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有句話,中國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中國雖然世界排名第三,但是耕地很少,人均耕地排名世界第120位。因此,中國人非常關心土地和食物。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特別是現在以袁隆平為代表的雜交水稻專家為中國糧食高產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中國人也把雜交水稻技術帶到了非洲。
中地海外集團綠色農業西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水稻專家王學民(右一)和當地員工一起工作。
在我們的印象中,非洲大陸古老而貧窮。雖然非洲大陸如此遼闊,但那里的國家和人民非常缺乏糧食,他們不得不依靠進口和援助。近年來,許多中國人來到了非洲大陸。除了做生意,許多來自中國的農民去非洲承包土地種植糧食和開辦農場。很多人以為非洲的土地貧瘠,其實不然。除了撒哈拉沙漠的不毛之地,非洲其他地方都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和肥沃的土地。那為什么土地肥沃的非洲國家仍然糧食不足?那是因為非洲還有很多原始部落,靠狩獵為生。他們自己不知道怎么種莊稼。
非洲有個國家叫布隆迪,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當然,大多數非洲國家都不發達,但布隆迪是最典型的。其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二。它的國土面積只有27800平方公里,人口卻多達1120萬。而且布隆迪的陸地高原山川眾多,生產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每年都需要外界的援助。近年來,中國向布隆迪派遣了一些水稻專家,幫助他們改良水稻。經過努力,他們的水稻畝產量在2016年達到了924公斤,創造了布隆迪前所未有的高產。所以這種水稻種植技術很快在全國傳播開來,并且都獲得了大豐收。布隆迪人民高興地載歌載舞。
雖然布隆迪人民長期貧窮,但他們的心態非常樂觀。他們每天努力工作,卻只能維持生計。但是他們總是微笑著。中國去過的人都說:見過窮人,見過窮人幸福,沒見過這么窮這么幸福的。布隆迪人的確有這種天生快樂的基因。他們經常看到他們唱歌跳舞。其實沒什么好高興的,就是自發性。當然,這種天生樂觀的基因也是他們出身貧寒的原因。因為他們欲望小,沒有發展的動力。當然,自從他們種植了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后,他們更加快樂,也更加熱愛工作。
在非洲的東南部,有一個國家叫莫桑比克,它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然而,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2008年,人均消費僅為每天1.60美元。中國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國上下全力向中國捐款4萬元巨款。這一舉動感動了所有中國人,所以中國非常重視他的感情和義氣。為了回報莫桑比克,他盡一切努力支持其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莫桑比克的土地非常肥沃。對于每個剛到中國莫桑比克的人來說,這片肥沃的土地會讓他們眼前一亮,愛不釋手。但起初,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擁有如此天賜良田卻不能讓這里的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甚至挨餓。只是在1975年,莫桑比克人民推翻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但隨之而來的是長達16年的內戰。經濟停滯不前,處于崩潰的邊緣。直到上世紀90年代,政局才逐漸穩定,當時農業生產力極低。雖然該國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近一半,人口只有2600萬,但超過一半的大米需要進口。面對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地,這里的人們不知道如何種植更多更好的糧食。
他們都說,雖然他們保留了這么好的自然資源,這里的人們喜歡學習,但他們缺乏技術。他們一直使用最低級的技術。他們需要有人來培養他們的才能。就這樣,中國向這個國家派遣了數百名農業技術人員,建立了一個農業示范中心。經過最初幾年的實驗,示范中心成功種植了水稻,然后農業技術人員開始培訓當地農民種植水稻。在收獲的時候,據當地人說,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一公頃土地可以種植超過3噸的水稻。甚至那些上學的人也從未聽說過它。以前這里最多種2噸就不錯了,現在每公頃能種9噸水稻。
所有莫桑比克人民都嘗到了中國技術帶來的好處,他們都在努力工作。當地人說,他們在與中國人打交道時不僅賺了錢,而且變得更加勤勞。帶著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每天都要看著自己的土地,看著這些莊稼就開心。他們不僅豐衣足食,而且許多人因為種植水稻而建造了新房子。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國家有了新的期望和渴望。