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聰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時間越少。因為他懂得: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
什么是“無效社交”?
下面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一個聚會上,跟一群說不上熟悉甚至記不清對方姓啥的人交流,你恭維我混得好,我恭維你身體棒,互相絮絮叨叨地交換著“你累我累生活不易”之類的觀點,從開始吃飯、假笑到聚會結束……掃微信、留電話號碼,雖然交換了聯系方式,但是一年之后看著通信錄上的名字恐怕想不起來這是誰。
又比如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系。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要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利益交換。
而我們在某個聚會上和陌生人寒虛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敬酒,客套的加上的那些人?又有多少給你產生了利益資源交換呢?
放羊的目的達到了,而你的柴呢?
當這些“社交”的人沒有達到利益交換的時候,這還叫人脈嗎?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在這里就是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厲害,是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牛,認識再多牛的人也沒有用。
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
1、 高處不勝寒
聰明的人不是不善于交友,而是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和自己不在一個認知高度的人一起做朋友。
這消耗他們的精力,也讓他們覺得很沒有意義,學習不到新的東西。
聰明人之間的交往是你來我往的,互相有切磋也有學習,因為對方有自己欣賞的地方,才會吸引聰明人的目光。
所以優秀的人經常也是聚堆的,因為他們有更多共同語言和互相欣賞的地方,和不聰明的人交往,對于他們的交友投入來說是不對等的。
2、 自己就是最大的資源
優秀且聰明的人,會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變成最大的資源。
因為自己足夠優秀,也就有足夠的魅力吸引到同樣優秀的人,自己身邊就會聚集一些同樣聰明的人,這個時候再花費交際時間去拓寬自己的人脈對于他們來說是無用的,因為自己就是別人渴望結交的最大的人脈資源。
足夠優秀的他們,對于朋友的要求也就更高,能成為他們需要的資源的人,必然也是擁有強大專業能力并且聰明的人。
3、 需要更多時間提升自己
聰明的人是擁有更多思維體力的人,這些人能快速進入專注的狀態,對于他們來說專注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出去交友更有趣,也能讓自己收貨更多成就感。
所以交友對于他們不是必需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讓這些聰明人越來越優秀。
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太多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有點時間多讀讀書,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多彩。修身養性,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