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月1日消息,據外媒 E&T 報道,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全新的光學存儲技術,利用激光蝕刻玻璃制成的光盤,可以使得存儲密度相比藍光光盤提升 10000 倍以上。
這項技術在 CD 大小的盤片上即可實現,單盤可存儲 500TB 的數據。激光寫入數據時共有 5 個維度,包含兩個光學維度和 3 個空間維度。這種 5D 寫入的方式,相比此前光盤簡單的二維方式,能夠大幅提高數據存儲的效率。
研究人員指出,個人和企業等組織產生的數據量越來越大,迫切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高壽命的高效存儲形式。目前被廣泛應用的云數據中心主要為熱數據設計,而這種 5D 存儲玻璃光盤,更適合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或其它類型的長期數據存儲。
IT之家獲悉,南安普頓大學研發的數據記錄方法,寫入速度大約為每秒 230KB。研究人員補充道,該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玻璃,還支持其它透明材料,以及應用于 3D 集成光學和微流體。盡管類似的技術此前便早已研發出來,但是事實證明要想達到足夠快的寫入速度,以及實現足夠高的存儲密度,是十分有挑戰的。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研究人員使用了穩定的飛秒激光光源,刻蝕薄片狀的納米尺度微小凹坑,每個凹坑的尺寸為 500×50nm。刻蝕時并不是直接利用激光的能量,而是借助一種叫做“近場增強”(near-field enhancement)的光學現象。單次激光脈沖可以產生類似爆破的效果,形成納米結構。
官方表示,這種新方法可以將數據寫入速度提高到實用水平,因此可以在合理時間內寫入數十 TB 數據。實測時,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方法寫入了 5GB 文本數據,讀取準確率接近 100%。此外,該技術允許并行寫入,因此大約在 60 天內可以寫滿 500TB 容量。
目前,英國這一研究團隊正努力提高寫入速度,并致力于使其在實驗室之外也能夠使用。此外,為了應對實際存儲的需求,還在開發高速讀取數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