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西安穩坐第一把交椅,漢唐兩大帝國均在此定都,還有周、秦、隋等在內的總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有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阿房宮遺址、長安城遺址、大明宮遺址,秦始皇的陵墓等等第一批次的文保建筑。
西周、西漢以及李唐的陪都均是洛陽,而東周、東漢和武周的國都則是洛陽。洛陽地處中原腹地,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
說起南京,就不得不提起一首詩,“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金陵也就是指南京。它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南京這座城市非常適合休養生息,并不適合開疆拓土,在此建都的王朝多多少少都會沾染某種風氣,短命又倉促,但是南京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
北京長期處在外族之地,一直處在中原正統王朝的對立面,就算是作為正統王朝的一員,也是令中央頭疼的存在。直到元在此建都,歷經明清二朝,北京才發展成了現在的王氣匯聚之地。
從歷史積淀來看,無疑是西安,西安的每一條古巷沒塊磚瓦都印記著漢唐長安的熠熠光輝。
而洛陽相對于西安,更多是是展現了女性的包容,例如東周,東漢,或者是武周,國都一到了洛陽,整個國家的基調紛紛“柔弱”起來,這是歷史選擇了洛陽作為“國號”的失去之地。
在南京建都的國家文氣比較重,會讓有人浮現“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美好畫面來,但是煙雨江南是才子佳人的風流之地,總不適合開疆拓土。
北京扼中華是咽喉,無論是地圖還是其他方面,論時間,它最年輕,但之于世界的未來,北京具有無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