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是否越長越好、是否提前還款、采用等額本金還是等額本息法,這三個問題,如果不考慮個人現金流壓力方面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我是盡量多占據現金,還是盡快把手中的現金給銀行?占據現金顯然是要用于投資,不可能放床頭,所以這個問題再變一下:我是盡量占據資金去投資,還是盡快還給銀行? 這個問題再翻譯一下:我持有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是否可以超越貸款利率?
結論:A.對于投資收益率能超過貸款利率的人來說,期限越長越好、本金還的越慢越好、越晚還款越好。B.對于投資收益率低于貸款利率的人來說,期限越短越好、越提前還貸越好、等額本金好。
注意:這里的投資收益率,是指長期來看,平均的年化收益率(根據現金流算出來的IRR)。
為什么投資收益率和貸款利率的大小關系就決定了是期限長短好、是否提前還貸好呢?
本質的原因在于:利率就是資金的價格。 如果我們以一個利率買入資金(比如以6%的利率獲得銀行貸款),然后可以以8%的利率將資金賣出(將錢去投資獲得8%的回報),那么顯然我們賺了2%個點,這樣賺錢的買賣我們應該多做為好,多占用資金“這種存貨” 。反過來,如果我們買入資金的價格成本高于我們賣出資金的價格,那么顯然我們盡量不要占用資金這種“存貨”,盡快脫手為好。
理解了這個本質,也就很好理解貸款期限是否越長越好這樣類似的問題了。
對于大家關心的通脹對于該結論的影響,再補充一些信息:
通脹率一般不直接影響我們這個決策邏輯(貸款利率和投資收益率的大小關系),而是通過分別影響貸款利率和投資利率來實現對結果一定程度的影響:當通脹上升時,央行基準利率上升,市場利率上升,因此貸款利率和投資利率也往往跟著上漲,對哪個影響更大就不好說了。
但是如果是惡性通脹,比如一年200%的通脹率,那么把貸款、投資、買實物三者就有可比性:如果通脹率高于投資利率和貸款利率,那么囤貨是最優的——儲備貨物的回報率最高。 如果: 貸款利率<><>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貸款利率投資利率都是要高于通脹水平的,所以一般不需要考慮通脹水平。且在許多情況下囤貨的可行性是要打折扣的,許多東西沒辦法長期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