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
他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并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
窮人習慣做苦力活,很快就挖了一車煤,賣了錢。然后,他把這些錢全買了好吃的。
富人沒干過重活,到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雇傭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邊監督。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余。
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看完這個故事,試問自己,你是故事中的窮人還是富人?
2
電影《1942》里,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雖然電影沒有講地主后來有沒有東山再起,但是往往事實就是如此。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因為,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思維”。
我認為,想要擺脫“窮人思維”,建立“富人思維”。首先你得知道,這兩種思維的本質差別是什么?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指出,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于: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地打工賺錢,然后消費掉。接著又去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但在錢不多的時候,就懂得節儉,然后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
這也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根本原因。
當然,并不是說只有窮得家徒四壁,才會有“窮”的思維。比如:
工作,是為了“掙工資”,還賬單;
努力學習,是為了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或職業;
總是害怕被解雇,害怕錢不夠,害怕重新開始等等......
以上這些,其實就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些“窮人”思維。
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窮人”思維,逐漸建立“富人”思維?
3
學習一些財務知識
“如果你想發財,就要學習財務知識。”羅伯特·清崎如是說。
其中的第一個規則就是:弄懂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這是致富的第一條規則,也是唯一一條規則。
但是,關于這兩點,字典里給的概念卻讓人混淆不清。比如,銀行甚至把不斷貶值的汽車也算作資產項。
事實上,資產和負債的最簡要的定義如下: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說來很簡單,如果你想變富,只須在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想變窮或成為中產階級,只須不斷地買入負債。
但現實中的真實情況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資產與負債兩者間的區別。
來看看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
用工資來買衣服、房子、汽車、金銀首飾等等……
而它們都是負債,只會把錢從我們的口袋里取走。
而富人呢,他們有股票、債券、企業、房地產、票據、知識產權……
當然,他們也有名貴的衣服、房子、汽車、珠寶,但他們是使用資產為他們賺取的收益來支付這些。并且,他們資產的收益,遠遠大于這些支出。
正因為人們常常把負債當作資產買進,才導致了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要在財務問題中掙扎。
針對這一點,《富爸爸窮爸爸》書里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工具圖表——現金流圖,能夠很好的體現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下面是窮人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中產階級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富人的現金流圖:
看完圖,你現在發現區別了吧?
如果你想致富,請記住下面這些話:
富人買入資產;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4
關注自己的事業
生活中,你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
“我要加薪、我要能升職就好了”;
“我想去考研,這樣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我要辭職了,因為我找到了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等等......
我們以為,能幫自己掙到工資、還清賬單的工作就是自己的事業了。
但事實上,類似上面的這些想法,都是圍繞著工資收入轉。而這些工作,只是你的職業。
職業和事業,有很大的區別。
真正屬于你自己的事業,圍繞著的應該是你的資產,而不是你的收入。只有你把額外的收入用來購買可產生收入的資產,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務安全。
所以,當我們說關注自己的事業時,真正的意思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
《富爸爸窮爸爸》指出,真正的資產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①不需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我擁有它們,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如果我必須在那兒工作,那它就不是我的事業而是我的職業了;
②股票;
③債券;
④共同基金;
⑤產生收入的房地產;
⑥票據(借據);
⑦專利權如音樂、手稿、專利;
⑧任何其他有價值、可產生收入或可能增值并且有很好的流通市場的東西。
審視自己,你目前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嗎?
如果沒有,那么不妨開始嘗試這樣做:
把支出維持在低水平,減少借款,勤勞地工作。
因為這些將會幫你打下一個穩固的資產基礎。
5
投資自己
這兩年,我發現身邊有很多人買股票。
有的是因為別人推薦;有的是因為去年的短暫牛市;還有的人只是隨波逐流......
但這些人里,很少有人能看到公司的年報,尤其是其中的財務報表。大部分的人甚至連市盈率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因此,雖然“股票”算是一種資產。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其實并不是投資,而是在賭博。
我們知道,購買“資產”項目,能產生大量的現金流。但前提是你要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夠識別出來,并購入資產。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能先投資唯一的資產:自己。
當你在尋找工作時,首先要看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什么,獲得什么成長,而不是老板給我多少錢。
并要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你每天忙碌的目的是什么?” 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要有一個長遠的眼光。
的確,為了金錢和生活安穩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以從中學到另一種技能更為重要。
因此,在你并不富裕時,不妨把你的收入,投入到自己身上,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
讓自己先從知識上先“富”起來,然后再慢慢構筑你的資產項。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不由想起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與君共勉。
參考書籍:《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小王子,不聽亂世耳語,只看想要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