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上午的攻擊開始以后,諒山周圍一間房子也不能留!”
這句話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諒山戰役開始以前,負責此次戰役的總指揮許世友親自下達的命令。
此命令下達以后,中國軍隊立刻集中300門火炮,在30分鐘發射了幾萬發炮彈,一下子將諒山的越軍打得落花流水、紛紛逃竄。
圖片來自網絡
負責駐守在諒山附近的越軍第三師,一整個編制都被解放軍給打散掉,敵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而且,在戰役圓滿取得勝利以后,戰士們還在戰場上繳獲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物品。
結果當越軍的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得知此事以后,勃然大怒,還對越南人民軍下達了死命令:就算是全體戰死,也得將它搶回來!”
那么,解放軍究竟繳獲了什么東西,能夠讓武元甲和越軍如此的重視呢?
圖片來自網絡
越南的挑釁
如果說在近代史當中,哪個國家最能當得起“白眼狼”的稱號,那么越南一定榜上有名。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當中,越南曾經在中國領土中存在了一千多年。
一直到宋代以后,由于國家之間的實力起伏,再加上當時的整體形勢,越南變成了一個中華的藩屬國。
到了近代以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越南和中國同樣都在很長一段時間,淪為了其他國家所欺壓的對象。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動,在加上國內的革命風潮,這也讓兩國開始走向了民族獨立、國家復興的道路。
正是因為歷史上的這些牽扯,也使得中越兩國之間的關系一度親密無間。
越南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同處于社會主義陣營,我國還曾給予越南大量的援助,幫助越南進行了南北統一,還幫他們先后趕跑了法國和美國的侵略者。
根據計算,從1950年開始,我國在之后的20多年時間里,給予越南政府的物資加起來超過了200億。
這在當時對于經濟發展尚未成熟的我國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天價”了。
然而,正是這樣宛如山海一般的恩情,卻很快就被越南拋之腦后。
1969年9月2日,在越南的“國父”胡志明去世以后,越南的政局開始發生動蕩。
胡志明
更加奉行民族主義的黎筍上臺,在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后,他開始在越南國內大搞“反華運動”。
不僅殘酷的鎮壓、驅趕越南境內的華人,還派兵在中越邊境進行挑釁、非法占據中國的島嶼。
從1975年到1979年這四年間,越南軍隊在邊境線上制造了20多次摩擦沖突事件,打死打傷了我國邊境線附近的200多位軍民。
其挑釁的勢頭極為囂張。
在經過多次交涉無果之后,1979年2月17日,隨著中央軍委的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解放軍部隊,從廣西和云南分兵兩路,前往中越邊境,展開了舉世矚目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一擊必殺、拿下諒山
由于戰略需要,能夠更好地對敵人實施打擊,以此來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我軍的目標,所以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開辟了東、西兩條戰略進攻的線路。
其中,由許世友所指揮的東線部隊,兵出廣西,其首要的目標,就是拿下越南北部的諒山。
諒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背對中國廣西,距離中越邊境線僅僅只有18公里,周圍被扣馬山、巴外山等山嶺及一系列高地所包裹,是一處天然的“防御堡壘”。
在諒山的北部,是密布叢林、地形復雜曲折的山地,在諒山南部,則是一望無際、土地肥沃的平原。
圖片來自網絡
由于有公路和鐵路縱貫,所以只要越過諒山,很輕松就可以直達越南首都河內。
所以,諒山地區,也成為了這次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重點目標。
如果能夠拿下諒山,就可以對越南軍隊完成“一擊必殺”,到時候“下諒山而越王降”很有可能會在歷史上再度上演。
從2月17日開戰以后,解放軍一路對著敵人窮追猛打,先后拿下越南北部的高平、東溪等幾處重要的軍事重鎮。
這也讓我軍在短短的五天時間里,就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對越自衛反擊戰誓師大會
2月25日,在戰役進行了正好一周以后,解放軍東線的主力部隊已經逼近到了諒山地區。
由于諒山的地形“易守難攻”,想要一鼓作氣將其拿下,就要將軍隊整備到最佳的狀態。
所以許世友將軍命令部隊先在山腳下進行駐扎休整,等到炮兵部隊趕到以后,在重火力的配合下,再給越軍上演一出經典的“步炮協同”作戰,到那個時候,攻克諒山的難度自然就會小上許多。
而越南方面自然也是十分清楚諒山對于整個戰局的走向有多么重要。
于是,越軍在敗退高平以后,就立刻集結了包括正規軍、地方部隊、民兵、甚至是一些當地的警察隊伍,湊齊了10萬多人,將他們安插在了諒山的陣地上。
在解放軍到來之前,這支編制混亂的部隊就已經修建好了防御工事,想要以此來抵御解放軍進攻的腳步。
越南軍隊
狂妄的越軍“王牌部隊”
也正是由于編制混亂,各種級別的武裝力量都存在,所以,雖然看上去越軍的防御部隊人數眾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臨時充當的“炮灰”,戰斗力十分低下。
真正具有戰略威脅的,則是一支越軍方面派遣來的“王牌”部隊——越軍第三師。
越軍第三師外號“金星師”,因為當初是在越南抗擊美軍的南方戰場上組成的,所以名字的寓意為“南方的一顆金星',也就是越南俗語中”勝利之師“的意思。
第三師下轄了越軍12團、第2團、141團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
圖片來自網絡
在越南戰爭當中,這支部隊參加了多次抗擊美軍的戰斗,曾經與友軍協作,在南方的山林當中,擊潰過美軍的一個裝甲師。
其中,第12團十分擅長戰略穿插和夜間作戰,作為第三師的主力部隊,曾經多次給予美軍沉重的打擊。
這也讓他們被譽為“英雄團”、“飛虎團”。
由于在越南戰場上取得過不錯的戰績,這也讓第三師的官兵特別自傲。
在被派往前線與解放軍作戰時,還曾放出狂言說:要打到友誼關去吃早飯,還要打到南寧去過春節。
如此“目中無人”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十分囂張了。
對越自衛反擊戰
然而,越軍第三師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除了他們以外,中國軍隊也曾在朝鮮戰場上將強大的美軍給擊敗。
而且兩者之間不同的是,越南之所以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其中一項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的機械化部隊,陷入了東南亞原始叢林的泥濘當中,這讓軍隊難以推進,戰役的時間持續太長,再加上遠程作戰,這讓美國難以維持高昂的軍費支出。
最終才選擇了主動撤軍。
圖片來自網絡
可這卻讓越南誤以為是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和作戰能力將其擊垮,這讓他們的自信心也開始膨脹了起來。
然而,當初在朝鮮戰場上,中國志愿軍可是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戰役,將美軍所領導的“聯合國軍”主力部隊給擊潰,才在血與肉的拼殺當中,為新中國和朝鮮人民贏得了勝利。
兩者所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戰斗力和作戰意志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所以,接下來的戰事也大大出乎了越軍的意料。
解放軍
瞬間被擊潰
在對諒山的地形進行了詳細的評定之后,許世友決定將廣州軍區的55軍當做此次進攻的主力部隊。
另外調派54軍的162師,以及幾個后續到來的炮兵團與55軍進行配合。
除此之外,50軍的148師和43軍主力向敵軍的左右兩側進行迂回包抄,支援主力部隊。
在諒山的旁邊,有一個越軍的軍事重鎮名叫“同登”,越軍王牌第12團正是駐扎在這里。
想要拿下諒山,就要先將同登攻下,把敵軍12團的這個釘子給拔出掉。
于是,1979年2月27日,在一切準備就緒以后,55軍越過了友誼關,直奔同登而去。
圖片來自網絡
55軍的163師從右邊出擊進攻扣馬山和417高地,164師從左邊出擊進攻巴外山。
而其他主力則開始對著同登發動猛攻。
雙方剛一接觸,就是一陣猛烈的炮火對攻。
敵方12團的士兵,鉆到了當初法國人建造的炮臺陣地上,躲在里面用機槍和火炮來抵御解放軍的進攻。
剛開始,確實接連打退了兩波55軍的沖鋒,然而,在55軍拉來炮兵團使用火箭筒和迫擊炮對其進行了三輪轟炸以后,同登外圍的炮臺被炸開了十之八九。
趁此機會,解放軍戰士們吹著沖鋒號,提起沖鋒槍再次向敵人猛沖而去。
解放軍指揮部
這個時候,越軍第12團的士兵才明白過來雙方的戰斗力相差有多大。
剛一接觸,解放軍的一輪齊射就將敵人的先頭部隊給打垮。
將近有三個連的越軍編制被瞬間擊潰,哀嚎聲和呼救聲頓時響徹在了整個鎮子里。
眼看不敵,12團的士兵立刻躲在了炮臺下面的地道里,妄想靠著地下的暗堡做最后的抵抗。
結果,這個愚蠢的策略正好讓解放軍“甕中捉鱉”。
解放軍先是派出了工兵,將暗堡炸出了幾個口子,隨后將柴草噴上汽油,將其扔進里面,然后用噴火器將其點燃。
圖片來自網絡
一時之間,暗堡里的越軍士兵鬼哭狼嚎,紛紛從里面逃竄出來,最后一一被我軍戰士給當場捉拿。
就這樣,在戰前叫囂著同登可以堅守三個月的第12團,僅僅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被解放軍殲滅,甚至連團旗都在戰后被戰士們繳獲了過去。
在戰場上繳獲敵人的戰旗,是一件可以嚴厲打擊敵人士氣的事情,尤其是越軍第12團還是一個“英雄團”,不管是在軍隊中還是在普通的老百姓心中,都有著很大的威望。
這個消息一出,整個越軍高層都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越軍方面總司令武元甲更是親自下令給第三師,要讓他們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將團旗給奪回去。
炮轟諒山
然而,在同一時間,另外兩個主力團也紛紛被擊敗,僅僅只剩下了一部分殘余勢力龜縮在諒山市區當中,被動防御都非常困難,又怎么可能還有能力發動進攻。
3月1日,許世友下令,幾個炮兵團匯聚在一起,調集了300門重炮,對諒山市區進行三輪齊射,將第三師的殘余力量炸得分崩離析,連忙撤出市區向南方逃竄。
隨后,在坦克和裝甲部隊的配合下,55軍攻入了諒山市區,并將紅旗插上了諒山的省府大樓。
這也意味著,這場激烈的諒山戰役,最終以中國軍隊圓滿勝利而告終。
許世友
在拿下諒山以后,越南北部再也沒有了“天險”可以來進行防御,越南政府連忙向中國投降,并提出了和平倡議。
而我軍的目標本來就是“自衛反擊”而并非侵略,眼看已經給予對方足夠的教訓,在3月5日,中央也下達了解放軍有序撤退回國的命令。
諒山一戰,55軍一舉消滅1.3萬名敵人,創造出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一場大捷,同時也成為了東西兩條進攻戰線上殲敵最多的一個軍。
這也再次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解放軍是不可戰勝的,任何想要對中國人民進行挑釁的勢力,都絕不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