何要推行這一標準?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科主任醫師王海燕。
王教授說,我國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一直較模糊,雖然醫學教科書上也將140/90mmHg列為高血壓診斷標準,但在實際診斷上則較為“寬容”,一般將160/ 95mmHg列為診斷標準,超過的則確診為高血壓。此次我國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高血壓診斷新標準,一方面是與國際統一,另一方面我國該病患者持續增多,將標準調低,可引起更多人重視。
根據新標準,我國的高血壓患者有一億多人,是不是這么多的人都得服藥?王教授認為大可不必。高血壓的危險除取決血壓外,還取決于體重、年齡、家族史、膽固醇高低和是否患有糖尿病,幾者兼有的,應治療。
空氣污染可能會導致高血壓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試圖降低血壓的人,在注意飲食中鹽的攝入量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自己呼吸的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
德國國家環境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對2600多名成年人參加的調查中發現,血壓的高低隨著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而有所變化。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部分地影響到人體控制血壓的神經系統,這就意味著可能會出現心臟病發作和其它心血管問題。該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份出版的《美國公共健康》雜志上。
研究人員在1984-1985年間和1987-1988年間,分別對年齡介于25-64歲之間的德國南部成年人進行了測量,觀察他們的血壓與空氣污染物含量之間的關系。其中一些樣本結果是在1985年一月得到的,當時歐洲中部的空氣污染尤為突出,導致許多人因心臟出現問題而出院。
如果空氣中聚集大量的顆粒物在一個局部地區,二氧化硫的含量就會與心臟收縮壓上升1.79 mm Hg有關。心臟收縮壓就是讀血壓時上面的那個數,表示心臟收縮時的血壓。
研究結果發現,其它對心臟有危險的因素,比如增加心跳頻率,在污染空氣中收縮壓會上升6.93 mm Hg。研究人員解釋說,空氣污染會影響溫度、大氣壓和濕度,這些都會對血壓造成影響。
美國最大的幾個城市近20年來,由于汽車造成的空氣污染物的增加,同時死亡率也有所上升;這個研究結果可對此現象進行解釋。另外一組研究人員猜測,空氣污染可能是造成死亡率高的一個原因,因為心臟病住院的人中有5%是由于空氣污染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